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翊 唐山三友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作業成本法主要是一種立足于資源動因,圍繞各崗位作業所分配的資源并為具體作業對象提供相應作業成本的方法,該方法的運用有助于企業順利的開展核算工作、管理工作,明確各部門與人員的職責,優化控制內部資源,從而能夠提升整體的預算管理效率。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日常經營與管理過程中企業日益重視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該方法通常會涉及諸多內容且應用廣泛,因此又必須強化應用這種方法,確保企業能夠取得預期盈利水平[1]。
當前,現代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為致力于自身市場份額的顯著提升和自身實力、水平的充分展現,制定一整套相對比較完善的企業戰略十分有必要,便于對企業內部的各項長遠經濟活動進行統一籌劃。企業戰略、財務戰略作為一個有機體,后者能夠為落實前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在預算管理中納入財務戰略便于合理分配與優化現有的財務資源,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而科學、合理的預算能夠為正常有序的運轉企業財務活動創造良好條件,進而對于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十分有效。但是,當前許多企業意識不到預算戰略的重要性性,工作重點依然在財務報表的完善與財務利潤的節省上,側重于短期經營效益,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漠不關心[2]。
由于企業管理層意識不到開展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導致整個框架缺乏高效性,從而不利于提高執行效率。傳統成本計算法側重于編制預算而不重視具體執行,考評的唯一標準就在于財務系統,導致很難將企業的實際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不能提高預算執行效果,也不能在既定時間內認真開展預算分析、考核工作,最終只能將預算成為一種擺設。同時,現行預算機制、考評機制缺乏完善性和規范性,不利于更好的發揮企業監督機制所具有的作用,在成本管理中成本計算法作用不突出,由此會阻礙成本計量工作的順利開展。
作業成本法要求企業必須明確各個生產環節,高度重視后續成本歸結工作,并且在全面預算管理方面重視成本信息共享,由此會給整個財務管理系統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是,當前許多企業所制定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缺乏實踐性、操作性,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目標很難得到有效落實,導致無法與現行系統實現優勢互補,再加上員工技術水平低,從而很難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效用[3]。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為致力于自身成本管理水平的顯著提高,就必須對預算管理概念進行充分的理解,明確其必要性與作用。為幫助管理層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可以組織他們定期參加專業性的財務培訓工作,在工作中掌握更加多樣化的財務方式。同時,增強管理層的綜合戰略意識,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除此之外,組織全體員工學習作業成本法,明確其具體理論、操作流程、作業,從而才能在工作中自覺主動地落實這一方法。
在企業成本核算中一些成本費用可將其服務類別確定下來,但是難免有一些服務類型缺乏明確的歸屬,如辦公費、差旅費等。鑒于此,企業在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時可以充分利用作業成本法,確立科學的分攤方式,合理的分攤企業整體成本費用。值得一提的是,確立成本分攤方法后,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禁止隨意更改[4]。
現代企業在建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后,為確保該系統能夠同時滿足作業成本、全面預算管理的要求,就需要致力于現有技術水平的不斷改善與提高,提高系統本身所具有的可拓展性,確保多變的管理需求都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同時,定期組織員工積極地開展技術方面的培訓工作,促使他們對現有的財務管理系統能夠熟練的操作,且掌握更多的財務知識,致力于自身跨學科技能的提升、職業發展空間的擴大,從而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從事實踐工作的主觀能動性。
針對現有的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制度,現代企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進行不斷完善,并在編制財務預算的過程中納入作業成本法,然后考核員工、管理層的績效。同時,按照考核結果制定一定獎懲措施,確保能夠真正有效的落實這種方法,從而有助于預期目標的實現。
除此之外,科學的計量資源耗費情況。企業內部資源通常涉及的比較多,如貨幣資源、人力資源。動力資源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耗費的資源量大,因此在利用作業成本法時必須科學的計算資源。同時,做好分類工作,在資源庫中歸集相應資源所產生的費用;立足于當前所擁有的作業組織結構來建立資源庫,進一步強化和相關作業之間的聯系,從而才能在相關作業活動中充分有效的利用資源庫中的成本費用[5]。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現代企業為了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就有必要做好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工作,利用作業成本法致力于預算管理水平、效率的顯著提升,實現對整個預算管理過程的有效控制,從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