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錢家營礦業分公司
經濟結構轉型換言之就是從傳統追求速度增長模式轉變為追求質量增長。這一歷史性轉折的主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核心是通過改革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全面提高,而目的則是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與創新力。
客觀上,經濟結構轉型既是金融危機以后外部環境變化給內部經濟發展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轉危為機的現實需要。然而,一些企業長期以來粗放化管理思想的殘余卻成為阻礙企業工商管理現代化發展的負面因素。
在過度依賴資源消耗、資金投入的陳舊管理意識支配下,這些企業在生產管理活動中人為臆測的盲目性甚為顯著。一方面跟隨國外先進管理模式亦步亦趨,卻罔顧自身實際特點和客觀需求;另一方面則疏于戰略規劃,甚至于自身前進方向都模糊不清。種種粗放化管理思想的殘余不斷將企業置于日益惡劣市場環境中隨波逐流,導致企業生存空間不斷收窄,乃至瀕臨生死存亡的邊緣。
在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不斷強調結構轉型的背景下,部分企業依然故我,在工商管理思想和實踐等多方面存在嚴重功利思想,表現在重業務輕管理、重短期輕長期等方面。
比如企業一味追逐利潤,卻忽視自身的發展定位。又如企業規劃往往只停留在短期的臨時計劃,卻不具有長期宏觀戰略的制定能力等。如此急功近利的短視化管理導致企業難以在市場競爭的風起云涌中高瞻遠矚,不僅持續遭遇環境惡化的打壓,且難以通過挖潛革新實現逆境中的超越和突破。
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企業之所以迫切需要實現工商管理的優化,根本原因正是傳統管理思想制約了管理實踐的水平提升。因此,轉變觀念、重新定位、樹立科學發展觀是新形勢下企業優化工商管理的前提。
具體而言,就是企業需要結合實際為自己制定一個長遠規劃目標,現基于此戰略目標在紛亂繁雜的市場環境中找準自身定位。同時,務必改變急功近利的短視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在借鑒國際先進工商管理經驗的同時,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地優化現有管理架構,既要避免盲從,又須反對冒進。
粗放化管理之所以越來越無法適應市場變化,主要原因在于其人為隨意的管理脫離實際、違反客觀規律。因此,經濟結構轉型下的企業工商管理需要遵循精細化、標準化、人本化原則,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精細化管理原則有助于實現科學管理的全面覆蓋,堵住粗放管理的缺失和漏洞,使工商管理得以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和所有崗位。這種無所遺漏的全面管理才能確保企業整體協同作戰,不至于出現局部化、分散化乃至碎片化的掣肘。
標準化管理則是確保企業工商管理的科學性、嚴謹性與客觀和理性。只有遵循統一標準,企業各環節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公開透明、無特殊、無例外。這不僅有助于實現管理的系統化與規范化,也有利于企業獎懲激勵機制貫徹落實到每個部門和個人。
人本化則是現代企業工商管理以人為本的體現。經濟結構轉型的實施離不開具體的人員操作,且只有發揮人員的聰明才智,企業工商管理才能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發展目標。
因此,在企業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過程中,除了各崗位、職位必須清晰劃分職責范圍和權限大小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大多數職工的客觀情況,以人為本制定獎懲激勵措施。不僅如此,企業工商管理機制的構建還應想方設法實現員工與企業利益訴求基本方向一致,并通過構建合作共贏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挖掘人才隊伍潛在的價值創造力。
當外部市場日益嚴峻,企業逐漸進入微利時代時,經濟結構轉型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即,企業工商管理需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快轉型升級。
比如,將主要的資金、資源重點投入主業生產。這對部分前期過度擴張而如今難以為繼的企業尤為實用。在市場環境良好寬松的狀態下,企業或許可以涉足眾多領域以探索更多發展可能。又如,加強技術改造,通過工藝、技術等的升級換代擺脫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等項目的制約,使企業能夠借助技術支持降耗、提效、增質。尤其是對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說,當人工成本或原材料等價格大幅上漲嚴重壓縮企業利潤空間時,不妨忍一時之痛加大投入,引入更加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或工藝技術,通過持續提升單位投入的價值產出降低成本與費用。雖然短期內企業因技術升級而暫時難以獲得可觀收益,但從長遠看,這卻是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經濟結構轉型的實質就是外部市場環境日益惡化,給內部經濟發展造成越來越多不良影響,迫切需要企業通過優化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業工商管理在經濟結構轉型大環境中既要重視管理系統建設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也要關注多種先進管理手段的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