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艷 佳縣財政局
以前的會計制度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它將重點放在了對于收入與支出的核實上,盡可能的讓收支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對于資金的利用效率并不關注。這種模式的制度不僅不能確切的反映出政府的實際支出成本,也不能真實的反映出政府的家底,所以它不能科學的評價政府的績效。此外,不同的部門之間會計制度是獨立的,它們沒有統一的標準,不能將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做不出一份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在不斷的完善會計制度,這使得會計行業有著很大的變化。目前,政府建立了一套新的會計制度,這套制度是科學的、有著統一的標準并且是規范的,它有著兩個基礎的核算模式,通過這兩個模式進行核算可以更加準確的反映數據是否真實。在這種模式核算下會產生兩套報表,它們可以更加客觀的向政府說明真實的情況,從而為政府的管理和施政提供幫助。
新的會計制度將內容劃分的更加細致,其中明細最多的就是固定資產和費用,費用的明細有32 條,固定資產的明細一共有48條。會計人員在對每一項內容進行核算的時候都需要從繁雜的科目中找到合適的科目,他們在尋找的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無形中增加了出錯的可能性,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此外,新的制度還增加了核算的種類,例如,預計負債、長期股權投資等,這些在企業中很常見,并且核算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長期股權投資,它有兩種核算方法。雖然目前事業單位很少用到這些種類,但是隨著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和要求的提高,這些內容將會被普及。最后,報表的數量變多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也會相應增加。
在核算成本的時候,費用也是其中一個需要被考慮到的因素。新的會計制度融入了這一因素,以后在核算成本的時候不僅僅需要考慮支出多少,還需要考慮這些錢的利用效率,它們是否被運用到合適的地方去了,通過多方面的考慮,政府就可以明確的知道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向和真實地財務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優化對于財政資金的管理。
新的會計制度將內容更加細化,所以,將新舊東西進行結合就變得非常復雜。會計人員需要將原本的信息錄入到新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會計人員需要對信息進行判斷,尋找到合適它們的存儲位置,而且由于新舊細分的項目不同,信息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才能儲存。新的會計制度中加入了財務會計這一項,所以會計人員在對項目進行核算的時候需要改變原本的思維方式,他們既需要會預算會計,也需要會財務會計和成本核算,這些內容對于會計人員來說是一個挑戰,他們需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數據可以為管理人員提供幫助,所以,提高數據的質量,管理人員就能夠制定出更加明確的管理措施,并且在處理問題上可以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決策。下面對于如何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數據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事業單位需要加快業財一體化的建設,讓更多的管理人員可以觸及到事業單位所進行的業務,這樣的做法為他們獲取數據提供了便捷,他們可以從業務中收集到準確的財務數據,從而擴大數據庫,讓數據更加的完整。第二,事業單位需要建立一個公布信息平臺,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在整理完數據之后需要對數據進行公布,這個平臺為管理人員公布信息提供了便捷,員工們也可以及時的看到數據知道自己的工作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從而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優化,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遇到有問題的數據時,也可以及時上報,提高數據的準確度。第三,事業單位需要提高在記錄財務數據方面的要求。每一位員工在記錄數據的時候都需要根據要求全面的記錄數據,盡可能的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如果財務管理人員有了高質量的數據,那么他們在工作中也可以加快處理速度、提高效率。事業單位在對財務進行信息化管理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問題,如果想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那么需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第一,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道路上需要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改革,改革內容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制定。例如,對于數據的傳輸流程進行優化,盡可能的減少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高數據的傳輸效率。事業單位需要建立一個共享信息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一個部門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數據,從而對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科學的調整。事業單位還需要對于財務的核算軟件不斷的進行優化,從而確保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準確的提供高質量的數據。第二,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邀請一些專業人士來為自己提出一些建議,針對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信息化管理平臺,從而保障數據傳輸的流暢性。專業人士都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他們可以根據財務管理人員的需求來對平臺進行一些改善,確保平臺可以達到管理人員對于數據處理的要求。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改進,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就會有所減少,從而使得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當中去。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使用,事業單位需要不斷的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這樣以便于他們今后參加單位的決策。下面對于提高財務管理人員質量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事業單位中的管理層人員在單位工作的時候需要將關注度更多的放在財務管理的人員身上,在看到他們成長進步的同時,制定一些鼓勵制度,讓財務管理人員可以積極的去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例如,管理層可以出臺一些晉升機制或者待遇獎勵機制,從而激發財務管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自主的想要去提高自己的水平。第二,管理人員可以為財務管理人員制定一些培養計劃,定期的組織一些活動來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從而提高整體質量,使他們在事業單位今后的發展中體現出自己的能力。第三,事業單位可以邀請一些專業人才到單位來進行宣講,對于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從而使他們學會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對這些問題可以處理的更加得心應手。第四,事業單位還可以開展外包服務,對于單位的一些項目采取外包的形式,將他們交給專業的人員進行操作,從而將缺少高質量財務管理人才的影響降到最低。
事業單位在處理提高預算管理上,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第一,事業單位需要向員工進行宣傳,讓他們意識到預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事業單位還可以制定鼓勵機制來對員工進行鼓勵,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預算管理中去。例如,事業單位可以設置專門的崗位來對員工進行預算管理宣傳,讓一批人專門負責普及員工對于預算管理的認識。與此同時,管理層人員還需要優化考核績效的項目,將員工是否配合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和其個人利益進行掛鉤,從而讓員工們更加重視預算管理,提高他們的配合度,為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讓其更快的進行落實。第二,事業單位還需要建立一個信息化的監督平臺,這個監督平臺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預算管理的質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也在不斷的壯大自己的規模,他們所面對的發展環境更加的多元化,原有的監督模式在當今的單位中實施是有些吃力的,很多單位的實際發展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建立一個信息化的監督平臺是很有必要的,它需要員工定期上傳自己的工作情況,從而確保管理層人員可以對其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