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韓秋紅
對湖州師范學院的部分公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運用文獻資料、對比分析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探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公體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有顯著性差異;不同性別的公體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設置、體育教師、教學資源和成績評定無顯著性差異;不同年級的公體學生對課程設置、體育教師、教學目標有顯著性差異;不同年級的公體學生對教學資源和成績評定無顯著性差異;不同學院的公體學生對課程設置、體育教師、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成績評定均有顯著性差異。
在眾多有關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研究中,尚未有針對公體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作出詳細的關系研究,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群體,恰好是高校群體中身體素質更為薄弱更需要增強素質的主要對象。因此,研究本課題欲了解公體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滿意度及其體育鍛煉行為,加強對體育鍛煉有利方面的宣傳和體育鍛煉知識的普及,多開展一些面向公體學生的體育活動和競賽,并且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一些教學設施,為體育與健康教學融入更多的活力??梢酝ㄟ^拉贊助來獲得資金,加強校園體育設施的建設,以及多增加一些比較有趣味的體育設施。因此可以提高公體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本課題深入研究公體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致力尋找兩者之間的關系。
本課題以隨機抽取湖州師范學院的部分公體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
3.1公體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目的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了解體育與健康相關知識、學習運動技能、體驗運動快感的同時,增強體魄,改善氣質,優化品質,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滿意是一種心理狀態,是需求被滿足后的愉悅感,是事前期望與實際感受的相對關系。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因此必須重視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就像重視顧客感受一樣。
3.2公體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特點
國家體育總局《2014 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數據顯示,與2000年相比,我國20~22歲大學生群體的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呈持續下滑趨勢,而這種下滑與體育鍛煉不足有直接關系。鍛煉不足除了受時間、環境等外在因素影響,還與個體內在的認識、動力等因素密切相關。
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對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從而假設并驗證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存在某種關聯,期望能較好地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來預測、改善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
3.3公體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共分為5個因子:課程設置、體育教師、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成績評定。體育鍛煉行為的測量采用仇軍(2002)的鍛煉行為量表,共包括3個指標: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每次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
在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時發現:不同性別的公體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有顯著性差異(p=0.027<0.05);不同年級的公體學生對課程設置有顯著性差異(p=0.033<0.05);不同年級的公體學生對體育教師有顯著性差異(p=0.027<0.05);不同年級的公體學生對教學目標有顯著性差異(p=0.034<0.05);不同學院的公體學生對課程設置有顯著性差異(p=0.000<0.05);不同學院的公體學生對體育教師有顯著性差異(p=0.028<0.05);不同學院的公體學生對教學目標有顯著性差異(p=0.006<0.05);不同學院的公體學生對教學資源有顯著性差異(p=0.005<0.05);不同學院的公體學生對成績評定有顯著性差異(p=0.015<0.05)。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結果表明: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的5個因子中,公體學生和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中的教學目標存在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的5個因子及體育鍛煉行為的3個指標進行分析,得出公體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滿意度與體育鍛煉行為之間有一定的相關。
項目名稱:湖州師范學院2018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科研項目,項目編號58。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