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發展歷史悠久,沉淀下來很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體系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而且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等對學生而言都有良好的教育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承擔的人才培養責任越來越重,除了要在專業技能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之外,還應該加強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因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很多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受到網絡流行思想文化的嚴重沖擊,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運用思政教育這一媒介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深入了解并掌握思政教育內容,避免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趣,所以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高職思政教育融合的創新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作為給社會和國家輸送應用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要嚴抓專業技能教學工作之外,也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問題,做好校園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避免學生因為辨別是非能力較弱而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包括豐富多彩的民族習俗與生活習慣,還有各種藝術文化瑰寶,以及教育意義重大的人生哲理、價值觀念等,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當作良好的輔助工具,促進高職思政教育質量提升,將兩者進行結合可以產生更大的積極效用。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對于網絡技術的掌握和應用都十分熟練,所以面對網絡上各種思想價值觀的碰撞,容易讓他們迷失方向,無法堅持自己的信念。對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結合,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覺樹立良好品行。一方面,在思政教育內容中包含了如正直、友善、誠信等良好思想道德,可以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思想價值觀塑造,促進其辨別是非能力增強。[1]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也沉淀著很多教育意義重大的精神文化,且還有大量名人事跡可以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講解,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今后的成長與發展都有積極意義。既可以促進思政教育質量提高,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又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代表著中國文明的進步,也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因為在思政教育中,涉及文化政治教學,所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進行融合,既可以推動思政教育取得理想成效,同時還能夠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為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教師可以采取線上線下同步教學的措施,以及各類教學軟件、社交軟件、教學設備的應用,讓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方式更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口頭授課模式,而且還可以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解讀,和當下的時政熱點相聯系,那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和記憶,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礎。
當前社會,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就是高級人才資源的競爭,所以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斗爭已經將目標集中到在校大學生群體上,在網絡世界中運用大學生的好奇心理散播不當言論,對大學生的人生觀、政治觀、價值觀造成不利影響。隨著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推進,提出既要加強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又要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用優秀傳統文化來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進而可以更好應對不良思想文化的沖擊。據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正是教育理念與時俱進的體現,同時也滿足了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提出的教育改革要求。
在高職院校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夠產生多方面積極影響,所以學校應該加強對兩者創新融合路徑的探索力度,使得高職院校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成為有文化、有能力、有思想、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
教師在教書育人和人才培養工作中起著關鍵作用,所以教師的教學綜合素養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成效。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會影響著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塑造,也能夠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人才基礎保障,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高素質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進而有助于推動學校整體思政教育水平提升。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提高教師招聘門檻,從源頭上篩選出既有良好思政教育基礎知識技能,又有很強教學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了解和研究,進而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知道該如何引導學生改進自己的道德觀念,并拓展他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視野范圍,使得學生的人文素養與道德品行都能夠趨向好的方面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對現有教師定期開展培訓學習工作,教師在學生心中起著榜樣作用,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思想觀念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為教師提供充足的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為主題的培訓活動,從而會加強教師對將兩者結合進行教學的重視,積極改進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好充分準備。[2]
高職院校在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高職教育在教學年限上相較于本科院校是有些少的,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全方位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除了要加強對教學質量的重視之外,還應該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創造一個環境優美、學習氛圍濃厚、文化涵養程度高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首先,高職院校不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學工作局限于課堂上,還可以從校園文化建設上逐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內容,比如可以投入資金建設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內容的小型展覽館,將傳統文化中的典故和思政教育內容分別照應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又能夠被革命先輩的紅色精神所感染,從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為促進國家與個人的發展進步而奮斗。
為進一步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質量,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秉承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見解與看法的機會,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3]此外,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網絡上搜集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優質教學資源,深入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找到它和思政教育內容的共通點,然后制作課件向學生展示,課件內容盡可能包括圖片、動畫、視頻等,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于思政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做好校園意識形態建設,積極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中,既能夠有效促進思政教育質量提高,又可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提出的教育改革要求。實踐表明,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實施強化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氛圍、創新完善教學模式等對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創新融合,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質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國家培養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