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工商銀行重慶合川支行
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完成后,商業銀行面臨的操作風險中,前臺業務操作風險是主要風險之一,如果不適當控制前臺業務操作風險,會影響銀行的聲譽、經營和發展。特別地,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依靠強大的計算機數據網絡系統,特別是在銀行業中電子會計的應用和普及,來實現電子業務處理,這改變了傳統的業務運作方式,使商業銀行業務操作由復核柜員制轉變為綜合柜員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會計水平。但是,由于銀行的各項創新業務的不斷推出,監管政策新的要求,因此需要附加新的管理規定,商業銀行的電子會計管理帶來了新的操作風險。因此基于筆者多年的從業經驗,本文介紹了中國工商銀行前臺業務操作風險的特點、表現形式及解決方案。
操作錯誤是指由于缺乏責任感,專業知識和偶然錯誤而在業務執行,交付和流程管理中由員工引起的前臺業務操作風險事件。此類風險事件很多,筆者從事運行督導工作中檢查發現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屬于此類。雖然只是些風險隱患或有損失也不大,但也應該引起各級業務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常抓不懈。根據一份最近地調查報告,主要國際銀行的前臺操作風險損失的35.1%是由于執行,交付和流程管理所致。中國商業銀行這部分前臺業務的操作風險損失尚無準確的統計數據,但根據部分典型研究分析,這種情況發生不在少數。
主觀違反是指員工有意識地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盡管這些關鍵事件的數量很少,但是與操作失誤的類型相比,所造成的損失更大。如果一家銀行的基層網點有意違反與實名存、取款系統有關的規則,并違反該規則為客戶處理存、取款,則是蓄意犯罪,并對銀行構成潛在風險。
內部欺詐也可以稱為道德缺失或損失。《現代漢語詞典》以這種方式定義欺詐,并運用狡猾和背叛的手段欺騙人。這主要反映在以下事實中:員工無法有效滿足他們的需求,受到意識形態、道德養育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并且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而放棄了相關的法律和職業道德。這種風險本質上比前兩種風險更糟,并且具有更大更惡劣影響。
外部欺詐地基本解釋是被人利用,這意味著在員工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客戶會欺詐性地使用員工,從而給銀行帶來潛在風險。兩種方式都可以叫做欺詐。欺詐是商業銀行中最常見地前臺業務操作失誤,可能會導致經濟和人才方面地損失。最近在媒體上公開報道的大多數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事件都是由于欺詐造成的。
前臺工作人員地敬業精神和工作能力是防范風險地基本素質,而在商業銀行引入全面的前臺業務系統之后,前臺工作人員對業務培訓的需求正在增加。為此,商業銀行建立了前端培訓體系,制定了長期培訓計劃,加強了對前端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高了業務運作能力和熟練程度,更好地滿足了綜合業務的需求。同時,通過優化人力資源,構建員工熱愛職業的精神,培養具有專門知識的年輕員工,并提供全面的柜臺工作,這些員工應受過良好教育,打造知識化、年輕化和政治合格、業務精良、訓練有素的柜員隊伍。
通過把前臺地限制作為防范風險地首要關卡,通過分配職位,人員,相互制裁和相互監督等職責,加強內部監督并降低前線風險。為了建立“三位一體”的第二道防線,必須充分實施網點負責人、運營主管、重要崗位客服經理的崗位輪換制度。同時,有必要加強風險監測,進一步加強了監視系統的集中管理,加強了監視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并充分利用了其第三道防線。充分利用運營管理檢查和內部控制部門檢查的作用,重視監督和檢查,增加檢查頻率,發現薄弱環節,消除漏洞,預先控制風險。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工作職責,強化履職監督工作。各級管理人員按季、按月、按周、每日開展現場和非現場的業務檢查,以確保可以有效地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可以及時糾正和制止違反法規的行為,對前臺的違規行為進行批評和教育,從源頭上解決操作風險。
運行管理部門要針對新的業務、新制度研究前臺業務操作存在的業務風險薄弱環節,向科技研發部門及時提出業務需求,有效減少人為操作。
綜上所述,前臺業務操作風險管理可以作為銀行業永恒和新的話題進行分析,在建立前臺業務操作風險管理長效機制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商業銀行先進的經驗,才可以最終有效地控制經營商業銀行前臺業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