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希2
【中圖分類號】R44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血常規檢查是醫學檢查中的基本項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臨床醫學檢驗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可檢查身體的項目也愈發增多。機械設備的更新以及對三大常規檢查意識的提高,使得臨床檢驗最基本的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檢查的檢測報告越來越準確。但臨床醫生在分析數據時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根據可能影響數據的相關因素,從而準確把握病人的身體狀況。我們要提醒病人在血常規檢驗時應注意的事項,不斷提高血常規檢驗的質量,降低相關因素對數據的影響,減小誤差,從而獲得更加精準的檢驗結果,以防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一、血常規檢查
病人來到醫院,醫生詢問病情后總會讓病人做一個血常規檢查,那么血常規檢查主要檢查的是什么呢?血常規檢查主要是檢查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參數,通過數據分析得知病人是否患有貧血、細菌感染、白血病、病毒感染等一系列的血液疾病。血常規檢查是檢查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參數,那么參數的增多和降低分別代表什么?首先,我們的血常規檢查數據會有一個參考范圍,參考范圍是用統計學的方法,采用95%的可信區來制定的范圍,也就是95%的健康人得出來的血常規報告都在這個參考范圍之內,但還有5%的健康人不在這個參考范圍內,但這并不能說明這5%的健康人是病人。如果檢測單上的數據超過了參考范圍,比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數量明顯減少,那么這可能代表病者患有再生貧血性障礙,或者是血液系統難治療的疾病。如果白細胞升高,紅細胞及血小板數量減少,則有可能是病者患有白血病,甚至是急性白血病。白細胞總數的降低和分類異常跟患者長期接觸放射線、長期服用抗生素和抗腫瘤藥物有關。
二、如何提高血常規檢驗的質量
血常規檢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要結合臨床做出正確的解釋。首先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身體結構、活動狀況、職業、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血常規檢查的結果。其次,在檢查過程中,還會受到檢測方法,檢測時間長短的影響。想要提高血常規檢驗的質量,我們需要從血常規檢驗前、血常規檢驗中和血常規檢驗后這三個方面進行質量把控,從而提高血常規檢驗的質量。
(一)血常規檢驗前的質量把控
有數據報道,從病人開始填寫檢驗申請單到檢驗標本送至實驗室會占據檢驗時間的一半以上,在這個時間段出現檢驗質量問題的概率高達70%,因此我們要做好血常規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從而保證血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在填寫檢驗申請單時,病人要寫清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以及疾病的診斷名稱,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的服藥史和檢查血常規的既往史?;颊咴谶M行血常規檢驗前,要避免劇烈運動,心態不要過于緊張,不宜過飽或過于饑餓,這些都會使得體內血細胞增加,從而影響檢測結果。醫護人員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時,采集方法通常是靜脈采血和末梢毛細血管采血。實驗數據表明靜脈血采取的血樣是最可靠的標本,手指末梢采血的方法準確性和重復性要比靜脈血采取的方法低。末梢處采血速度慢,出血不暢,組織液混入或血小板粘附于皮膚,刺穿處形成微血塊,會導致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增高,血小板計數明顯偏低。醫護人員在靜脈采血前還要注意檢查注射器和針頭的連接部位,防止空氣進入,否則產生泡沫,發生溶血;采血的部位要選擇無潰爛的地方;采血時不要反復穿刺,否則會造成血腫和血標本溶血。用末梢采血法采集血液標本時,也要注意按照流程進行,第一滴血要擦去不用,采用第二滴血。采血時還要注意病人的體位,第一次血常規采用坐位,第二次復查血常規時也要采用坐位。
(二)血常規檢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采血完成后,要將血液標本盡快送去實驗室檢測,減少運輸和儲存的時間,因為血液采集后血細胞的代謝、蒸發和升華以及化學作用微生物降解,都會影響標本的質量。(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血標本采集的關鍵在于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如果血液比例過高,則會導致微凝血塊的可能性增加。在用血細胞分析儀時,微血塊可能會阻塞儀器,從而影響數據。因此我們在分析血液標本時,要采用EDTA抗凝的靜脈血標本。我們在采血后,血樣要放置5分鐘以上,這樣才能讓血液和抗凝劑很好的融合,但超過30分鐘則會使得末梢血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明顯偏低。我們在檢測時利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常規檢驗,要選用配套的原裝試劑。因為溶血素不好會導致溶血不完全,影響血細胞的檢驗,造成白細胞數假性增高,血紅蛋白偏低,也可使白細胞分類計數不準確。儀器我們也要經常保養,清洗儀器的管道,去除管中的殘留血液、吸附蛋白和纖維,進行空白試劑,本底符合要求。
(三)血液常規檢驗分析后的質量把控
我們對血標本進行血常規檢驗后,如果出現了血細胞計數結果明顯異?;蚴茄毎狈綀D異常的情況,要進行顯微鏡復查。如果有異常項目,最好做一個外周血圖片的檢測,看看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形態數目有無異常,染色有無異常,從而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如果檢驗結果異?;虺赎栃裕皶r與臨床醫生取得聯系,詢問病者的資料,對結果進行分析,糾正潛在的實驗誤差,提高檢驗質量。
結語:
血常規檢查是檢測各種血液病的依據,也為其他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信息,因此我們要意識到血常規檢驗的重要性,提升血常規檢驗的質量。同時病人要積極配合檢測人員,檢測人員要按照規程操作,盡量把人為因素引起的誤差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陳丹丹.探討血常規檢驗過程中的誤差原因以提高檢驗質量[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06):91-93.
尚俊東.提高血常規檢驗質量的方法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