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翀 楊莉 丁娜
【摘 要】目的:通過分析新一輪援疆工作以來受援地衛生人才主要培養方式,為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歸納總結的方法,詳細闡述外派培養、引才幫扶、遠程信息交互式培養和學歷教育四種人才培養方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結果:縣級醫療機構可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依托援疆政策優勢,選擇適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建立長期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結論:人才培養作為援疆的一項重要內容,四種人才培養方式均有其適用性,對各地開展衛生人才培養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醫療衛生援疆人才培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1 背景
自2010年開始,新一輪援疆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衛生援疆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受援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提升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2016年至2020年,這5年是新一輪醫療衛生援疆工作大發展、大跨越時期[1],醫療“組團式”援疆成為一大特色,在醫院管理、疾病診治、臨床教學、科研項目等方面創新理論、授業解惑,為受援醫院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高質量的衛生人才隊伍。以克州地區阿圖什市人民醫院為例,從2010年至2019年,江蘇昆山市派駐援疆專家43人,均為中級及以上職稱。開展院級學術講座80余次,科級培訓1400余次,舉辦地州級繼續教育項目3例,示教手術800余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40余項,成功申報克州級科研項目38項,院內師帶徒幫教學生35人,外派長短期進修81人(其中進修3個月以上51人);培養人次達2萬余人。阿圖什市六鄉一鎮、三個街道社區28萬人民群眾成為享受衛生援疆成果的受益者。
2 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對當前醫療衛生援疆工作中各級受援醫院采用的人才培養方法與途徑進行收集、整理、歸納、總結與分析,提出具有推廣與借鑒價值的人才培養方法與途徑,為今后政府行政部門在規劃部署援疆工作,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統一的醫療衛生援疆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3 衛生人才主要培養方式
3.1 外派式培養
此類培養方式主要是將被培養人送往援疆省市醫院或院校,經過短期輪訓、長期進修達到培養目標與要求,不同程度上滿足受援醫院對人才的需求。
3.1.1 進修學習。針對醫療、醫技、護理一線骨干醫務人員。選派人員時主要是圍繞醫院與科室業務發展規劃需求,被選拔的培養人在援疆省市醫院經過3-12個月的學習,重點掌握1-2項適宜醫療技術,填補全市空白,提升受援醫院醫療技術水平。
3.1.2 短期輪訓。針對受援醫院的科室負責人和后備干部等管理層人員。被培養人在援疆省市醫院經過10-30天的輪訓或學習,明確本部門崗位職責的同時,重點掌握管理流程和方法,提高受援醫院管理能力和內涵。
3.2 引才幫扶式培養
此類培養方式主要以援疆干部為主導,援疆省市醫院相關學科專家為輔,在受援醫院內開展業務講課和臨床帶教工作。通過集中培訓或重點培養的方式達到培養目標與要求,進而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受援醫院醫務人員對基礎、先進醫學知識與技術的需求。
3.2.1 業務培訓。主要分為科內、院內培訓和舉辦繼續教育項目培訓班三種,包括理論授課、技能培訓和理論技能等。授課講師以長期派駐的援疆專家為主,短期到訪的援疆省市醫院相關學科專家為輔。培訓內容主要根據受援醫院和科室具體需求制定。培訓對象根據培訓開展范圍涉及科內、院內、區內及周邊地區醫務人員。科內、院內培訓的培訓時限一般為1-2小時,舉辦繼續教育項目的培訓時限一般為1-3天。
3.2.2 臨床帶教。根據帶教人數和形式主要分為“一對多”和“師帶徒”兩種人才培養形式。
(1)“一對多”人才培養形式。指派駐本科室的援疆專家通過在科室擔任行政主任,帶動全科室人員在管理能力、醫學理論與醫療技術上的提升。
(2)“師帶徒”人才培養形式。指援疆專家與本科室1-2名技術骨干結為“師徒”關系,簽訂培養協議、制定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完善考核機制。此類人才培養形式是新一輪醫療援疆工作開始后逐步探索出來的,目前已成為??迫瞬排囵B的主要形式之一。
3.3 遠程信息交互式培養
目前,各級醫療機構主要是通過遠程醫療服務平臺中的影像病理診斷、會診、疑難病例討論和專題培訓進行人才培養,在保證信息安全的情況下,實現遠程雙方的信息交流、互傳互通。既克服了距離障礙,同時改善了偏遠地區繼續醫學教育環境,推動優質醫學教學資源下沉。
3.4 學歷教育式培養
以“外派培養+引才幫扶+遠程教育”相結合為特點的學歷教育是2013年開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該培養方式采用的是定向委培在職碩士研究生的方式為受援醫院培養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培養目的在于改變受援醫院現有學歷結構、滿足醫院發展和優秀骨干醫務人員的繼續學歷教育需求。被培養人專業涉及臨床、護理、醫技、管理等多個方面,通過自主報名、科室和醫院綜合選拔等流程后,受援醫院和委培院校按照教育部統一規定嚴格落實標準化考場和試卷管理,在受援醫院集中組織實施在職碩士研究生入學單獨考試,成績合格方可被確定為培養對象。這一方法尚未推廣,仍在探索中。
3.5 項目依托式培養
此類人才培養主要是圍繞援疆專家、援助省市醫院與國內知名相關??茖<以谑茉t院開展的大型“惠民生、暖人心”的重點疾病救助項目展開的。項目開展前期會對受援醫院內參與項目的部分醫務人員進行相關醫療、護理、康復等方面知識與技能的著重培訓,輔助項目開展的同時,為受援醫院培養相關專科醫務人員。如阿圖什人民醫院的“瓊花救助工程”、克州人民醫院的“潤心計劃”、喀什第一人民醫院的的“粵疆同心醫療救治‘結石寶寶”等。
4 小結
人才培養重在成效,被培養人對所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應用能力,以及為受援醫院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均是政府、援助省市和受援醫院最為關注的,也是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通過多種質量控制措施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成效,以外派培養、引才幫扶和遠程信息交互式培養為例:首先,在被培養人的選拔過程中應明確選拔標準,將政治素質、專業理論和技術水平、工作態度等擺在第一位,對想學、愿學和有學習目標計劃的人予以著重考慮,杜絕濫竽充數的現象發生。其次,受援醫院、援助省市醫院和援疆帶教老師都應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嚴格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標準,確保人才培養成效。如外派培養中,培養醫院可以讓被培養人融入臨床工作,和帶教老師同上班同學習,無特殊化對待,重點要求掌握技術出科有考核,回院也有考核;引才幫扶中的師帶徒中,受援醫院可建立明確可行的培養標準、考核目標和獎懲措施,使帶教學生在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遠程信息交互式培養中,通過劃定數量標準并納入績效考核、督促以往外派培養人員聯系援疆省市帶教老師進行遠程授課等方法,逐漸化被動為主動,在有一定量的支持下再對質量進行要求。
在“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國”的大環境下,根據中央第七次援疆工作會議精神,東西部醫療資源共享、衛生事業共同發展,各衛生支援單位從受援醫院實際出發,加大衛生人才培養力度,解決各種培養方式中可變因素,形成以引才幫扶、遠程信息交互式培養為主,外派培養、項目依托式培養和學歷教育為輔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受援醫院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更有利于邊遠地區群眾享受到東部地區先進的醫療服務,增強就醫獲得感。
參考文獻
王曉霞,王曉婷,梁敏,等.醫療衛生援疆模式解讀與對比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6,32(5):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