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佳佳 姚樹展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相關影響。方法:以2018年9月--2019年3月為時間段,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癥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各組30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研究組配合心理護理。對比觀察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價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和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二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ICU重癥患者護理中配合心理護理,作用顯著。
【關鍵詞】心理護理;ICU;重癥護理質量;相關影響
Abstract: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in ICU.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rch 2019, 60 ICU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 was compared and observed,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 The SAS score, SDS score,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ursing of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illnes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CU; quality of critical care; related effects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是醫院的特殊科室,主要接收危急重癥患者[1]。ICU患者,病情嚴重,進展迅速,治療及護理難度大。加上很多ICU患者在疾病折磨的影響,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影響治療[2]。機體若長時間處于負面心理狀態下,對免疫力存在一定影響,疾病惡變風險系數高[3]。為了觀察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相關影響,本文筆者選擇60例患者且分成2組進行比較。現在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8年9月--2019年3月為時間段,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癥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各組30例。對照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在34-75歲之間,平均年齡(51.29±4.12)歲。研究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在32-78歲之間,平均年齡(50.27±5.8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監測身體體征、血糖、血壓等指標,根據醫囑,對癥干預,加強日常生活指導,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科學用藥,保持呼吸道通暢狀態,定期按摩,維持肢體功能位,改善血液循環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理解、尊重患者。不管病人的家庭條件、社會背景、經濟條件如何,護理人員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全面分析其護理需求,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若是無法滿足,應該做好解釋工作,獲取患者與家屬的諒解,采取各種方式及途徑,增加患者的依從性。(2)加強溝通交流。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介紹疾病知識,糾正錯誤認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用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交流中,時刻關注患者情緒變化、肢體語言及言行舉止等,為心理護理提供指導。(3)針對性心理疏導。根據病人的疾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及心理狀態等,通過心理暗示及心理調適等多種方式,進行開導,穩定患者情緒,保持樂觀心態。但需注意的是,切勿侵犯患者的隱私。對于那些嚴重抑郁、壓抑的患者,應該鼓勵患者適當宣泄,表達內心真實感受,緩解身心壓力。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4]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說明負面情緒越嚴重。同時,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表,調查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總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越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SPSS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
研究組護理后的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二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 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護理質量:研究組評分為(87.47±4.58)分,高于對照組的(80.37±4.27)分,二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滿意度:研究組評分為(92.51±5.02)分,對照組為(87.37±4.51)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二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ICU患者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難以相信,較短時間內,病人無法相信自己患病這一事實,認為是醫院、醫生誤診,甚至抵觸治療,遵醫行為較差。第二,不能理智對待自己的病情,認為自己病情太過嚴重,治愈的難度較大,希望渺小,而出現悲觀、失望等情緒,甚至放棄治療,拒絕治療、護理。第三,不相信醫院、醫生及護士,認為其沒有能力將自己的病治好,存在質疑。第四,對自己的病情不夠了解,心理上將病情夸大,心理負擔重[5]。上述表現對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響,降低遵醫行為及依從性,不利于疾病治療。因此,我們在ICU重癥護理過程中,應該加強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醫療服務的主要內容,其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將患者作為護理的主體,通過系列心理干預措施,緩解病人的消極情緒,幫助其放松身心,保證治療與護理工作有序開展[6]。同時,心理護理,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也有幫助,可緩解病人的身心痛苦,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增加護理滿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總之,ICU患者護理過程中配合心理護理,可以緩解負面情緒,增加護理質量,而且患者的滿意度高,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孫海玲.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相關影響[J]. 中外醫療,2017,36(27):158-160.
何晶.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8):183+185.
孫倩.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心理指標與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臨床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3):234.
陳小平. ICU重癥患者心理護理對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0):17-18.
陳秋媛.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效果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2):97.
韓娟,史磊.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提高效果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5):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