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瑩
【中圖分類號】R446.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出血性疾病的一種,通常在臨床中分為慢性和急性。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大多機體止血功能較差,嚴重時甚至會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廣大患者朋友們要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和護理知識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診斷,爭取將病情進行最大程度的控制。接下來我們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以及如何進行治療與護理。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在臨床中分為急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兩種類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存在不同臨床癥狀。部分病人急性發病前曾有感染和服藥史,突然起病,出現廣泛性的皮膚和黏膜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以后成為針尖樣大小的瘀點或成片的瘀斑,甚至皮下血腫,有些患者有內臟或顱內出血,肝、脾、淋巴結很少有腫大。血小板顯著減少,白細胞可有輕度的增高,嚴重者可危害生命。下面為患者朋友們詳細介紹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癥狀。
首先,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在各個年齡都可以發病。急性血小板減少癥多發病于春季和冬季,有些患者發病前可能存在病毒感染癥狀。通常,血小板減少癥的潛伏期大概在一個月左右。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在發病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皮膚出血,傷口不容易愈合,體表出現大小不等的斑點。此外,急性血小板減少癥也可以表現為牙齦出血,口腔內存在血泡,泌尿出血,極少數出現眼內出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顱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若不及時進行就醫治療,那么會極大的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嚴重者會危害到患者自身的性命。
而慢性血小板減少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多數血小板減少癥為慢性血小板減少癥。慢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患病年齡多為10-4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慢性血小板減少癥早起癥狀為患者出現皮膚出血但愈合時間較慢,同時伴有反復出血的癥狀,如月經較多、皮膚表面出現大小不等的瘀點以及瘀斑等。此外,有些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會出現為內臟出血,如泌尿道出血等。因此,若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癥,則應當及時進行就醫,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下面為患者朋友們介紹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護理方法。
首先,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應當注意飲食治療護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切忌飲酒。由于酒精中的酒精可能導致血管擴張,引起出血加重。因此,患者應當避免飲酒過多。在吃東西時,要盡量避免硬的東西以及帶骨頭帶刺的食物,因為患者自身的血小板非常低,比較容易出血,吃硬質的食物以及帶骨頭帶刺的食物很容易造成消化道損傷,無法在第一時間止住出血,導致患者身體機能受到破壞。在飲食護理及治療過程中,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應當食用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豆制品,多進食含有維生素的食物。此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指標變化,關注血壓、意識和呼吸等變化,如果出現指標超出合理范圍要及時進行就醫處理。同時,患者應多飲用溫水,保證液體量適宜,防止血液濃縮,多食用水果和蔬菜,禁止使用辛辣、油膩食物。生活護理之外,心理護理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經常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態,會給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等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如果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或在治療后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態還會使疾病癥狀加重或復發,對患者健康不利。因此,患者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中要注意對自身心理狀態的調節。治療方面,醫生會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選擇給予激素、免疫藥物或者中醫中藥等多方面的治療,不同的病人可能治療方案各不相同,一般需要把血小板維持在30×10/9L或更高。
本文介紹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病因以及如何治療及護理。只有對如何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有一定了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只有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病因及治療方法進行一定的了解,才能夠使患者配合醫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療,也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與好轉。因此,如果想要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進行有效治療及護理,就請大家多多的參考這些針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及護理方法。最后祝愿各位患者朋友們都能夠早日的痊愈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