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玥 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與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亦是與日俱增。商業銀行業務的性質、規模、復雜度滿足風險管理體系要求時,才能保證有效識別、評估、檢測、控制風險。國內的風險管理研究主要在框架設計、計量模型上,相比于國外風險管理研究較晚,在風險管理流程中將內控合規思維有效貫穿其中者更少。內控合規管理機制的合理性、有效性,是保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有效落實的基礎。本文從內控合規管理角度出發,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難點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內部控制是指商業銀行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制定并實施的系統化制度、流程、方法,是實現控制目標的動態過程與機制。合規則是指在法律、法規、準則等規定內,商業銀行開展的經營活動。合規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未能遵守法律、規則、準則,從而遭受法律制裁、監管處罰、聲譽與財務損失的風險。利潤最大化原則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符合企業行為的一般規律,商業銀行最終目標是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1]。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某項業務開展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要違反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規定,或者銀行內部的審慎經營時,此時可能因違規受處罰的合規風險。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基礎,一旦違規成本遠低于業務收益,或者違規行為被發現可能性低時,商業銀行會選擇冒險開展風險業務。內部控制目標是保證企業遵循法律法規、相關規則程序,減少違規業務開展帶來的風險。
針對國內銀行違法違規事件頻發的現象,中國銀保監會于XXX年下發了《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南》,從監管角度強調了合規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商業銀行了逐步開展對內控合規管理的積極探索。目前,我國大中型商業銀行已經組建了內控合規管理部門,但是由于真正引入時間相對較短,管理水平與國際先進商業銀行仍存在一定差距[2]。因此,還需不算吸收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的內控合規管理經驗,同時做好本土化改進,進一步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合規建設,更好解決內控合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金融衍生品持續發展、利率市場化的強烈沖擊、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創新,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也逐步增大,給內控合規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3]。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下,銀行間聯系更密切,風險傳遞速度顯著提升,一旦一個地區的一家銀行出現較大金融風險,會快速傳遞至其他銀行機構與地區,嚴重時也會迅速傳遞至其他國家,引起系統性、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建立完善內控合規管理體系,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近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使得商業銀行形成了重業務、輕合規的短期化商業思維,但要清醒地認識到,合規風險管理雖然不能直接為商業銀行帶來經濟效益,若因內控合規管理不到位而出現風險也需要付出較大的管理成本[4]。但是,現今商業銀行遇到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二者出現沖突時,多會將業務發展為主,忽視風險管理要求。因此,合規文化建設、合規意識培養是改變當前商業銀行發展思維的主要手段。
首先,通過合規文化建設,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軟實力。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法律法規講座、規章制度培訓等活動,加強員工培訓,形成合規意識。另一方面,建立負面清單,定期發布風險案例,總結經驗教訓。其次,建立有效的考核與激勵制度。通過提升合規管理考核比重,有效改善重發展、輕合規的工作理念,將合規發展變為員工的行動自覺,有效防范違規操作帶來的風險損失。最后,建立完善的內控合規管理體系,形成業務發揮部門、合規管理部門等多部門聯動的動態管理機制,有效識別合規風險。
綜上所述,內控合規管理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優秀的合規文化、健全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完善的考核獎勵機制,可使商業銀行在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更好提升經營管理效率、保障經濟效益與商業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