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友 諸兆美 袁凱 王鵬 張理 徐生洋

【摘 要】目的:研究縱隔內霍奇金淋巴瘤的PET/CT診斷與鑒別分析。方法:回顧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PET-CT檢查評估50例剩余腫塊的患者,觀察腫瘤部位、形態、邊緣、密度、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測量腫瘤最大直徑。沿腫瘤邊緣勾畫ROI,儀器自動計算腫瘤的最大標準攝食量。結果:在決定治療后腫瘤殘留的準確性,傳統的掃描和PET/CT的區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ET/CT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治療后是否有腫瘤殘留的方法,PET/CT掃描減少了假陽性的出現。
【關鍵詞】縱隔;霍奇金淋巴瘤;PET/CT
【中圖分類號】R7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中,正電子核素18F標記脫氧葡萄糖(FDG)后,行PET/CT檢查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方法,并已成為首選[1]。它提高了淋巴瘤療效評估準確性,且為基于霍奇金淋病后常見腫塊的淋巴瘤化治療提供依據,PET-CT陰性和陽性存在差異。以往研究發現[2],大多數將pool進行參考,并且用目視來確定是否有腫瘤,半定量分析,報告最大攝入量不多。后者的客觀指標評估腫瘤的殘留情況,減少醫生之間差異。本文回顧50例PET-CT檢查患者殘余腫塊的患者,結合半定量分析確定是否存在腫瘤殘留,評估PET-CT的準確性,探討PET-CT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PET-CT檢查評估50例剩余腫塊的患者,其中包括復發后治療結束。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13-55歲,平均年齡為(30.2±5.1歲)。世界衛生組織(WHO) 標準,治療前經切活病理證實,硬化型34例,混合型6例,淋巴細胞豐富型4例,進展不全6例-step分級。按臨床分期分,I期6例,E期24例,碟期11例,期9例?;?5例(化療8例)。9.地球l.8)循環,37例亞麻布放療。治療結束與PET-CT掃描間隔時長為(46.4±3.18)天。
1.2 檢查方法
采用西門子Biograph mCT,18F-FDG由日本住友公司的回旋加速器生產,自動合成模塊合成,放化純度95%以上。患者禁食6小時以上,空腹血糖7mmol /L,FDG注射(55MBq / kg)后,患者安靜環境狀態下1小時后行PET / CT檢查,掃描范圍從顱底至股骨中上端。CT掃描,掃描參數:電壓120kV,電流140mAs,層厚5mm,層間距5毫米;PET采集采用3D模式,共掃描9個床位左右,每個床位2分鐘。CT進行校正,迭代重建得到軸、冠狀動脈PET/CT融合圖像。
1.3 圖像分析
2名以上有經驗的影像學醫師獨立閱讀,意見不一致時由科室集體討論決定;觀察腫瘤部位、形態、邊緣、密度、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測量腫瘤最大直徑。沿腫瘤邊緣勾畫ROI,儀器自動計算腫瘤的最大標準攝食量(關聯攝食量最大值SUVmax)。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比較SUVmax與淋巴瘤病變最大直徑,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淋巴瘤的主要FDG PET /CT 影像表現及臨床特點
2.2 PET/CT判斷腫瘤殘存的使用
患者在常規掃描之后會行PET/CT掃描。SUV>2.2作為判斷腫瘤殘差的臨界值,真陽性10例,真陰性31例,假陽性5例,假陰性4例。SUV>2.2作為判斷腫瘤殘留真陽性4例、真陰性26例、假陽性l例、假陰性4例的臨界值。在決定治療后腫瘤殘留的準確性,傳統的掃描和PET/CT的區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355)。
本組常規掃描12例患者,其中放化療8例,PET/CT掃描后腫塊數量減少,略有升高,均未超過10%。假陽性患者在開診前一直在治療胸部隔離腫活檢,其中l例延遲掃描后活檢部位攝食量下降,2例PET/CT掃描后攝食量增加,占10%。12歲患者影像學檢查顯示,化療前增大,SUV前后延遲,2.4、2.6,隨訪5年后隔離減少,用于治療相關胸腺疾病。延遲掃描增加4個假陰性,延遲SUV前后。分別為3.7和3.7、2.3、2.4,放療后復查PET-CT殘余病灶減少,后者PET-CT檢查后局部復發,以上4例考慮為腫瘤的殘留。
3 討論
在一線治療結束時,患者有殘余腫塊。剩余腫塊中是否有殘留腫瘤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方案。(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在臨床上,CT用來評估淋巴瘤的療效,有個較低限度。無法區分腫瘤與纖維化組織,很難評估淋巴結是否侵犯。而腫瘤的大小并不能反映腫瘤細胞的數量。雖然對病變進行檢驗,但腫塊中纖維組織、壞死組織和腫瘤細胞會出現混合現象,由于不準確而導致的假陰性的出現[3]。
目前,傳統影像學多側重于對胸部結節病的診斷,而忽略了其作為全身性疾病的表現,國內資料顯示誤診率為60%左右。PET/CT提供功能和信息,顯示病變和特征,在傳統影像學中對病情的診斷十分重要。但由于研究的缺乏,對疾病的認識缺乏,疾病被誤診為肺癌淋巴結轉移、結核淋巴瘤,其中淋巴瘤鑒別困難。
綜上所述,對于霍奇金淋巴瘤治療后殘留的腫塊,PET/CT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治療后是否有腫瘤殘留的方法。PET/CT掃描減少了假陽性,但與常規掃描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可能需要在擴大病例數量后進一步討論。
參考文獻
張健,石文靜,李家敏,等.PET 顯像在診斷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4(20):116-117.
李艷瑩,克曉燕.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治療中的作用[J].白血病·淋巴瘤,2012,21(1):16-18.
謝微,江旭峰,趙維蒞,等.PET/CT不同判讀方法對霍奇金淋巴瘤及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評估作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8(8):95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