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亮 中國電建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
在我國建筑工程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設計管理進行相關的研究,有著現實的價值與意義。文章以此為出發點,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夠解決BIM建筑工程設計管理的實際問題,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設計管理的效果與水平。
BIM是建筑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產物,主要的特點就是在設計中運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技術,將建筑實體和其功能以及建筑特性的信息通過數字化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模型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將建筑設計過程中的每個建筑構件中的元素都分別賦予一個相應的建筑參數信息,以這些相應的參數信息為基礎從而有效地構建可視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在施工前將龐大的建筑物設計信息通過可視化的數字模型動態地呈現出來,讓從事建筑設計的人員及時地快速發現建筑設計中所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在以往的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師一般會借助CAD軟件來完成,但是CAD軟件只能建立二維形式的建筑模型,屬于平面模型,不具有立體模型的優勢。通過對BIM技術的應用,能夠構建出建筑結構三維模型,實現整個建筑結構的可視化,比CAD軟件更具優勢。并且,由于BIM軟件具有可視化功能,因此其能夠動態地展示建筑模型。設計師可根據數據的變化情況,實時調整建筑結構的設計方案,在現有方案基礎上,對建筑結構進行優化,從而達到更好的設計質量。
設計員在進行現代建筑工程整體和結構設計的工作過程中需要分析和收集各個方面的建筑信息,使得設計員和施工人員共同合作,從而設計和建造出既能符合國家質量標準,還能夠迎合當代社會審美的優秀建筑。因此,設計員應該充分了解建筑結構相關的設計和建筑材料的信息,從而能夠從整體角度出發,結合現實因素,設計出質量和美觀并存建筑工程。設計員在進行一些大型建筑結構的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大型建筑的居住需求。
傳統的二維圖紙無法反映出建筑結構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碰撞,以致有的設計人員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時,會直接忽略碰撞問題。BIM技術能夠呈現建筑結構的三維圖像,以便設計人員進行碰撞檢查,使建筑結構中存在的硬碰撞和軟碰撞都得到很好的消除。如此,設計圖紙的質量會提高,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返工率就會明顯降低,有利于減少建筑工程的建設成本。
BIM技術在應用時必須要與建筑結構設計現狀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將BIM技術的應用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建筑結構設計水平的提升提供保證。但是在BIM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由于缺少法律法規對該技術的監督和管理,所以整體應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人員在對該問題進行具體開展時,并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這種形勢下,很容易就會引起嚴重的問題,導致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很難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落實和推進。
BIM技術在提出以及具體應用過程中,其對應的軟件學習門檻相對比較高,所以必須要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為了保證操作效果,實現BIM技術的高效利用,必須要結合實際要求,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大人員的培訓力度,這樣才能夠保證BIM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的各工作中得到合理利用。但是在與現階段BIM技術的應用現狀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人員的培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部分單位并沒有重視人員培訓工作,甚至認為人員培訓是一種浪費資源的表現。除此之外,在與本地化圖庫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現有的圖庫并不是很完整,在對圖庫進行制作以及具體應用過程中,對人員的軟件操作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為了從根本上保證建筑結構自身的質量,必須要加強與結構設計相互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結合實際要求,對施工現場的環境轉狂等問題進行全方位有效的分析和處理。由于BIM技術在應用時的優勢特點,可以直接與地理信息系統相互之間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在其中的高效、合理利用,有利于方便工作人員對整個現場的實際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種形勢下,也可以直接為工作人員提供真實、有效、可靠的現場分析結果作為支持。根據最終的結果,可以直接對設計方案是否需要調整等進行客觀的研究,這樣不僅可以為建筑結構設計、施工質量提升提供保證,而且還可以將BIM技術建筑結構設計中的作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利用BIM技術計算工程建筑材料的用量是現代建筑設計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傳統的平面圖紙方案,只能從建筑面積上粗略估算出材料的用量,而BIM技術可以從立體上準確地計算每一個建筑材料的人工用量和每一個建筑環節的材料用量,包括澆筑材料和混凝土的建筑材料用量、鋼筋用量、水泥用量以及建筑砌磚用量等,甚至還可以直接進行材料用量的計算等。若人工對各類材料用量進行綜合計算,不但耗費了時間,而且人工計算也不夠準確,對建筑材料的采購者來說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
在傳統的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時無法看到設計結果的立體模型,所以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無法及時被發現,導致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建筑施工質量。BIM技術的應用,可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能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科學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