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楓茹 中共肥東縣委黨校
近年來,合肥市經濟發展轉型調整效果明顯,面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風險抵御能力增強。在國家經濟面臨下大環境下,合肥服務業增速和經濟增長依然保持相對高位,為合肥市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發展質量和規模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環境,同時作為省會城市,合肥經濟首位度不斷增強,對區域內資源要素有一定的集聚能力,支撐服務業發展壯大。
合肥擁有高新區、經濟技術開放區等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綜合競爭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將對合肥服務業創新發展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合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是國家第二批8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之一,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前十位左右,將為提升合肥服務業創新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金融和科技服務業對城市服務業發展具有強大的支撐和引導作用。合肥轄區內有中科大、合工大、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實力強勁的高校、科研院所,并且近年來當地政府對科學技術財政支持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業投資也日趨旺盛,這將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合肥科技實力。在金融領域,2017年,合肥市金融法人機構500強企業有8家,與杭州、南京等長三角金融強市差距不明顯,未來隨著金融機構在合肥進一步集聚,金融實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近五年來,合肥市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幅明顯,研發經費內部支出投入增幅過百,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占比也逐步提升,發明專利中實用專利提升幅度最大,對合肥制造業轉型升級作用日趨明顯。合肥工業增長(增速)后勁較足也為合肥科技服務業在工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起到支撐作用。伴隨著未來兩業融合程度進一步加速,科技服務業對合肥制造業企業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業、提高工藝流程效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8年合肥市這兩項指標均低于杭州、南京、長沙、西安等省會城市。服務業增加值土地均值處于這些省會城市的靠后位置,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值在省會城市間也不占優勢。綜合來看,合肥服務業發展在人力資本投入、土地投入等方面效率不高。從政策環境來看,合肥市目前產業政策多集中在工業領域,服務業領域的政策相對普惠、寬泛,產業導向模糊,并且資金支持力度小,現有資金扶持多是針對服務業全行業,針對重點行業專項資金扶持不足。
合肥目前沒有形成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服務業發展主要依托本市,服務城市自身,在引領區域經濟發展、輻射周邊地區、參與國際競爭作用發揮有限,對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領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合肥市進入全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僅有8家,且偏向于交通、文化傳媒、商貿等傳統服務業領域,在軟件信息、科創服務、工業設計、高端商務咨詢等新興服務領域龍頭企業存在空缺,雖有科大迅飛、華米科技等,但整體上下游帶動力較杭州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企業仍有較大差距,龍頭企業對合肥服務業整體帶動作用不強。
合肥服務業的開放度不夠、國際競爭力不強,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較弱,首先反映在合肥開放基礎建設不足,表現在合肥當前機場國際客貨運航班航線條數與其他省會城市較大。缺乏服務業更高層次開放平臺,合肥目前還沒有自由貿易試驗區、也缺乏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合肥服務業開放載體不足,境外經貿合作區較少、對外資企業和機構吸引力不足,難以形成外資進入服務業市場的良好環境,也不利于合肥本地服務業企業進入國際市場。
當前合肥貨物運輸依然以公路運輸占據主導,鐵路、航空貨物運輸占比不足,在公轉鐵的大趨勢下,合肥貨物運輸現有結構亟須轉變。同時,合肥貨物運輸周轉率較低反映出貨物運輸運輸效率不高,國家供應鏈試點企業和無車承運試點企業不足反映出合肥物流服務業新業態發展不足。合肥當前4A級及以上風景區個數較少,還沒有形成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與其他省會相比,合肥文化旅游城市定位不明確,本地文旅特色較模糊。
金融對制造業轉型發展支撐突出表現在資金貸款支持,而合肥市金融業對工業貸款占比長期以來處于相對低位,并且處于不斷下降的趨勢當中,說明合肥市制造業和金融業融合程度還不高,不利于合肥制造業轉型升級。在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方面,合肥市目前能滿足制造業信息化需求的平臺較少,省市級產業園區多為單一的制造業或者信息服務業園區,雖然有些信息服務產業園區也建設了一些服務平臺,但這些平臺多服務于自身園區的發展,難以形成對合肥制造業發展的全面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