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汶蓮 卓文霞 林露純 謝宇佳 徐載娟 廣州工商學院
廣東省每年都會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人口流動較大。近年來政府通過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多渠道、多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但在養老服務依然存在著一些弊端未能顧及,例如:養老機構發展不平和、養老服務供不應求、醫養融合難等問題。因此,養老服務還需要政府和社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和關注,希望依靠互聯網力量讓老人享受高質量服務。
據統計截至到目前,廣東省共有養老機構1781家,養老床位48.9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4張。全省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4.92萬個,其中城市1.03萬個、鄉鎮2110個、農村3.68萬個,覆蓋率分別達到97.1%、96.1%、91%。同時,廣東省明確養老機構分類管理,縣級以上政府投資興辦的福利院、福利中心、光榮院等養老機構共有190個,床位3.6萬張,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直接管理。廣東省持續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的專項行動,按照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大檢查116項標準,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和“全科式大體檢”整治。2020年廣東省重點落實對養老機構的安全排查,全省各地從消防硬件設施和日常安全管理兩個層面均建立了隱患、整改、責任“三個清單”。
廣東省在社會福利方面逐步從“補缺型”轉變為“濕度普惠型”。2017年頒布了《廣東民辦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規定》,推動部分地區對福利機構的建設與管理。2019廣東退休養老金調整新規定,凡居住在廣東省省直或其他地市按月領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的離退休人員,需在規定時間到我市各認證服務網點進行協助認證,無須趕回養老金領取地。2020年廣東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進行修訂。新修訂的城鄉養老保險將迎來不少新變化:廣東將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同時個人繳費標準將由十檔調整為九檔。
廣東積極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2019年10月工信部公布《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中,廣東省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景宜控股(廣州)有限公司、深圳市壹零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3家企業榮獲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廣州市越秀區建設街道、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等共計15個街道榮獲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廣州市越秀區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深圳市龍華區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等共計3家基地榮獲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
目前廣東省共有養老機構2033家,床位46.9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4.3張,“一床難求”的現象普遍存在,“互聯網+”技術資源亦呈現出供應不足的情況;其次招工難問題不斷涌現,符合標準的普通養老服務人員市場占有率低,“三高”(高素質、高質量、高服務意識)專業性服務人才極度緊缺。省內老人養老服務需求量大,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廣東全省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約1440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5.2%。養老服務基礎資源配置不足及養老服務人員短缺的問題,無法滿足廣東省老人便利養老需求,導致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養老質量得不到保障。
現有的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多為上崗前未受過專業培訓,并不具備護理員的職業資格,從而容易忽視老人心理護理的需求。家人不在身旁的老人易焦慮不安、低落、敏感,這需要護理人員悉心照顧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不專業的養老機構缺少一些較為重要的硬件設施,如:健身設施、呼叫設施、無障礙通道設施、特護房間的吸氧設備等方便老人日常生活和特殊情況下快速呼叫工作人員的硬件設施。部分養老機構缺乏對殘障、半失能或失能老人的特殊照顧。缺乏適合殘障、半失能或失能老人使用的器械、設備。
廣東省政府各類數據平臺數目繁多。平臺的數據采集不能互聯互通、自動集成,有時還要通過填表格、導數據的落后辦法來完成。且無法做到全省城鄉居保數據一體化,導致轉系銜接是數據標準,轉入地社保機構無法正確、完整地接收參保人個人的信息。缺乏規范化的管理且違法行為監督處罰力度不足。由于管理不夠規范,制度不夠嚴密,對于特殊工種把關不嚴導致體現退休現象嚴重。主要體現在許多企業不惜修改職工的檔案資料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的手續。
鼓勵協調與多媒體宣傳推廣相結合,積極推動團體、家庭、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志愿者、高校學生、企業家等均為養老服務的重要主體,增加智慧養老服務供給。采取“互聯網+”與養老融合發展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提高養老服務效率,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關注老年人個性化需要,堅持“走出來”與“送上門”相結合。
推進精準化,首先對養老機構審查考核要有統一標準,且對機構的專業性進行相關考核,對于專業部分要加以考察,提升服務人員隊伍的專業性。其次關于收費標準、管理水平和設施等方面的標準進行精準化制定。將優化項目報建完善養老機構的服務價格機制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這是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的重要一環。對于省內欠發達地區的養老機構可上門提供免費培訓,同時推進養老服務人員的執業資格培訓及獲取。
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和模式,建立健康養老大數據管理和智能分析平臺,精準預測老年人口結構和市場需求,讓政府機構準確研判健康養老領域動態,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調整產業結構;讓企業更加準確掌握老年人需求。規范管理建立有效評估機制。對于未按規繳納養老保險且拒不整改的用人單位,加大擴面征繳力度。大力推廣網上經辦、微信、網銀繳費,提高征繳效率。
政府應當對“醫養融合”大力宣傳,通過制作相關公益廣告進行電視宣傳,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信息平臺加大人們對“醫養融合”的認知,讓“醫養融合”的概念深入人心。拓寬融資資渠道,引入社會力量。建立健全“醫養融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到醫養結合行業,鼓勵個人或企業成立和管理公益性基金會,放寬醫養融合行業在銀行的貸款門檻,增強銀行對醫養結合行業信任程度。政府應積極為“醫養融合”行業尋找和推薦合適的投資人,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