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燕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開州供電分公司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逐步深化,歷史遺留問題更多的暴露出來,這也導致職工信訪訴求逐漸增多。特別是在福利待遇、工資制度、工作機制等層面,因制度不合理、不科學,使部分職工訴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引起集體上訪的現象,造成不良影響。若長期未對問題進行處理,不僅會阻礙企業日常工作的順利施行,還不利于企業發展。尤其是國有企業由政府參與控制管理,一旦訴求問題處理不到位,必將會對國內政治經濟造成影響,引發國際關注。
伴隨國企改革工作的穩步施行,管理單位越發注重信訪工作的意義,以及其對企業發展的推進作用。但是,傳統觀念下,部分信訪接待人員對信訪工作認知中存在偏差,表現為:對信訪群眾自然衍生出“能拖則拖”的心態,認為職工就是為企業工作的,做好本職工作才是其存在的價值,在接待信訪群眾時存在應付心理。除此之外,信訪接待人員一旦面對信訪者,就會認為是“有意滋事”者,秉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行為準則,對問題進行處理,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國企信訪穩定工作機制的建設造成阻礙。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雖設有信訪部門,但卻僅停留在形式上,難以對信訪問題予以有效解決。例如:信訪者上訪的問題多為自身單位,雖處于信訪接待人員工作范圍,但因不具備相應的問題處理能力,往往將此類問題反饋給原單位上級部門,而信訪者需要回原單位再訴求,才可保證自身的權益。該現象的存在,不僅使其在信訪中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還會使信訪者喪失對信訪部門的信賴感、信任感。
對國企信訪部門工作現狀調查可知,接待的各類信訪事件多表現為信訪者自身小事,而且呈現越級上訪的現象。常規信訪方式為兩種,一種為信訪者在未經單位審核的前提下,直接向信訪部門申訴;另一種為不限制時間段上訪,多表現為一件事天天上訪,忽視信訪部門工作流程、要求。除此之外,信訪者申訴內容均為個體小事,例如要求調換住房、要求單位安排子女工作、重大疾病要求單位福利補貼等,在未和自身單位協商的情況下,不僅會增加信訪接待人員的工作量,還會降低信訪工作效率。
要保證國企信訪穩定工作的有序施行,則應在完善信訪穩定工作機制的同時,借助領導小組、信訪部門的設立,由專人對信訪問題予以處理,其原因為:傳統信訪工作模式難以滿足現代社會需求,而國企只有在轉變自身思想理念的情況下,創新工作模式,才可在保證信訪者利益的同時,確保經營活動的正常施行:
首先,創新信訪方式,節約成本。現代信訪工作中,信訪者往往是以尋求司法部門幫助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早期國有體制下,職工對單位存在極強的信任感,面臨困難時會主動向單位尋求解決。而當前局勢下,則是以企業工會直接參與的形式,通過和司法部門、信訪部門間的溝通協商,聘請律師對信訪者問題予以援助,不僅可有效處理其信訪問題,還可節約信訪成本。
其次,創新管理方式,保證信訪工作的穩定性。做好信訪管理模式的創新優化,則可在處理信訪者問題的前提下,能夠有效保證信訪秩序,維持國企信訪工作、生產經營活動的穩定性。對此,信訪接待人員在進行日常工作中,應對信訪者問題予以全面掌握,再逐一解決,若涉及非法上訴問題需秉公處理,以此保證信訪工作的合法性,杜絕不良事件。
最后,明確各部門職責。對于信訪者訴求問題,往往是由多部門、各級責任人協同處理,以此避免部門逃避和相互推諉等事件,還可有效避免惡意拖延信訪答復時間。以本單位為例,由信訪辦轉為基層信訪案件管理,既可保證件件回應,還可保證職工根本利益,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
國企信訪穩定工作機制的建設,不僅要杜絕信訪工作各環節問題,還應借助信訪溝通平臺的搭建,強化管理層和職工的交流,使之可在簡化矛盾的前提下,及時且主動解決職工訴求,減少信訪量。第一,落實領導接待機制。信訪工作的有效實現,需由企業各部門協同完成,即要求信訪辦每日派人值班,詳細且精準記錄信訪者訴求,輔之領導接待機制的融合,使領導層能夠更為直觀地掌握企業內職工訴求。例如:每周均有中層領導在信訪辦值班,每月高層領導值班,且通過領導接待日相關信息的公示,通過領導和信訪者間的直接接觸,處理其訴求。第二,深入基層,明確信訪工作的難點。若要將信訪工作落到實處,則需從職工切身利益為依據,以深化基層的方式,為職工提供福利待遇,使其能夠感受到“實惠”。除此之外,還可借助深化調查的方式,對職工生活需求、思想動態予以全權掌握,在關注其生活環境、居住環境的前提下,換位思考以此從根本上解決其問題。例如:做好醫療報銷、住房公積金、下崗職工安置等工作,以職工利益為基準,預防“上訪釘子戶”。
信訪穩定作為國企履行社會職責的主要方式,也是強調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即保證信訪工作的穩定性,不僅是國企改革的根本,更是提高其競爭力,達到“瘦身健體”的核心舉措。而若要落實此目標,則可在科學把控國企工作現狀的同時,明確信訪工作穩定性目標及責任,構建溝通平臺,在保證信訪工作有效性的同時,保證國企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