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寶龍
【摘 要】目的: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手術術后疼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取86例普外科手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開展護理干預,對比其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VAS評分為3.1±1.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1.5分(P<0.05);觀察組止痛藥使用率為74.4%,大大低于對照組的88.4%(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2.5分,高于對照組的84.2±2.8分(P<0.05)。結論:護理干預能夠大大緩解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同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普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8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手術疼痛是普外科手術患者在術后的常見癥狀,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皮膚的縫線導致傷口腫脹,從而產生劇烈的疼痛,讓患者感到焦慮和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等情況,這對患者的恢復情況極其不利。所以在普外科的護理上,使用恰當的陣痛方法和藥物治療,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疼痛,并且能夠有效地促進患者的恢復。通過護理干預措施,實現對患者疼痛護理的觀察,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采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86例,觀察組43例。對照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23-82歲,均值56.2±15.8歲。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22-81歲,均值57.3±16.2歲。本次86例研究對象的手術類型主要包括甲狀腺切除術、闌尾炎手術、肝膽手術以及胃腸疾病手術等。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年齡、性別以及手術類型等基礎資料對比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的方法:由護士去病房了解和查看患者的有關情況,講解基本的手術信息,并且告知患者進行手術的必要性,讓患者準備好手術中的配合工作。手術后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對疼痛的時間進行評估,對疼痛發生的部位、性質和伴隨癥狀進行分析,疼痛一般會在24小時之內較為強烈,在48~72小時會逐漸減輕。
觀察組的護理方法:要為患者解釋進行手術的目的和意義,告知患者疾病和相關手術的知識,同時要為患者介紹手術過程和麻醉情況。在為患者介紹時,要著重強調患者的體驗感受,例如術前術后的飲食注意事項,手術的特點,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術后的疼痛規律,以此來減輕患者和家屬的恐懼、擔心的心理,讓患者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配合手術。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盡可能讓患者在一個安靜的狀態下接受治療,避免讓患者受到不良契機,要積極地向患者介紹如何去緩解疼痛。在止痛藥的使用方面,護理人員要掌握用量,及時觀察和評估止痛藥的鎮痛效果,避免發生因止痛藥帶來的不良反應。根據不同的手術,不同的疼痛效果,要選擇恰當的給藥方式,護理人員嚴格遵守醫生的囑咐,避免讓患者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
1.3 護理評價
護理干預評價的主要指標:術后疼痛程度、鎮痛需求、術后恢復情況、鎮痛治療緩解程度。本文的研究中,關于術后疼痛程度的測量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分別為:(1)0級,無疼痛;(2)1級,輕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睡眠;(3)2級,中度疼痛,稍微影響睡眠,需用止疼藥;(4)3級,重度疼痛,影響睡眠,需用麻醉止痛劑;(5)4級,劇烈疼痛,影響睡眠較重,伴有其他癥狀;(6)5級,無法忍受,嚴重影響睡眠,伴有其他癥狀。
2 結果
觀察組VAS評分為3.1±1.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1.5分(P<0.05);觀察組止痛藥使用率為74.4%,大大低于對照組的88.4%(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2.5分,高于對照組的84.2±2.8分(P<0.05)。
3 討論
對外科手術后的病人而言,術后疼痛是其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從醫學角度來解釋,術后的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后修復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臨床顯示器發生率高達80%以上,是普外科手術后最為普遍的臨床癥狀之一。術后疼痛對患者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生理方面,對其心理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焦慮、恐懼、痛苦、抑郁等。本文主要探討了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護理效果觀察,采用實驗和對照的方法來分析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手術后疼痛護理服務的實踐成果和具體方法,本文對手術疼痛的特殊護理工作作出了肯定,并提出了如何實現手術室的疼痛特殊護理服務。普外科術后護理工作中,為患者解除術后疼痛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通常情況下,護理人員都是按照醫生的囑咐來進行,并沒有采取過多的干預,導致患者的疼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和疏導。由于患者對疼痛也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對疼痛會伴有恐懼、焦慮等心理,從而加劇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護理人員應及時地協助醫生,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采取合理的疼痛治療給藥方案。
針對患者的疼痛可以采取止痛措施,不同程度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止痛方法。例如針對術后由輕微疼痛的病人,能夠進食的情況下可以給患者止痛片和顛茄合劑等藥物。一般的疼痛者可以在排除帶有腹部并發癥的前提下,給患者服用解莖類及度冷丁等藥物,對呼吸的抑制也較小,同樣能夠起到止痛的效果。疼痛較為劇烈的患者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增加藥物的服用量。當病人因咳嗽帶動傷口疼痛時,可以指導患者按住傷口,達到減免疼痛的效果。當腸胃蠕動牽動了部位的陣痛時,可以給患者服用腸蠕動劑來幫助患者排氣。讓患者的疼痛可以縮減到最小程度,避免因為疼痛而產生的術后治療不良影響,讓外科手術患者能夠順利地度過恢復期,避免患者術后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等問題。術后的患者容易出現睡眠不足,情緒低落等問題,這樣容易降低組織修復的速度,延長恢復時間,護士要積極地鼓勵患者,為患者營造平穩的情緒。進一步解除因為疼痛而產生的神經緊張問題,讓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手術,促進疾病的痊愈,身體的恢復。通過本次調查顯示,采取疼痛護理后,干預組的疼痛評分明顯降低,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效果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文通過實驗對照的方式,通過對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實驗,從實驗結果中分析可知,無論是在患者鎮痛效果還是身體恢復、精神恢復、情緒穩定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效果。另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在護患溝通、醫患交流等方面同樣具有積極的效果。期待患者在這種護理方式下能夠更好地恢復。
參考文獻
楊雪華.疼痛的評估與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8A):1423-1425.
吳錦明,張利萍,陳曉爭.重視術后疼痛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7):393-395.
許志華.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疼痛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4):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