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遼寧省阜新市財政局
旅游景區公廁是游客出行必備的生活設施,是城市文明的櫥窗。改善公廁的分布、數量和質量,是展示遼寧阜新文化魅力、推進旅游業建設的基礎工程、民生工程,更是反映旅游業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如何利用好國家專項資金,解決旅游公廁的現存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人們對旅行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而景區的公廁代表了一個城市重要的形象。整潔衛生的旅游公廁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城鄉文化。公廁是國有的公共性服務的基礎設施,由相關部門統一管理。旅游公廁不僅能夠滿足大眾的生理需求,也是輔助其他活動的正常運營的有效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下決心整治旅游廁所不文明的各種頑疾陋習。旅游公廁在城市規劃發展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建設“小廁所”,體現“大文明”。2015-2017阜新市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一個旅游廁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共獲得國家旅游發展補助資金155萬元。2019年4月阜新市委書記裴衛東對發展全域旅游戰略做出重要部署,指出了旅游廁所建設工作在城鄉建設中的行動計劃和改建、管理措施。阜新市2018年、2019年中央財政旅游廁所建設資金到位363萬元和360萬元,預計到2020年,資金總量將近1000萬元。為推動我市旅游業發展,提升旅游服務品質,促進公眾文明素養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國現階段公共廁所的數量處于緊缺的狀態,旅游公廁多集中在景區,淡旺季的供需出現了不均衡的現象。阜新市旅游廁所多集中在3A級以上景區,且數量和廁位有限,入廁難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一項社會性的問題。
阜新市現有部分旅游公廁條件簡陋,燈光昏暗,氣味難聞,夏日悶熱,冬日寒冷。設施老舊,維修不及時,存有安全隱患;廁所標識不明顯、缺失;廁內空間狹小,設施欠缺,旅游公廁沒有完善的節水、照明、盥洗、取暖及防蚊去味設施,無空調、窗戶,不能隨時通風換氣,缺少掛鉤、置物臺、手紙筐,手紙、洗手液等;個別廁位洗手池廢置、烘手機損壞,水質渾濁,給游客帶來了極差的旅游體驗。
街區如廁空間設置不周全,男女廁位比例低于國家規范要求。公廁基礎設施與服務不到位,建設過程中應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置可供異性監護與被監護者共同使用的第三性別廁所,以及對孕婦、嬰兒、老年人、盲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配套設施,但目前為止,旅游公廁的內部功能結構建設缺失。
旅游景區的公廁責任制度不明確,無穩定長效的運維資金保障,采用保潔員巡回保潔,在用廁高峰時段人員配置不足甚至無人值守,出現打掃不及時等服務不到位的現象,公共廁所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仍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
政府性的旅游公廁投入總量偏低,主要靠旅游發展補助資金和旅游企業的支持。部分偏遠地區的旅游廁所體系還未發展成熟。旅游公廁的數量和質量仍有待提升。
資金下撥緩慢。旅游公廁資金普遍存在撥付進度緩慢,資金長時間滯留在市級財政賬戶上。資金撥付渠道不統一,財務手續不規范。
建設、管理好旅游公廁,是群眾生活環境改善、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的大工程。
財政部門依據《阜新市旅游2018-2020年旅游廁所建設補助資金使用細則》,對不同級別和位置的景區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資金投入,以緩解旅游公廁緊缺狀態。注重旅游公廁空間布局,不要全部集中在景點內部,可以在景區入口處和外圍修建一些公廁,在旅游旺季的時候,公廁分散布局,不至于讓景區人流過于擁堵,或因人員密集而帶來的公共健康等問題;在旅游淡季,周圍的居民也可以在休閑的時候,將其利用起來,盡量減少因閑置而帶來的浪費。增加福利型、健康型以及資源型的移動公廁的數量,科學設置旅游公廁,節能環保,提升游客旅行體驗。
要加強公廁管理,首先要切實了解我市旅游廁所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及時發現隱患,維修更換損壞的水龍頭、水箱、節水閥、腳踏閥等基礎設施,設置中英文標志牌和明顯的標志牌。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為下一步制定相應措施夯實基礎。做好養護工作,逐步淘汰3A以下景區落后的旱廁等設施,設置自動感應式沖水,感應水龍頭,安裝自動式空調、節能燈,將智能信息技術融入公廁管理的過程中,設置獨立洗浴間、高低洗手臺、兒童墊腳臺,并定期檢修,營造于景區相配的公廁環境。
根據使用時長的需求,優化男女廁位,可以按照1:2的比例改建,縮減公廁廁位總數,提高各個景區內旅游公廁的空間利用率。人性化地設計旅游公廁的內部結構,安裝梳妝鏡、廁內掛鉤、洗手池等基礎設施,方便人們使用。設置母嬰室、盲道、輪椅通道等專用配置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
落實旅游公廁的資金使用方向、補助標準、主體責任和職責分工。制定新三年行動計劃的規范文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市財政局、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聯合制定了《阜新市2018-2020年旅游廁所建設補助資金使用細則》,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分工;資金重點投放在國家A級、紅色、特色旅游景區及鄉村旅游項目;明確補助標準;建立任責制度,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
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旅游公廁的相關法規制度,規范旅游公廁管理,提高公廁的衛生標準,加強監督力度和日常維護管理,定時巡查,將責任明確到個人,一旦發現隱患或者問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確立公眾監督機制,努力完善,盡力提升使用舒適度,從而向游客展示一個積極向上的景區形象。
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提高愛崗敬業理念。與此同時,還要對高保潔人員加強業務培訓,提升日常維護保養等技能。做到“管理有效、服務到位、衛生環保、如廁文明”,使公廁環境始終保持潔凈,爭取達到“六無五凈”標準,提升旅游品質。
嘗試市場化建設,實現多元化管理,提高旅游廁所保潔人員工資待遇,完善獎懲制度,提高保潔人員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
適應科技的發展趨勢,將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融入公廁管理當中,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空間。通過APP、公眾號或者LED顯示屏,查詢公廁的位置和空位數,方便就近如廁。設置時長監測和呼叫功能,以免發生特殊情況,可以及時處理與救治。
省財政廳加大財政投入,市財政局積極籌措資金,推進景區廁所革命,促進旅游業發展。科學規劃旅游公廁的資金投入占比,提供政策支持,提高投資資金比重。資金申請流程清晰、透明,首先前期公示,然后由建設單位申請,市財政局、旅游局聯合核查,經第三方機構審計,按比例核準擬受補助項目及額度,經公示無異議后撥付,最后,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做到“年初有預算、年中有跟蹤、年末有檢查”,優化遼寧省旅游公廁的建設和管理。
提高財政款項撥付進度,解決文旅局撥付進度緩慢、資金截留現象,保證補助資金及時下達。各縣區旅游主管部門、對工項目組織驗收。依法規范資金撥付渠道,加大宣傳和整改力度,支持新建、改建旅游廁所,廣開投資渠道,吸引投資。明確資金分配原則,按程序將旅游廁所建設項目所需資金納入專項資金管理,以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完善3A級以下景區的公廁體系,提升數量和品質。
旅游公廁作為景區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景區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只有不斷地提高公廁管理的水平,才能推動景區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宣傳文明如廁,提高游人認知,不斷地反思、創新、改革城市環境衛生中的公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要求的旅游公廁管理體制和財務制度,科學規劃,完善內部結構與功能設施,將公廁建設作為一個平臺,創設為景區的一張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