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華
(呼倫貝爾學院外國語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呼倫貝爾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城市,一座有著民族特色的城市,近年來呼倫貝爾發展迅猛。尤其旅游業發展使得呼倫貝爾大草原在國內家喻戶曉。呼倫貝爾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草原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及外國的旅游。從2005至2019年,呼倫貝爾走過15個春秋的“中俄蒙”展洽會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這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呼倫貝爾正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現跨越發展。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在對外交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樣對呼倫貝爾的對外宣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呼倫貝爾市英文公示語近些年不斷的增多,而公示語的英譯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不僅給很多外國游客帶來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呼倫貝爾的國際形象。有關部門應重視公示語的英譯規范。
“公示語”是給公眾在公眾場合看的文字語言,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實用語言,是一種公開和面對公眾的以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特殊文體。公示語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幾乎隨處可見,例如路標、廣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場所的宣傳語、旅游簡介等等。公示語是國際化都市、國際旅游目的地語言環境、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示語屬于特殊的應用文體,范圍廣范,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強制等功能。指示性公示語是指向公眾傳遞信息、幫助公眾了解周圍環境或提醒公眾注意其所在場合的特定特點, 它體現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務, 沒有任何限制、強制意義。比如: “美發店”“Hair Salon”,“公共廁所”“Public Toilet”,“車站”“Railway Station”, “汽車站”,“長途汽車站”“Coach Station”。提示性公示語是引導人們在公共場所進行活動的信息提示, 大部分提示性公示語在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著溫馨的提示作用。主要是提示大眾注意什么,也是為大眾提供方便,不帶有強制或限制要求。比如:“注意腳下”“Watch Your Step”, “前方施工”“Road Work Ahead”, “特價處理”“Goods On Promotion”。限制性公示語主要是對公眾的行為提出限制、約束等要求, 在英語國家, 這類限制性公示語往往語氣直接, 意思表達簡潔明了, 在特定的語境下使用, 不會給人以粗暴無理的感覺;限制性公示語是用溫和的語氣對大眾提出要求和限制。比如:“員工專用”“Staff Only”, “游客止步”“No Visitors Allowed”,“請站在線后”“Wait Off The Line”。最后強制性公示語是用強制的語言要求禁止大眾做不允許的事。比如:“禁止喧嘩”“Quiet Please”,“禁止吸煙”“No Smoking”, “禁止攀爬”“No Climbing”。
隨著呼倫貝爾市旅游業的發展及很多活動項目在呼倫貝爾市舉辦,對公示語英譯的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但目前呼倫貝爾市公示語翻譯有待改善,尤其在很多市、旗沒有對應的英文公示語,只有漢語和蒙語公示語。部分有英文公示語的英譯狀況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錯誤翻譯、中國式英語、文化的錯譯、蒙古語英譯缺失等等。本文中的例證是筆者帶領學生在呼倫貝爾境內所收集,拍照,記錄的公示語。地方包括: 海拉爾區、扎賚諾爾區、滿洲里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阿榮旗、陳巴爾虎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等地。本文詳細分析呼倫貝爾市公示語,包括路標、廣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場所的宣傳語、旅游簡介等存在的問題。
(一)錯誤翻譯。翻譯錯誤也是語言層面的誤譯,主要有拼寫、語法及用詞不當等。從目的論視域來看,公示語必須要準確的傳達所要表達的內容,讓受眾能夠很快明白是什么,該怎么做。所以譯者一定要具備扎實英譯功底,英譯的準確才能使公示語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樹立地方形象,并為外國友人提供便利。然而,在呼倫貝爾地區僅有的公示語的翻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用漢語拼音英譯地名。“呼倫貝爾”譯成“Hulunbeier”,正確的譯法為“Hulunbuir”。再比如:“阿榮旗”直接漢語拼音譯成 “Aronqi”, 正確的譯文為“Arun Banner”。如果直接漢語拼音就失去了翻譯的意義,對外國人來說較難理解與接受,漢語拼音翻譯既不正確,也沒能體現出當地文化內涵;再如,在海拉爾一賓館內的航空售票大廳里有一公示語“小心地滑”被譯為“Slithery Floor”,外國人來到這會啼笑皆非,因為這個英譯是指“向蛇一樣的滑動的,滑溜的、滑的”。正確的表達應是,“Caution! Slippery Floor”。通常會在洗手間等地板容易濕滑的地方看到此公示語,有的譯成 “Carefully Slide”, 這樣翻譯的意思是“小心的滑動”。所以譯文會讓外國人不知所錯;再比如,在商場的樓梯上有這樣的公示語“CAREFULLY MEET”,這個公示語是要表達“小心碰頭”。而正確的翻譯是“Mind Your Head或者Watch Your Head”。這些錯誤的翻譯會給外國人帶來很多誤解,也會影響城市形象。
(二)中國式英語。中國式英語就是按照中國人的想法譯成的英文,外國人很難理解。如,殘疾人衛生間Deformed man toilet直譯出來的英文:歐美國家不僅重視殘疾人的公共設施,也在與殘疾人士相關的用詞上十分謹慎。所用殘疾人士廁所的標識上只會出現一個坐輪椅的圖標,或者標明Accessible Toliet, 意思是這種廁所易于接近,殘疾人士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再比如,請勿忘隨身物品,被譯成“Don’t Forget to Carry Your Thing ”。在英國,隨身攜帶的私人物品表達為“Personal Belongings”,在英國坐地鐵會聽到“Please keep your personal belongings with you at all times ”。
(三)文化層面誤譯。文化差異在英譯過程中十分重要,尤其是公示語的翻譯簡單凝練,在翻譯公示語中一定要考慮到文化差異,對譯者的要求就更高。譯者一定要了解當地文化。例如“蒙古包”既不是漢語中簡單意義上的“帳篷”,也不是英文里“yurt”(帳蓬),而是指那些能適應草原的生態環境,并能承載蒙族游牧生活及文化內涵的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居所(Mongolger)。“蒙古包”譯為“Mongolger”。該音與義結合的翻譯方法既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的特色,還能體現蒙古語不同于漢語的特殊之處,也能使譯文更好地為讀者所接受。
(四) 蒙語對英語的空缺詞語。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符號,它承載了一個民族的信息,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思維和感知。一個民族語言中的特有詞匯往往體現著該民族的社會生產生活、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歷史傳統等。因為文化的差異存在,導致兩種語言中存在詞匯對等(lexical equivalence)和詞匯空缺(lexical gap)兩種情況。如,蒙古族的敖包山公園,敖包是蒙古語,意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也有譯成“腦包”、“鄂博”。所以這樣的詞在英語表達中是空缺的,至今沒有統一的譯文。可譯為“Obo Mount”。
呼倫貝爾市英文公示語存在很嚴重的缺失及翻譯不規范情況。為樹立呼倫貝爾的國際地位形象,應該規范呼倫貝爾市公示語的英譯。以下是筆者對公示語英譯進行思考并總結了提高本地區特色公示語英譯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一)符合公示語的文體特點的表達。公示語是一類特殊的語言,它要求語言簡明扼要、句法醒目意及精準規范。首先就詞匯而言,公示語中會使用動詞、短語、詞組、動名詞、名詞等。漢語中通常通常使用動詞來傳達意思,而英語會用簡潔的語言來傳達明確的內容。如: “不準攜帶食物或飲料”,英語則會用 “No Food or Beverages”;其次就句式而言,公示語多使用祈使句、省略句等簡單句子。如:“請勿倚靠”,用“Attention,Please”兩個單詞省略其他非重要成分。為了讓群眾在短時間內看懂公示語所要傳達的信息,公示語不僅要簡短,而且實詞的首字母大寫,句末通常不用標點。如:“不準吸煙,用“No Smoking”
(二)翻譯方法的選擇。第一,直譯: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英語和漢語雖然存在很大的差別,但也有相似之處,有些可以直接翻譯出來。如,“請當心腳下”,可以譯成“Please mind your step”, “小心水深”,可譯成,“Caution, deep water”;第二,音譯:對于地名和人名有些可以直接音譯。如,“牙克石”“Yakeshi”,“扎蘭屯”“Zhalantun”;第三,增譯:有些公示語尤其在旅游景點的公示語往往會包含一些文化歷史,而外國游客肯定不知道這些文化,所以在公示語翻譯中增加補充一些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如,呼倫貝爾旅游景點金帳汗蒙古部落,如果譯成Jinzhanghan Mongol tribe, 游客會不理解,所以可譯成The golden horde Mongol tribe。金帳汗國(Qipchaq ulisi)(1242年—1502年),又稱欽察汗國、克普恰克汗國、術赤兀魯思是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第四,減譯:顧名思義就是減掉不必要的繁瑣冗長的表達。如,老弱病殘孕座,可直接用“Priority Seat”而不用列舉“the disabled, the old, the young, the sick, the pregnant”;再如,“免稅店”,可以直接譯成“duty free”,而不用加上“shop”。
(三)文化因素詞的使用。公示語涵蓋了不同文化背景與思維方式,是兩種語言的表達使用。公示語英譯一定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才能更好的為外國游客所理解。呼倫貝爾市屬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內有很多表達蒙古族文化內涵的詞匯。所以在英譯具有蒙古族文化色彩的單詞時,不能單獨用普通意義的英語釋義,為了體現蒙古族的文化背景,英譯時應加上Mongolian。
(四)參照通用公示語。公示語是為外國游客提供便利的,所以參照國外相關公示語的習慣表達法,參照英語國家本土的,地道的公示語表達能夠使得公示語翻譯更貼切和準確。如,“禁止拍照”“No Photography”,而不是“No Photoing”。如果是“禁止開閃光”,就可以翻譯成“No Flash”, 類似的 “No Food”,“No Video”等都可以按照外國通用語。但不是所有的禁止什么都可以譯成No…, 例如,“禁止喧嘩”不能譯成“No shouting”,而是“Quiet Please”或者“Please Be Quiet”。再比如,“請在一米線外等候”可以譯成“Wait Behind Yellow Line”, 或者“Please Stand Behind The Yellow Line”, 而不是有些人譯成的“Please wait outside a noodle”。
(五)不斷豐富和完善蒙語對英語的空缺詞。空缺詞是英語國家中沒有的單詞,這些空缺詞語包括帶有某些民族文化特色的詞匯(culture specific words)及其那些文化內涵及其豐富的詞匯(通常譯為文化負載詞)(culture-loaded word)。這些詞可采用音譯法。用音譯法來翻譯這些民族文化缺位詞是用蒙古語的發音來用英語寫出來。此方法保留了蒙古族的語言文化,又符合英語的表達發音。這種方法不同于漢語拼音直譯。在路標公示語中有不少蒙族地名等需用此策略來進行處理。比如:蒙古語地名“海拉爾”不能直接漢語拼音成“Hailaer”, 而是“Hailar”,“呼倫貝爾”不是“Hulunbeier”而是“Hulunbuir”、“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應譯成“Daur Autonomous Banner of Morin Dawa”。
公示語的英譯應符合公示語的文體特點的表達,遵循公示語英譯的原則,使用文化因素,參照通用公示語等。少數民族地區語言資源豐富,作為文化的載體,地名保留了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因素。呼倫貝爾地區公示語英譯存在很多問題,而且公示語缺乏對應的英文公示語。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旅游業的繁榮,具有民族特色的公示語的規范化在實踐上的重要價值日益凸顯。公示語的規范化對宣傳地方文化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對外推介上,嚴謹的翻譯是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推廣民族文化的前提。不斷豐富和完善公示語中蒙語對英語的空缺詞及蒙語中的特色文化詞,使之英譯更完善、更統一。發展公示語中地名和民族文化資源英譯的原則和策略,為民族地區地名和文化資源的公示語英譯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