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飛 國網重慶彭水縣供電公司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針對違規違紀情況進行審查時,涉及案件線索和證據來源的可靠性都與案件審查工作的成敗直接相關,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需要有機結合,一方面保證線索和證據來源有效、可靠,另一方面還能降低案件查處所需的成本,進一步提升打擊違規違紀行為和懲治腐敗的力度。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針對違規違紀情況進行審查時,涉及審查案件的保密性影響案件審查的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紀檢監察人員查處案件。因此,在案件查辦初期,如果由內部審計監督部門率先介入,可能不會在企業內部產生較大反響,同時也令違規違紀的涉案人員在思想上有所松懈,這樣的保密性對違規違紀案件查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處理違規違紀案件的過程中,如果不是由內審人員而是由紀檢監察人員直接對賬務進行調查分析,不但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也需要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財務專業水平。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內部審計能夠有效的獲取大部分的書面證據及線索,使得取證的時間大大縮短,有效地節約了案件查辦的時間,提高了案件查辦的工作質量及效率。
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采用專業的方法和手段,對被審計的對象是否存在違紀違規問題進行整體分析。而紀檢監察部門可根據審計調查的結果,充分發揮其懲處的職能。通過開展內部審計監督,紀檢監察部門可以將審計情況的資料進行匯總,并建立相應廉政檔案,能夠為客觀、公正的對領導干部進行評價提供有效依據。
如果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兩個部門各自單獨工作,不但會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雙方如果有機結合,審計部門通過提出具體整改意見,規范被審計單位業務行為;而紀檢監察部門則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談話,使其認識到自身存在問題,并自覺進行糾正。如果在監督過程中發現重大違規違紀問題,紀檢監察部門應發揮監督懲處的職能,采取有效措施,對相關責任人進行黨紀和政紀的追究,兩者相互融合能夠使監督工作事半功倍。
近幾年,在國有企業發生的一些經濟腐敗的案件大多都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資金的管控監督有關。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實施審計工作時,對發現的一些普遍性問題,積極開展分析并研究,查找問題存在的根源和不足,有計劃的落實審計整改意見,同時將收集到的問題線索及時與紀檢監察部門溝通、共享,從而有效的預防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
當審計人員獲取到相關的實物證據時,應當對證據物品的數量、地點等相關信息進行明確標注,搜集完整的證據信息并妥善保存;當審計人員獲取到電子數據資料時,也應做好相關備份工作,必要時,也可以將電子資料轉換為書面資料保存;當審計人員收集到筆錄或鑒定結論時,應當對鑒定人提交的相關資料和信息進一步確定;當提供證據人拒絕簽名時,審計人員應填寫未能簽名的原因及日期,保持證據的有效性。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應及時有效溝通,雙方通過學習借鑒,相互配合,及早掌握關鍵性證據。內審部門通過紀檢監察所掌握的證據資料,應進行審計分析,得出結論后再移送給紀檢監察部門,移送的資料要事實清楚,資料完整,避免因審計缺失而導致案件的查辦困難。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都是從客觀的角度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定期或者不定期對企業的業務部門一一進行風險排查,進而掌握領導干部廉潔從業的情況,認真、細致查找企業日常業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并及時作出預警,堅守防腐底線,同時加強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切實堵塞企業內部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
紀檢監察人員要對審計進程保持關注,發現疑點并及時介入,直接參與審計全過程,同時注重加強紀檢與內審專業領域知識的融合,以法律、企業內控制度為依據,通過審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涉案的原始憑證、財務報表等相關資料進行全方位系統查證,獲取重要證據,為立案定性提供可靠依據。
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應該隨時進行溝通交流,審計部門及時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嚴重違規、違紀線索移交所屬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立案查處,紀檢監察部門可以利用內部審計日常的監督優勢,優化查案進程。
國有企業只有將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進行有機結合,規范決策程序,才可以建立起一條更加穩固、高效、綜合的內部防控機制與監督防線,進一步制約國有企業存在的權力失衡、權力濫用的情況。同時,通過發揮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的協同作用,一方面更好地實現二者的監督保障職能,為國有企業高質量改革發展工作的有序、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積極有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