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 周祖宏
【摘 要】目的:在醫院全面數字化的基礎上優化醫療設備管理模式,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精細化運營的數據化管理。方法:高度整合醫院信息系統,利用業務過程的數字化記錄,獲得醫療設備相關數據的證據和依據,分析醫療設備工作量和效益,預測未來走向。結果:醫院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記錄了大量數據,數據的證據和依據價值的充分發揮對于醫療設備的經營和管理至關重要。結論:現今數據作為證據的作用已運用自如,充分地利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用以指導未來的經營或管理活動將會是未來的熱點和重點。
【關鍵詞】醫療設備;數據化管理;數據證據;數據依據
Data Management model of Medical Equipment Based on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Medical Equipment
Liao Min①, Zhou ZuHong②
Abstract: .optimize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hospital digitization, realize the life cycle and refined data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Methods: Realizing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the digital record of business process and medical treatment process to obtain the evidence and basis of medical equipment data, evaluate workload and performance in medical equipment and forecast its future tend.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hospital record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nd the evidence of the data and the full play of the basis value are crucial to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Conclusion: Today the role of data as evidence has been used freely, make full use of data, analysis data, the law behind the data mining, to guide future business or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ll be a hot spot and focu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edical equipment; data-management; evidence-based data; according to the data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1.引言
信息技術不能替代管理,但是管理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所產出的數字化記錄和數據化管理。管理的好與差區別之一在于信息技術所起的作用不同。傳統的醫療設備管理方式靠使用科室手工上報,記錄、統計和分析等大量數據工作都是依靠手工完成[1],數據遺漏、數據錯亂、數據碎片化以及基礎數據結構混亂等問題頻繁暴露。隨著信息技術的革新、數據時代的來臨,醫院各個業務數字化已基本完成,系統融合、數據化管理也將日益成熟。
2.業務的數字化
數字化是模擬數據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數據,以進行計量和記錄。計量和記錄一起促成了數據的誕生[2],也成為了數據化的根基。計量和記錄是對業務活動的再現,通過記錄醫療設備的檢查、檢驗情況,就可以知道每個設備某個時間段完成了多少病人、有多少現金收入,據檢查或檢驗的情況不同還能知道消耗了多少電量、耗材,需要多少人工輔助等。
在數字化階段醫院以HIS為中心,融合PACS、LIS以及專科設備系統[3],提取設備效益分析基礎數據以了解設備負荷和相關收入。
在上表中匯報了一系列的數據,例如多排螺旋CT在2017年第三季度工作時長1373.73小時、診療人次7062、共計診療收入九百多萬等數據都是基礎的經營數據,作為2017年第三季度該醫療設備的收入和支出的“證據”。僅僅通過上表的數據,并不知道醫療設備的使用是否飽和,效益是好還是差等,結論性的數據并未形成。由此可見數字化形成了數據但并沒有結論,它關注的是數據本身而不是其用途。
3.管理的數據化
數字化帶來了數據化的前提,基礎數據。將基礎的數據進行量化,讓計算機可讀可理解,進行整合、整理和分析,最終是為了得到信息、產生智慧,得到當前的效果以及“向前走的依據”。為分析設備的經濟效益,在系統中植入投資收益法的計算公式:投資收益率=[(醫療設備收入-設備支出)/該醫療設備投資總額]×100%。設定評價標準,投資收益率≥4.17%~6.25%,好;投資收益率≥2.1%~4.17%,較好;投資收益率≥1.05%~2.1%,一般;投資收益率<1.05%,較差。表2就是軟件系統在加入了對應的算法后得出的報表。計算機完成了數據分析的作用,對收集到的基礎數據,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形成定性的結論。
數據分析得出了醫療設備經濟效益好不好,但是并沒有告訴管理者怎么做。也就是說,數據分析本身并不能帶來最大化的業績和效率,數據分析定位到“異常數據”,進而進行不良原因分析與改進[4]。
系統對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進行對比,得出2017年第三季度的設備經濟效益得到了整體的提升。回顧第三季度之前的業務行動和決策之一:分析2016年全年放射科等醫技科室現行打印機耗材,打印耗材居高不下。調研新打印機,在一個超聲診間試運行3個月之后,耗材節約近90%。2017第三季度全面替換打印機,設備支出均有所下降。
可見,數據分析結合人的決策和業務行動,將正確的分析結果用最實際的方式應用到業務層面才能產生效益,這就是真正的數據化管理。數據與人力資源一樣,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數據通過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夠為醫療設備的經營和管理活動帶來可見的經濟價值增值,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其他資源的創造力,提高其他資源的產出效率。
4 結論
信息時代大數據以強勢且迅猛的姿態進入了各行各業,醫療行業、醫院也不例外。然而,大數據,數據化管理并不僅僅是數值,是酷炫的圖表,而應是歷史數據積累沉淀,是發展路徑和軌跡的總結,亦是發展規律的探索。在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中,根據業務和管理過程中記錄的大量數據,如設備工作量、現金流水等,進行工作量和收入的考核。同時也依據這些數據,充分利用、分析和挖掘背后的信息和智慧,以指導未來的經營和管理活動。數據的處理和利用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數據的深度利用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的空白區域,需要深度的技術開發和探索。
參考文獻
賴金滔. 醫療設備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分析[J]. 中國醫療設備.2017,2:147-150.
維克托·邁爾.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Z].浙江人們出版社.2013,1:104
李璟等.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醫院醫療設備效益分析[J]. 中國醫療設備.2017,32(5):149-151
朱懿恒等. 基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