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朋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
交通系統成為現代城市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構成要素,其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對于群眾的正常出行、社會的正常運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但軌道交通的運營又面臨著各種安全風險的威脅,這些風險來自人為因素、設備要素、運營組織方案、突發事件等各個方面,如何有效控制這些風險,值得思考。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軌道交通行業也因此實現了全面發展,目前國內交通運營正處在蓬勃期。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軌道交通運營歷史僅有短短幾十年,因此其體系建設尚且不夠完善,許多地方甚至可以說尚且處在軌道現代化建設的初期,因此其理論完善與經驗總結都有待完善。加上城市的軌道交通管理本身牽涉極為專業的知識,用于施工建設與運行使用的設備都極為復雜,因此要首先軌道交通的良好運行、排除其在運行中的風險與隱患,就必須在專業化探索方面有所著力。根據“十一五”規劃要求,軌道交通建設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關注重點,因此必須投入必要的資金與資源、技術與人才,科學擴大建設規模、提高交通運行效率、有效控制軌道運營風險。
在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人充當了其制造、使用與保護者的角色,因此其對軌道安全的影響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但現在部分工作人員對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其在長期工作中習慣性的、例行公事地完成施工作業,而忽視了對細節的把控,不規范的施工行為必然留下安全隱患;而在長期的管理過程中,因為管理部門未能針對運營風險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對軌道狀態做長期的、實時的監控與分析,導致軌道在出現問題時不能第一時間被察覺,這就極易導致風險因子的不斷擴大,最終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
技術設備構成了軌道系統的重要組成要素,因為交通線往往跨越較長的地區,為了使該系統正常運行,就需要安裝車站、供電、通信信號、售票、報警等一系列設備設施。不僅如此,由于軌道的運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內部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設備類型,其中結構復雜的通風、供電、通信設備等在工作時是互相關聯的,因此一旦某個部件出現故障,可能導致軌道系統的整體癱瘓。加上步入現代化社會,各類工程系統內都開始流行網絡化控制,這就使得軌道交通系統內含有復雜的網絡分支,這些都進一步增加了系統運行的風險程度。
如前文所述,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具有高度復雜性,正因如此,為了確保復雜系統可以高效有序地運行,就應該形成與之相關的科學方案,使其發揮基本的指導與規范作用。而考慮到軌道運行的宗旨最終在于為乘客正常出行提供便利條件,因此軌道運行、運營方案的編制都應該將以人為本、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標準和追求。運營方案必須以當前可以達到的設備條件為前提,結合所在當前的客流狀況,不斷提升運營的實際效益,確保乘客能舒適出行。
由于軌道運行是在一個復雜的環境中進行的,因此必然會受到內外部環境中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這包括自然的、人文的各個方面。而因偶然因素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以歸結為突發事件風險。事實上,國內軌道交通的運行也確實受到了自然災害、恐怖襲擊、人類行為等的破壞,交通系統可能因此癱瘓,交通線上的乘客甚至是工程周邊的居民都將可能引起面臨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因此對意外事件進行控制也是降低風險的科學出發點。
如前文所述,當前許多地區的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人員都存在安全意識薄弱的現象,因此為降低人為方面的風險,就應該對這些工作人員開展必要的法制、技術、職業道德等方面教育,幫助其樹立“安全第一”的正確意識,使其能形成加強運營安全風險控制工作的重視。不僅如此,還要對員工、乘客展開必要的知識與技能教育,使其掌握在交通運行突發情況爆發時的自救知識,使其學會在緊急狀況下迅速有序地疏散,在乘車過程中堅持安全原則,避免出現不規范行為。
提升設備水平是夯實軌道交通高效運行硬件基礎的基本手段,也是確保交通安全的必然要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當前已經涌現出了許多性能極為先進的現代化設備與設施體系——包括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環境監控系統(BAS)、防災報警系統(FAS)等等,這些設備的引進,可以幫助軌道系統形成更強的應對外來威脅、突發事件傷害的能力,進而降低安全事故爆發的概率。
首先建立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責任體系,使安全生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進運營安全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其次,要建立安全評價制度體系,客觀地評價運營安全狀況,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具有安全性、正確、可靠性的改進措施。最后,應對不同的交通事故,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制定不同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一般包括指揮系統組織架構、人員及設備的配置、事故(故障)處理程序和方法、運營調整策略、信息匯報程序等幾個方面。
綜上所述,加強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風險分析與評價問題的探討,意義重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我國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對策,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強化設備保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