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瑜 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對于學生的教學目的就在于,使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技術并將其全面應用至未來工作當中。化妝品營銷又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都較強的經濟管理課程,因此對學習資源庫進行建設與改進,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我國現如今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基于當前的信息通信技術行業發展,大量企業逐步向電商領域轉移,為現代的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育信息化體制發育仍處于初級階段,整體的發展較為緩慢,尚未進行較為全面的整合,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也并未起到較為積極地影響作用,共享能力較弱,導致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展水平仍舊不高[1]。
誠然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始終處于上升趨勢,但由于其發展水平較為緩慢,導致其在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上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習資源建設與應用大部分也是基于國家和當地的政策,通過上級撥款進行規范化的建設。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對實際的教學情況知之甚少,導致其所做決定并不能夠完全適應每個學校的實際發展,因此各學校在建設的時候可能因為自身的教學需求進行相應的建設,并未形成統一化的規劃發展,致使建設結果具備獨立性卻不具備整體性。
某國外化妝品銷售中心會承接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化妝品品牌的營銷工作,因此該公司建立了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服務平臺,使整個營銷流程可以根據項目的要求完全在平臺開展。中等職業學校也應通過對其的借鑒,建立適合于自身教學的化妝品營銷信息化學習資源庫建設。令教師作為項目的負責人,主要負責提供項目的初級設計方案,為學生制定操作流程,并輔以相應的案例素材庫,令學生自主設計營銷方案并對其進行改進。學生可以根據項目的初級設計方案進行實踐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豐富自身的營銷設計方案,并在平臺之間進行分享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在教學尾聲時,可以通過內部評選抉擇出優勝團隊,并給予優勝團隊相應的資金作為教學獎勵進行更為專業的營銷練習活動[3]。
結合專業教學的特點,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的形式,利用信息化學習資源的建設進行教學活動。但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學校可以通過與專業團隊的合作進行創新教學實踐,確保資源建設的成果能夠較為直觀具體且具備相應的實用性,真正體現出促進教學的目的[2]。信息化教學資源服務平臺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將依靠計算機與互聯網進行。學校在與專業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當前企業崗位所需,充分考慮企業的思維方式,適當引進企業對教學的介入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可以通過對信息化學習資源建設庫的改進,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由于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技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對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難度也就存在著一定差距。為了提升信息化資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對整體化妝品銷售業進行促進,建議具有相關專業的學校可以通過資源共享進行教學資源的深度開發。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更能推動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面對化妝品營銷行業,某X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建設——通過學習資源建設庫的建設與應用,構建相應的教學平臺,使學生能夠通過平臺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實訓。
現如今的化妝品營銷行業已然不斷向電商行業進軍,因此對于數據庫的建立和分析工作顯得至關重要。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根據現行的化妝品營銷行業普遍規律對自身的學習資源進行了相應的建設與改進。首先是搭建了智慧教學管理平臺,平臺采用C++Builder 進行開發,采用多層B/S 結構體系,并設計了較為簡潔直觀的類Win8 風格頁面,實現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資源建設與管理。主要分為兩大模塊:教學與管理。教學模塊主要針對學生,設有“市場營銷學習中心、化妝品資源中心、校內精品課程、在線指導課程、評價管理以及校企合作通道”等功能。管理模塊則主要針對教師,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掌控。
學生能夠通過該平臺進行模擬營銷的過程,對虛擬的企業進行經營,這之中包含市場分析報告撰寫、設計商品包裝、安排促銷策略等實訓課程,促進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種方式下能夠使學校在節約大量成本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化妝品市場營銷的實踐,有效地提升其實操經驗。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安排一定的實戰型綜合實訓,以真實的市場和產品為載體,進行活動設計與執行,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并在實操結束通過平臺對學生進行較為專業的分析,為其實操內容進行評判與打分。以實操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平臺的分數得到綜合指數,從而將綜合指數較為優異的學生推薦至合作企業,確立該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和意義,使學校自身口碑得以全面提升。
中職學校開展廣泛的信息化教學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學習資源庫的建立能夠使化妝品營銷人才的專業性得以全面提升,是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職學校應不斷推進信息化學習資源的建設,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出真正能夠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專業型人才,以提升學校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