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震偉 馮瑩潔 周鵬慧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問題不僅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質量,還嚴重破壞了農村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因此當前農村信用社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控制信用風險和改善整體的信貸質量,通過政府、銀行、農戶各個層面采取一定的預防防范措施對農戶信貸風險進行針對性的控制,這樣不僅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農戶不良貸款率還能提高農戶信貸質量。
小額信貸是一種以城鄉低收入階層為服務對象的金融服務方式,通過金融服務為貧困農戶或微型企業提供獲得自我發展的機會,促進其走向自我生存和發展,貸款的金額一般為10萬元以下,1000元以上。
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象貸方不按照貸款合同履行還款義務而產生的風險。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被分為主觀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包括貸款人的收入水平、還款能力、個人道德情況,主觀原因也是信用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對主觀方面的防控對于控制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陀^原因是以自然災害等為代表的不可控因素,本文主要針對主觀原因進行闡述。
黑龍江省農業銀行以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為重點,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但是,伴隨著涉農貸款總額的不斷擴大,農戶貸款人的信用風險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導致出現了較多的違約貸款現象。2016-2018年,黑龍江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8%、2.75%和2.64%,高于全國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為3%)。
1.農戶的信用意識淡薄
首先,農戶與城鎮居民相比受教育程度較少,并且對基本的金融知識缺乏了解。對不同地區不同、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背景的農戶對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還有一部分農戶甚至不能正確的區分小額信貸和扶貧貸款的區別,誤以為小額信貸就是不用支付利息的扶貧,因此導致農戶缺乏信用意識、守信意識淡薄、風險意識薄弱,對是否違約以及違約的后果沒有清楚認識。
2.客戶經理專業素質不高
首先,投信審批人員進行決策的信息依賴于客戶經理對農戶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而授信人員由于無法與客戶直接進行溝通,必須依靠客戶經理的個人經驗以及專業知識來彌補。所以客戶經理自身的工作經驗、專業能力等因素十分重要??蛻艚浝碓谛☆~貸款這一過程中發生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要與借款人溝通接觸,對其還款能力、收入情況、發展策略進行分析了解。二是客戶經理需要進行現場考察,對借款人的過去和當前的農業經營情況進行實際了解。此外銀行在進行農戶風險信用評估過程中過多的依賴于信用審批人員,而忽略了客戶經理在風險評估中的重要作用。
3.農村小額貸款貸后信用風險分析難
首先,缺乏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數據庫。個人信用數據庫中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是從各商業銀行的歷史信用數據庫中匯集的,然而這些信息是申請人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填寫的內容,真實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核實。其次,貸款資金的用途難以監管,農戶小額信貸業務量大,貸款投放量大,所以貸款是否按照合同規定進行投放、是否符合合同用途,銀行對此也沒有較大的把握,往往造成的結果就是貸款的違約風險增加。
國家層次針對農戶信用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信用體系規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法律法規的約束主要針對的是:農戶征信參與各方的行為、規范化流程、農戶信用報告的要件及使用范圍、農戶信息安全的保護等內容。
構建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發揮信用的記錄和懲罰功能。農村的金融機構要加強對農戶信用的核查和治理,對失信用戶形成統一的處理態度,凈化農村的信用環境,打擊震懾惡意欠款的農戶,基對守信行為進行宣揚,對失信行為進行公示。
信用文化本質上是通過外在環境潛移默化的使守信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植入人心,借此來促進農戶自覺地守信,培育農村信用文化對推動農村小額信貸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信用文化的重視,擴大信用文化建設投入,探索信用文化管理的新模式;同時,信用文化的建設要依賴于農民,建立起具有農村特色的信用文化,進而推進農村信用文化的建設;農民自身要加強自身對信用文化的學習,支持政府的信用文化建設活動,在農村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學習氛圍,并樹立起“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
文化傳遞和運行的關鍵在于將文化有效的傳播和擴散。推進信用文化建設,要加強信用文化的宣傳的普及。政府部門要借助各種傳播媒介,對農村信用文化體系建設進行大力宣傳;村鎮中小學要對中小學生灌輸守信重要性;大中專本科生院校要加強對學生的金融信用文化教育,培育合格的信用文化傳播者。
農村小額信貸自從1993年開始實施以來,在20多年來在緩解“三農”問題,緩解農戶融資難問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一直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規范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促進農村金融體系健康發展,對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緩解農民融資難、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