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菀季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工程項目比一般的工程風險性更高,出現問題需要承擔的后果更嚴重。在過去都是由西方發達國家壟斷承包,如今發展中國家也逐漸有能力承接。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工程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對于承接單位的標準更高,相對產生的問題也更多。尤其是近幾年,風險管控成為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重點研究內容。
國際工程項目是一種為推動國家發展的跨國性建設工作,指的是一項特定領域的工程建設,從項目的開發、研究、規劃直至施工完建等工作,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的參與方不僅僅來自一個國家,通過國際性公開招標形式競爭承接資格,最終完成建設目標。
風險是指在任務完成階段所產生的不確定的損失,工程項目風險則是指從項目確立開始,對于進程中的各個階段可能發生的多個干擾因素。比如在政治、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工程的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耗,這些變化會影響最終目標實現的效率和質量。
國際性的工程項目涉及的領域眾多,可能發生的風險種類繁多,關系錯綜復雜,貫穿在整個項目周期中,大致有以下4 個特點:
1.客觀和普遍性
風險的產生和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識而轉移的,客觀性很強。而由于其可能發生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國際工程項目,風險更加普遍。
2.偶然和必然性
項目進行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風險可能會隨時產生,具有隨機性。但是風險也是必然會產生的,只是程度不同,根據相關的統計分析結果來看,風險的發生也具有一定的規律。
3.多變性
國際工程項目的周期很長,在這個期間內,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政策可能會發生很多改變,風險也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即使能夠事先采取一定措施來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但是各個階段還會有新的風險產生。
4.多樣和層次性
表1表示的相關變量的描述統計,可以看出居民的主觀社會地位評價平均值為4.39;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樣本所占比例為17%;人際關系得分和社會態度得分的平均值分別為8.78和9.66;有房產的人數占92%;黨員的比例為12%;健康的平均值為3.67,說明大多數居民身體較為健康;性別的平均值為0.52,說明男女比例較為均衡。
國際工程項目涉及范圍廣,時間長,風險的種類和數量多而雜,相互之間的關系錯綜多變,層次性較為明顯。
1.自身因素風險
(1)承包商投標報價經驗
國際工程項目的承包方式多為國際性的公開招標方式,而國內的很多承包商對于國際招投標規則還不是很明確,一切都以招標方業主需求為主,任何條件都沒有異議接受,對于很多疑問也不敢和業主質疑,害怕被淘汰,處于很強的被動狀態,對自身利益和后期的施工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2)承包商技術力量與條件
跨國性的工程項目在很多方面都加大了難度,比如語言溝通,在與業主聯系時可能會出現理解上的誤差,一個小的偏差可能就導致成本增加、技術投入緊缺或者過大等問題。
(3)承包商施工力量與裝備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有些地方承包企業的施工設備可能不是很方便運輸或者本身就并不充足,就不得不在施工當地采買雇傭,但是由于當地的政治經濟背景有差異,市場會限制承包商的行為,造成施工進度延緩的局面。
國際性工程項目的資金投入大,而業主的工程回款慢,需要承包商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如果資金鏈斷裂,將會影響到整體項目的實施進展。
(5)設備材料采購渠道與網絡
項目設備材料的費用占整個工程費用的65%左右,因此項目的采購費用對項目成本影響很大。而影響設備材料采購費用的因素也比較復雜,比如制作周期、運輸周期、有效期等,都會影響設備材料的采購費用。如何正確把握采購渠道與網絡是承包商不容忽視的因素。
(6)承包商項目管理能力與經驗
現代化進程加快對國際工程項目的承接單位的經驗和能力的考驗越來越大,承包單位要加強對國際項目的管理力度,學習其它單位的成功經驗,才能達成最終的經濟發展目標。
2.非自身因素風險
(1)合同條件與條款
在國際工程承包實踐中,FIDIC 通用條款被廣泛應用,多數業主在準備合同條款和條件時一般都以此通用條款為基礎。然而,FIDIC 條款主要是站在業主的角度考慮的,合同條款及條件又是由業主方準備,加上業主在工程項目中的特殊地位,相應的對承包商而言就存在潛在的風險。
(2)工程地質、水文及氣候條件
業主在招標時一般會提供相應的地質、水文及氣候的資料,但這些資料有時不是很全面或者與實際出入較大,這些都會給工程施工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占地面積大、有超深超大基礎及長期有雨季存在的地區,都可能導致工期延長,費用增加。
(3)設計變更或圖紙提供不及時
會影響設備的采購及現場工程不能按照進度進行,甚至有些已經完工的部位仍需要進行返工,從而造成業主的損失。對于EPC總包的承包商,尤其要注意這點,因為承包商集設計、采購及施工于一身,由于自身引起的設計變更或圖紙供應不及時,都會帶來風險。
(4)對分包商的管理
在大型國際工程項目中,分包是整個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分包商出現的任何風險,同時對承包商也是風險。對工程所在地要求必須當地分包的工程,分包風險也相對較大,分包商的技術能力、人力資源及機械水平對承包商來說,都可能出現風險。
(5)法律、政治與金融政策
承包商能否按照合同要求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工程項目,并實現預期經濟目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執行項目所處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同時國家對法律、政治與金融政策的調整也可能會影響到工資、稅收上的調整,從而給承包商帶來一定風險。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是國際工程項目實施的關鍵,對于風險掌控的能力直接關系到項目效益,以此來看,我國的企業在承接國際工程時,要重視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找出風險發生的源頭,并采用科學措施解決問題。企業也要及時總結制定風險管理方案,這樣才可以有效規避在項目實施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將價值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