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劍閣縣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各領域,這給倉庫管理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特別是在如今物流發達的時代背景下,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如何滿足倉庫管理及時、高效、安全、可靠等要求,需要企業慎重應對。
在數字化時代,發達地區的企業都在積極迎接智能化變革,通過采用先進設備和倉庫管理系統,努力改變倉庫管理模式。對于欠發達地區,如果企業在倉庫智能化改革方面起步較晚,競爭力就會變弱,從而在未來發展中面臨困境。倉庫智能化發展趨勢,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對于物流企業,尤其是倉儲企業而言,倉庫對外業務主要是通過網絡訂單。現代化的倉庫管理,對于訂單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多。比如要求根據訂單類型進行判斷,然后按照批次進行訂單的組合與安排,同時確定好不同的分揀方式,及時進行貨物分揀和下發,再采用各種復合方式進行處理[1]。大量的訂單要求倉庫能快速響應,盡快準確出貨,完全依賴人工顯然很難實現。在這種管理需求下智能化管理模式應運而生。面對大量訂單,將由智能化系統進行處理判斷,做出最優化選擇。員工只需依照智能系統發出的指令進行工作,能更便捷地完善訂單數據,減輕員工壓力,減少人為的判斷失誤率。
在傳統企業中,物料的補貨、收發過程較為漫長,而且數據不精準,有可能帶來大量浪費,也會嚴重影響倉庫運轉。基于對生產效率的極致追求,現代企業需要提前計算和預判未來一段時間內物料的變化數據,從而一方面讓供應鏈按照節點及時補充物料,一方面將成品有序分發出售,進而減少補貨壓力和貨物積壓,實現倉庫管理智能化實時分析和動態平衡[2]。
傳統企業的倉庫管理操作煩瑣,信息反饋不及時,經驗性強,員工工作壓力大。而現代化企業往往要求將工作簡化,物料進出、空間規劃、單據處理、貨物分發等很多環節都可以由系統自動化處理,再進行管理分配。由于有庫存管理系統和自動化設備的協助,可以實現模塊化管理,完善供應鏈信息,幫助管理人員決策,從而大為降低人工作業難度,減少失誤率,優化倉庫空間規劃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以前的倉庫運轉模式,由于各環節都主要采用人工操作,難以避免因人為疏忽出現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當今社會對安全越來越重視,企業也希望將危險性的工作部分交由自動化設備來完成,盡量減少人工的操作風險,以達到提升企業員工安全感的目標。
現代化的智能管理技術,不僅僅是人工和軟硬件的結合,還會逐漸與智能技術融合發展,用來管理倉庫和輔助決策。未來的智能化倉庫,還會廣泛使用云計算、無人化管理等技術,極大地節省企業成本。同時無線技術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比如在倉庫的運輸環節上,通過對托盤貨架還有車輛的無線RFID 技術控制,可以讓整個倉庫的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優化運輸路線,優化擺放位置,并且實時監管倉庫中的貨物數據,幫助倉儲企業進行專業化的發展。
在傳統倉庫里,采用的是在紙張上手寫的方式來記錄統計數據,然后把數據錄入到電腦中,制成表格。這種操作方式有著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在人手記錄和輸入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定的出錯率。出錯之后還難以校正,對后期的出貨收貨也會產生誤導。而在信息化倉庫里,所有出入貨過程通常都是由PDA 采集數據,數據收集后直接匯入系統,不會出錯,效率也更快。而且數據采集是及時的,不存在延遲。同時智能化倉庫還可以直接通過系統排查,快速調取具體的數據,節省大量的盤查時間,又能夠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更能夠優化庫存的資源。
傳統的倉庫中,因為沒有現金的管理系統,只對倉庫進行大致的分區,很多企業的倉庫對貨物的進出管理也較為隨便,完全憑借工人的經驗來進行操作,所以容易出現物料分配不均勻、堆放混亂、倉庫的閑置空間較多等問題,影響到倉庫的使用效率。智能化倉庫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其每個庫區和位置在系統中都有編碼和分類,所有貨物在掃碼入庫之后,會根據分類進行放置,提升了倉庫的使用率。
傳統的倉庫管理對于庫存的控制力很低,只能憑借工人的經驗進行控制和調整,而且缺乏對數據的分析。而智能化倉庫的管理方式有明顯改進,它可以對庫存數據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已有的訂單需求和過去各個季度的歷史數據來調整庫存比例,有利于減少企業的積壓資金。同時,智能化倉庫可以配備各種軟硬件設施,大大降低人工作業強度,降低風險,提高效率。
在傳統倉庫中,如果出現錯誤記錄的數據,幾乎不容易發現。即使發現,也很難追溯出錯誤原因,需要挨個比對進貨單和管理記錄,非常浪費人力。而智能化倉庫可以實現數據追溯,所有的數據都能找到源頭,出現錯誤可以馬上溯源并且糾正。
新時代下的倉庫管理,需要與傳統的倉儲管理崗位進行區分,將其提高到新層次,運用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模式實現智能化的有效管理。
1.重新認識倉庫管理的重要意義。以往不少公司在競爭時,主要關注如何改進生產和銷售環節,而往往忽視了對倉儲環節的優化。倉庫作為承接物料進出、成品生產和銷售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倉庫中的物料能否有序收發,成品能否及時流通,直接關系到工廠生產效率和資金周轉率的高低。同時由于物料成本可占企業成本的50%~70%,重要性極高,故在倉庫管理中對物料統計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也關系到生產進度的順暢高效。
2.運用新技術構建智能化倉庫。傳統企業若倉庫中轉頻繁,物料進出量大,往往會采取加大人力成本投入的方法進行管理,這一方面會浪費大量資源,另一方面還會影響生產效率。隨著工業化發展,現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意義上的倉庫正在逐步改良。企業應積極采用合適的新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條形碼技術、WMS(倉儲管理系統)、無線電射頻技術等的運用,主動構建智能化倉庫,實現條碼化、自動化、無紙化作業,提升企業技術承載能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