夏夢 谷靜
隨著新時代教育背景的推進,教育改革在新的浪潮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因此創新教育方式對于完善教育理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現階段,OBE教育理論的核心需求基本與當代教育體系相契合,這也是展望新時期教育發展的共同需要,由此將OBE教育理論引進“形勢與政策”課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所進行的一項特殊學習方式。該教育理念縱觀國際化形勢與政策而分析得出,具有較高的評價性標準,在學生基礎性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以此為依據,對于新形勢下運用OBE教育理念進行研究和探析,從而使新時期教育的改革更加完善。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任務是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影響下完善其教學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資源來滿足不同階段的需求,因此學生培養形勢與政策的課程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學生思想課程的培養方式主要體現于課程規劃、師資力量以及管理職能等方面,雖然與傳統教育理論相比較,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作為高校系統在培養政治理論的課程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區與不足之處。因此,為了提高高等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應當借助科學觀念不斷加強課程建設,設立形勢與政策的專項課程來促進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與創新,成果導向教育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最早興起于美國與澳大利亞,被稱為以學習產出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即OBE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在未知生活中的能力導向、需求導向以及目標導向,將關注點從“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的自主性探究行為。OBE教育理論的萌芽階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時刻關注學生在固有時間和資源內能夠學到的技能和價值動向。因此,OBE教育理論對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賦予了全面的詮釋,并對新時期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的標準:其一,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師需要以學習結果為核心內容來實現教學活動、教育進度以及課程設計的高度統一性;其二,教師在成果展示的驅動作用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之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適應;其三,教師應當以指導性標準來綜合評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想意識。
針對于現階段高校教育開展“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理論而言,若想實現OBE教育理論的核心要求,需要從五個層面深入分析:其一,“學什么”,學生作為新時期教育對象的主體,其個性化發展直接影響了“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動態,教師的教學內容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制定,強調個性化評定;其二,“為什么學”,教師需要嚴格篩選教學內容,以學生所能接觸的事物為標準來判定學習的目的;其三,“如何學”,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任務的驅動下,引導學生步入正確的課程軌道中,幫助學生順利取得優異的學習成果;其四,“指導性教學建議”,若想實現教學任務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結合課程特性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制定合理的計劃,并提出指導性建議;其五,“保障性教學目標”,即教師在不斷完善學習成果的基礎上能夠保障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從而取得理想的預期效果。然而,傳統教育理論大多以實現學生的基礎教育為目標,將關注重點集中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能取得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在該過程中應當具備的學習技能和創新思維,僅僅是利用學生的記憶功能完成教學評價。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應用OBE教育理論,能夠有效緩解教學障礙,主張學校和教師為發揮學生的個性而制定科學的教學任務,學生則以此來提升自我價值,并及時將學習成果展示給教師,幫助教師更好地完善課程設計和思維定向教育。綜上,OBE教育理論不再是以傳統教學模式來實現學生的個人價值,而是不斷培養學生的開拓性思維,深入挖掘學生的獨特潛質和創新精神。
3.1 豐富教師教育理論的綜合素養
教師在全面發展高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OBE教育理論也重新將教師定義為引導者、組織者以及參與者,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知識的概念學習,不斷創新研究教學方法,用全新的教育理論來豐富自身素養。首先,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把握國際國內的形勢與政策動態,提前做好預期學習產出任務,同時將其逐漸細分為可行性的操作目標,并合理制定出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教學目標、課程設計與實踐方法;
其次,教師需要不斷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設備靈活掌握課程進度;最后,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比如采用調查問卷、項目學習以及報告展示等評價方法。因此,在OBE教育理論的實踐要求下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2 引導“形勢與政策”課與人才培養的關系
OBE教育理論是不斷總結先進教學經驗而創新研究的新型模式,主要圍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三個方面進行探析:一是教學設計,二是教學過程,三是教學評價。該教育理論的核心要求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自主性探究能力,將以“學生學”為重點實行教學規劃內容。一方面,教會學生主動把握當今社會形勢與政策的判斷能力與決策能力,以及結合時事熱點的影響范圍來推動國內政策與國際形勢的緊密關系;另一方面,開拓學生視野,在引導學生掌握形式格局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借以增強高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正確認識國際國內的熱點難點問題,借以表達自身崇高的理想。
3.3 創新教學方法,把握形勢與政策方向
隨著新課程教育標準的貫徹與落實,傳統教育理論已然不能滿足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形勢,應當由教師的灌輸思想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目的積極轉變,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而嚴密制定教學方法,然而并非一味效仿他人的教學方法,而是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并深入分析“形勢與政策”課程特點,不斷創新研究符合學生成長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下,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和綜合素養,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內心的情感價值。結合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項目學習法、問題教學法以及現場模擬等方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真實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對于理論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客觀判斷當今社會形勢與政策的能力與辨析方法,同時能夠有效處理課堂教授與課外實踐的協同關系。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應用OBE教育理論能夠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在動態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在解決未知困難的能力,并實現課堂內容向課外實踐自然過渡的環節,讓學生充分把握時間和空間的有效性,敢于發揮自主能力。
綜上所述,“形勢與政策”課是當代高校學生提升政治素質教育的必修課程,其核心要求是結合現代教育背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究能力。在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初始階段不斷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勇于實踐“形勢與政策”課程標準的教學任務,在充分掌握國內國際形勢與政策的局面中把握主動性,不僅拓寬了高校學生的視野,而且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全面發展綜合型素質人才提供永久動力。
本文系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校級課題(Kyc2019xkt15)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項課題(KYC2019SZ05)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規范化建設的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