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婷 廣東華夏高級技工學校
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離不開實踐教學,既是專業特點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
1.專業特點的需要
室內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三部分組成,如果只開展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講授,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實踐課程是對理論課程很好的補充和完善,是學生由動腦到動手的重要實現過程,高校開展室內設計專業實踐課程符合室內設計專業的特點,能鞏固和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因此,高校有必要開展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
2.社會的需要
近年來,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從當前社會需要的是實踐應用型室內設計人才這一點來看,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成了制約其就業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必須開展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加大實踐教學的改革力度。
加強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室內設計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有關室內設計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形成專業能力、實踐能力。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實踐教學。在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實地測量、繪圖,在實地訓練中應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能有效培養實踐能力。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 世紀需要創新型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創新離不開思考,離不開去做。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解放頭腦,大膽地去探索;可以解放手和腳,大膽地去做。因此,高校室內設計專業要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生產模式、經營方式和創意性設計,以此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在室內設計專業中融入“工匠精神”,構建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我國設計專業人才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設計大國的基本要素。針對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改變課程建設。不僅要開設室內設計相關專業課程,也應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養教育和創新創業等課程有機融合,鼓勵學生依據自身成長目標和實際需求挖掘潛能,同時也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知識儲備的擴展;第二,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室內設計專業教育應秉持個性化發展的方向,提倡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采用“一對一”小班式個性化的專業課程輔導方式,并把素質教育與技能培訓相互結合,形成“教、學、做”的統一,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實現對每位學生實踐技能的全面指導;第三,改變教學手段。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樹立“工匠精神”專業意識,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組織體驗室內設計實際項目的觀摩學習,逐步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可。
學校應結合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學校、企業和科研院所等教學環境優勢,實現“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相結合的一站式教學,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互動培養模式,為室內設計專業人才提供實踐鍛煉的育人環境。通過帶領學生到項目現場觀摩設計實踐,包括從不同功能的家居空間到不同類別的公共空間,從最初的圖紙設計到項目施工,不僅包括視覺環境問題,也包含工程技術問題,還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室內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的營造和文化內涵的彰顯等多方面內容,使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工匠精神”的設計過程和設計成果,并有意識的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從而打造出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應用型工匠人才。
職業認同是指學習者在理解基礎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學科知識,并建立情感上的認可。學校也應重視職業認同教育,學生只有對自己所學專業真正得到認可和認同,才能主動地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新時期對于現代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習,我們應該樹立工匠榜樣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深入了解,引導學生獲得專業認同,找到自身優勢與專業之間的契合點并提升自信心,努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通才”和“專才”,做到“博”與“專”的統一,德與才的統一,以楷模驅動的方式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并提高對自身職業崇高的使命感,朝著高品質的設計目標篤定邁進。
總之,當前室內設計專業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摒棄以往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教學模式,采用技能+實踐的教學模式,切實培養學生的能力符合企業的需求,把他們真正鍛煉成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扎實工作經驗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