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術發,李耀翔,肖生苓,張山山,李 洋,馬成林
(東北林業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物流工程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工學學科作為理論基礎,管理學科和工學學科相互滲透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1-2]。這就要求物流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同時具備豐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所以實踐教學在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存在很多困難,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企業、學生三方的需求點分析不清,建設措施不當[3-4]。國內很多高校試點“訂單班”的培養模式,即與企業簽訂培養協議,由企業進行涉及企業核心業務的課程講授和實踐,這種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校企雙方人才對接,但由于訂單班規模小,運營占用大量的人力資源,所以持續性也不好[5-6]。研究生專業學位培養注重解決生產實際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至少6 個月以上的生產實踐,還要承擔一定量的科研任務,所以實踐多以參觀、走崗的形式進行,實習效果不好[7-8]?;谏鲜銮闆r,本文提出基于“訂單班”培養,利用本科生基數大、學習積極性高,研究生時間靈活的特點,構建本幫碩、碩管本的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加深本碩實踐活動中的交叉互融,解放企業和教師管理任務,采用豐富實踐形式,多途徑持續投入的方法促進實踐教學基地持續良性運行,構建校內外網絡交叉互融的實踐教學體系,滿足當今社會對物流工程復合型人才的快速需求。
201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83.1 萬億元,同比增長6.4%[9]。伴隨著物流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對物流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長[10]。截止到2017年,全國大約有120所高校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碩士點,大部分采取本科、碩士分開管理的實踐教學體系[11]。本科生的實踐教學體系基于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認識實習、金工實習和創新實踐生產實習,產教研融合的深度不夠[12-14]。
物流工程碩士點主要以專業學位為主,目前,各高校對物流工程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多以自由挑選企業實習或項目研發代替實習,沒有考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管理能力,而且實習效果可控性不高[15]。
雖然各高校在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很多成功的經驗,但也存在較多問題如:①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共建中,高校積極企業應付,表現為“一頭熱”的問題;②實踐教學方式單一,模式因循守舊,創造力不足;③實踐教學基地難以持續建設,發展水平停滯不前;④本科、碩士實習基地建設脫節,連續、反饋、交叉互融性差;⑤實踐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大,場地不允許,維護困難。
以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為例,針對物流工程專業實踐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三融合、四模式、五持續”的實踐基地建設體系,形成了梯隊式交叉互融的本碩一體化的均衡實踐體系。
通過“三融合”方法,如圖1所示。即高校與學生需求點融合、高校與企業需求點融合、企業與學生需求點融合,深度挖掘三方各自需求,找出利益共同點和結合點,從而提高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實踐教學良性發展。
通過對高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需求分析發現,在人才、技術合作和實習硬件條件需求方面三方存在融合點,從圖1中可以看出,企業和高校在人才和技術方面融合度較高,這是因為雙方在這兩方面存在主動需求,在社會責任和實習硬件條件方面融合度不高,這是因為企業和高校在需求方面一個被動一個主動,所以結合不好,這是出現“一頭熱”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人才和技術需求的拉動下,社會責任和實習硬件條件方面融合度可得到進一步提升??梢?,校企可持續實踐基地的建立主動性和拉動性驅動力較大,合作融合度潛力很高,雖然存在很多困難,但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困難將會得到主動解決。

圖1 高校、企業、學生三方的需求與融合點分析
(1)通過“四模式”方法,即通過駐崗、走崗、訂單班、項目合作四種方式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以往學生受到實習時間短的限制,實習以參觀的形式為主,難以做到集中的駐崗實習。通過“訂單班”培養方式和生產實習方式改革等方法,可以提供階段性的時間和崗位保證連續性實習的開展。同時利用項目合作將部分學生派駐基地進行項目實操式實習,結合“訂單班”、走崗實習方式建立多元化實習方式,多途徑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通過加強校內實驗室、實訓中心和在線平臺建設,利用校內實驗室硬件、軟件、互聯網資源提升校內實訓條件。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依托“森林工程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了“林產品裝卸搬運物流實驗室”,以“黑龍江省一流專業”建設為契機建設完成“現代物流實訓中心”、“物聯網綜合實驗室”、“物流虛擬仿真實驗室”、“包裝機械實驗室”,目前,50 萬以上設備及軟件30 余套,實驗室面積2 000 余m2,總投資1 000 余萬元。利用超星及智慧樹平臺,建設完成“現代物流裝備”MOOCS 平臺課程,“現代物流裝備”“物流信息系統”“數據庫與數據挖掘技術”3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等10余門在線開放課程,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構建了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
通過校內實驗和實訓條件提升以及校外多元化實習模式開展,可有效解決教學方式單一、因循守舊、創造力不足的問題。
通過“五持續”的方法,即資金持續投入、人才持續輸出、訂單班持續建設、項目成果持續轉化、全角度合作持續開展五種持續建設方式加大對實踐基地的持續建設。充分利用高校在人才、技術、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優勢,積極開展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從而保障實踐基地健康持續運營。
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先后與順豐速運、青島港集團、大連港集團、完達山乳液、內蒙古松山物流園、大連陸明集團等20 多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聯系,為物流工程1 000余名學生提供了實習崗位。2016年與黑龍江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順豐速運)簽署“順豐班”訂單合作協議,共有30名同學參與了“訂單班”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先后有本科多人畢業后進入黑龍江順豐速運工作。經過多年持續建設,形成了校內外實踐+“訂單班”培養的綜合實踐體系。
本文創新性地提出本碩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梯隊式、碩帶本、本幫碩的交叉互融式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利用研究生科研能力強、時間彈性大等優點,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培養并使其成長為本科生實踐訓練的管理者,協助基地負責管理訂單班、實習環節等;利用本科生基數大,學習積極性高等特點,協助研究生完成科研項目的基礎工作;本科畢業后,部分同學考取研究生,延續已有的培養方式和積累的經驗,再次管理本科生的實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高校和企業定位為頂層設計和節點監督,從而將教師和企業管理人員從實踐教學繁雜管理過程中解放出來,平衡整個體系的管理環節。圖2為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策略。

圖2 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策略
建成了“現代物流實訓中心”、“物聯網綜合實驗室”、“包裝機械實驗室”等現代物流實訓室;自主開發了“港口林產品物流裝卸搬運設備虛擬仿真實驗”和“智能倉儲配送虛擬仿真實驗”兩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建立了一套多模塊集合的物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軟硬件體系。通過軟硬件設備的虛實結合,有效解決了校內實驗實訓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緊跟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實驗實訓的質量。
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經過多年的建設與實踐,在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軟硬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成果在我國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本科和研究生人才聯合培養和實踐教學模式建設中起到積極的示范及輻射作用。
(1)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普遍認為學生適應能力強、融入快。近5年學生平均就業率為96.45%。完成國家級、省級、校級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0余項,發表教改論文34 篇,獲批專利31 項。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獎項39 項,其中“TRIZ”全國大學生創新方法大賽獲得特等獎1 項,二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三等獎2 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賽一等獎1 項,“挑戰杯”大學生課外作品二等獎3項。
(2)物流工程專業校內實驗室建設持續加強,對外服務顯著提升,先后為多所高校進行了實驗實訓。校外實訓基地輻射省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如青島港、大連港、海爾集團、奧克斯集團、雙星集團、完達山乳液、順豐速運等,其中學生每年堅持在青島港生產實習一周,目前已累計實習600余名學生。
(3)物流工程專業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獲批“東北林業大學重點專業”,獲批“黑龍江省現代物流建設教育研究團隊”,獲批“黑龍江省一流專業”建設。
“東北林業大學順豐速運研究生示范實習基地”為黑龍江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在全省高校中建立的唯一示范基地,與順豐“訂單班”聯合形成了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的新模式?;貙嵭行韧夤蚕頇C制。
(1)校內共享。建設的順豐“訂單班”和“東北林業大學順豐速運研究生示范實習基地”面向全校相關專業招生培養,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2)校外同類高校共享。建設的順豐“訂單班”經驗與校外同類高校共享,“東北林業大學順豐速運研究生示范實習基地”可面向校外相關專業研究生培養,促進同類院校的專業交融。
在培養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實踐人才的過程中,大部分高校采取本科、碩士分開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模式,教學方式單一、模式因循守舊且交叉互融性差。本文以東北林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為例,通過對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提出了開放的“三融合、四模式、五持續”的實習基地建設體系,構建了校內外實踐+“訂單班”聯合培養的綜合實踐體系,形成了具有工程教學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新模式,在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多所高校中進行了推廣應用。該研究成果可為物流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