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石濤 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經濟效益追逐是所有建筑企業共同的目標,同時也是保證建筑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只有當建筑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時,建筑企業才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管理發展、員工培訓、技術引進、擴大經營規模等。可以說建筑企業的各項工作開展以及戰略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依賴經濟效益的保障作用。雖然當前在各方面因素影響下,建筑企業的發展前景較為客觀,但正因為前景可觀,造成了當前建筑市場競爭達到了一個從未有的激烈程度,如果經營不善,建筑企業很有可能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而堅實的物質保障是建筑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這就需要建筑企業具備創造經濟效益的實力,同時還要想辦法盡可能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轉型期內,因此,這使得建筑企業的經營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建筑企業的生存壓力也隨之增大。在此背景下,建筑企業只有找到可持續發展方法才能夠平穩的渡過經濟轉型期。而建筑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穩定的內部發展空間才行,要保證管理的科學性、決策的科學性、戰略規劃的科學性。而這些都需要建筑企業擁有一個強大的發展實力才行,而經濟效益的實現則是保證建筑企業發展實力的關鍵。提高建筑企業經濟效益則意味著建筑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從而形成強大的內部發展實力。因此,實現經濟效益是保證建筑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建筑企業制度明確規定了企業組織架構,越來越強調精細化管理思維,但當前,仍有很多建筑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忽視了組織架構設定的合理性與重要性,從而影響建筑企業管理質量。首先:長期以來很多建筑企業習慣于大鍋飯的經營管理模式,在對組織架構進行設定時,導致組織架構比較臃腫。如:當前很多建筑企業其經營模式比較粗放,因此建筑企業在內部機構設置上缺乏精細化管理意識、協作化管理意識等。其次:建筑企業內部組織機構重疊、崗位責任不明確,造成資源配置不合理,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如:建筑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并未確定審計部門、監督部門職責,在具體實行審計、監督過程時,無法保證工作落實到位,具體負責人之間缺少溝通等,導致工作開展起來比較困難。
雖然當前我國建筑企業發展形勢良好,但建筑企業作為傳統型企業,對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與方法了解較少,所以很多建筑企業的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在加之建筑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力度不足,從而嚴重制約了建筑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首先:現代企業發展講究群策群力,但在很多建筑企業中,決策權仍然歸于管理者,建筑企業員工很難參與到企業決策當中,這種管理決策方法主觀能動性比較強,其決策的準確性完全要取決于管理者的能力和思維。其次:部分建筑企業管理中信息化運用能力有限,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建筑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對信息化技術的依賴程度在不斷提高,但仍有很多建筑企業未建立起完備的信息系統,降低了各部門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建筑企業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就必須要完善組織架構。首先:建筑企業必須要立足于建筑行業改革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精簡建筑企業辦公部門,但也必須要保證各崗位部門的執行力與獨立性,建筑企業要及時解決好崗位重疊問題。其次:建筑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溝通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信息共享,從而方便各部門開展工作,提升建筑企業內部工作效率與質量,實現建筑企業經濟發展。
建筑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離不開人才作用發揮,所以建筑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要重視人才價值、做好人才培養。首先:建筑企業要進一步落實各崗位從業人員的培訓、考核、激勵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養。如:建筑企業要創新激勵方法,不再局限于物質激勵層面,在激勵制度制定過程中,要傾聽建筑企業員工心聲,了解員工所需,這樣才能夠制定出符合員工需要的激勵方案,從而提高激勵作用。其次:建筑企業各崗位員工,要及時認識到管理工作發展與變化,加強自我鍛煉與學習,在工作中與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從而更好地為建筑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提供幫助,也為自身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新思想,也是保證經濟活力的新思想,建筑企業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分子,也必須要積極響應先進思想號召,經濟創新管理模式才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建筑企業的先進性與活力性。如:建筑企業要一改往常領導獨斷管理的方法,積極群策群力,發揮員工的參與性與能動性,從而提高建筑企業決策的科學性與全面性。其次:建立企業要積極進行信息化建設,落實各崗位、各部門的信息化搭建工作,建立完備的內部信息平臺,真正實現建筑企業的信息化管理與信息化辦公,從而全面提升建筑企業管理效率,保證建筑企業經濟效益。
文章重點分析了建筑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對建筑企業做好管理建設及實現經濟效益發展有所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