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在精神科中應用人文關懷醫學理念的具體措施及應用效果。方法:納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間精神科收治的病患7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就診的時間隨機分為研究組(39例)及對照組(39例),兩組患者均開展精神病變的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給予人文關懷醫學理念干預,對兩組患者診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診療滿意度等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研究組患者或家屬對診療服務的總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文關懷醫學理念應用于精神科中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提升診療服務的質量。
【關鍵詞】人文關懷醫學理念;精神科;診療滿意度;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精神科是現今醫療機構中的重要科室,同時也是相對特殊的一個科室,病患均以心理活動、行為模式紊亂或異常為主要特點,伴不同程度的思維異常,如自傷、自卑、躁動甚至自殺等[1-2]。臨床診療難度較大,對臨床醫師的要求更高。近年來伴隨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醫學模式也在不斷發展與轉變,人文關懷醫學理念是我黨及政府重點推廣的一種醫學模式。我院近年來重視人文關懷醫學理念在精神科診療工作中的推廣,且獲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結合部分實際并就,就人文關懷醫學理念的具體措施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與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間精神科收治的病患7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齡34~72歲,平均(52.81±2.37)歲,病程1~9年,平均(4.21±0.94)年。根據患者入院就診的時間隨機分為研究組(39例)及對照組(3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開展精神病變的常規治療,結合患者診斷報告、檢查報告、具體病情等給予針對性用藥干預,藥物治療期間嚴格觀察患者的心理及行為狀況,根據患者病情轉歸情況、藥物耐受情況進行給藥劑量的調整或藥物更換,指導家屬做好日常的觀察與監督工作。
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給予人文關懷醫學理念干預,由主治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對每位病患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明確每位患者的住院風險、所用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心理情緒狀況、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在此基礎上為每位患者制定人性化的診療與干預方案,針對存在的住院風險,指導護理人員采取針對性的預防處理干預。明確常見藥物不良反應,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以通俗明了的語言向其介紹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預防措施、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等,同時囑其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處理,同時在提倡診療工作中加強觀察。精神科病患均存在不同種類的負面心理狀況,須明確患者心理狀況的同時,掌握其心理變化情況,耐心開解患者,同時傾聽患者的訴求,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要,針對負面心理狀況嚴重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干預。就心理調節方式進行介紹,如轉移注意力、參與戶外活動、呼吸練習等。對家庭經濟狀況較差者,盡可能使用相同藥效而價格較低的藥物,必要時可申請補助或公益幫助,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人文關懷醫學理念還體現在對醫護人員的關懷,精神科診療及護理工作的強度較高,須嚴格排班,確保每位醫護人員工作強度適宜,完善獎懲制度,為醫護人員提供較多的福利,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診療服務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診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主要包括感染、跌倒、自傷、抗拒治療、嚴重藥源性不良反應等。同時采用我院自擬的診療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或家屬對診療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估調查,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維度。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結果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結果比較采用c2檢驗,以P<0.05表示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5.13%,對照組為20.51%,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或家屬對診療服務的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或家屬對診療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7.18%,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臨床診療中發現,精神科收治的病患,因多需要長期給予藥物控制,會出現不同表現、不同種類的副反應,如嗜睡困倦、肌肉松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同時增加了患者住院風險[3]。近年來伴隨我黨及政府對醫療改革工作重視度的提升,“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在醫學服務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突出,人文關懷醫學理念是基于該醫學理念發展而來了一種新型的醫學服務模式,是一種面向患者及醫療人員的雙重醫學模式,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開展了人文關懷醫學理念干預,在對每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風險預防、藥源性不良反應觀察與處理、心理及行為干預、家庭干預等多方面的診療服務,同時重視科室醫護人員的人性化干預與管理,以期充分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5.13%,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或家屬對診療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精神科中應用人文關懷醫學理念在提升患者住院診療效果與安全性、提高診療服務質量方面的價值突出,值得在診療工作中采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崔悅鵬.討論跌倒/墜床情況在住院老年精神患者中的發生原因以及護理干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6):106-107.
糜屈,陳浙麗,陳小鄖,等.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科患者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12):223-225.
王林,楊粉英,陳愛民,等.4R危機管理理論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9,26(1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