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花
[摘要]在中國的教育語境中,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結合財會專業的教學需要,我們將“做”置于“學”之前,將“學”置于“教”之前,則可以賦予這一教學思想以新的內涵。絕大多數一線財會人員需要堅持“做”字當頭,“做”是職業學校財會專業學生的第一技能。“做學教合一”的具體應用思路可以是:將小微企業在財務處理中遇到的相對基礎的問題引入課堂;在實訓過程中,爭取學校與企業的支持,在學校開設一個財務公司;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跟學校、企業多方溝通,確保學生在實習的時候能夠接觸真實的業務。
[關鍵詞]“做學教合一”;財會教學;“做中學”;“做中教”
財會專業是職業學校的傳統專業,財會專業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教學理念得到了堅持,在堅持的過程中又得到了更新與發展。于是,傳統的教學理念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就不斷地體現出生命力。在中國的教育語境當中,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而結合財會專業的教學需要,我們將“做”置于“學”之前,將“學”置于“教”之前,則可以賦予這一教學思想以新的內涵。雖然從字面上看,這只是一個位置變化,但是從意義上看,將“做”放在最前面,將“教”放在最后面,既體現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基本認識,又強調了“做”的重要性要超過“學”,這顯然更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也更符合現代企業理念。
事實上,這一改變也是符合陶行知先生的初衷的。陶行知在強調“教學做合一”的時候,還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教學做三者是通過‘做而合一的。”而這一嘗試在職業教育的不同專業中早就開始了。正是在不斷的嘗試與體驗中,人們發現了“做學教合一”的價值。結合財會教學的需要,筆者嘗試在兩者的結合中尋找更多的、新的發現。
一、“做學教合一”與財會教學的匹配
筆者認為,“做學教合一”與財會教學是高度匹配的。這種匹配首先體現在當前的一些教育研究成果上。研究表明,“做學教合一”是新興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搭建學習和實踐的平臺,幫助學生重新確立知識與技能之間的關系,同時變革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能力與水平。這種匹配還體現在學生的發展方向與企業的需要銜接上。
首先,絕大多數一線財會人員需要堅持“做”字當頭。財務數據是采集出來的,財務報表是動手做出來的,賬是做出來的……沒有了“做”,大多數財會人員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在近年的教學中,筆者堅持面向大中型企業及小微企業,了解他們的財務需要,發現大中型企業的財務都是通過一些應用軟件完成的,數據的收集與錄入,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聯,都是在“做”的過程中發現的;而一些小微企業雖然沒有獨立的財務部門,財會事務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或會計個人完成,但他們依然需要“做”。
其次,“做”是職業學校財會專業學生的第一技能。這與傳統的財會專業的教學理念是不一致的:傳統的財會專業教學強調學生理論知識的積累,學生所“做”的也是一些簡單的、簡化過的實際業務。這樣的“做”不足以錘煉出學生的專業能力。如今的企業需要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財務專業人員。作為專業技能培養的職業教育,我們應當將財會教學的重心放在“做”上,做到“做中教”,讓學生“做中學”。“做”是財會學生的第一技能,應當成為財會專業教師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
最后,今天的職業教育已經建立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財會工作過程顯然是呼應著“做”的,基于“做”的需要讓學生去學,基于“學”的需要讓教師去教。這樣的邏輯關系,奠定了財會專業與“做學教合一”匹配的基礎。
二、基于“做學教合一”的財會教學
既然“做學教合一”與財會教學是高度匹配的,那財會專業教師的當務之急就應該是搭建“做學教一體”的教學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重構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連的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并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案體系。對此,筆者做出的努力是這樣的。
首先,將小微企業在財務處理中遇到的相對基礎的問題引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簡化后的問題。這是最基礎的“做”,也是財會專業的學生形成動手能力的第一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會計實務中有單據分錄這一操作,操作的最終目的必須是借方等于貸方,這就要求會計對各種資產類、負債類、損益類數據的了解要十分準確。與其說這是一種理論水平,倒不如說是一種操作水平。財會人員在“做”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細心、耐心,是最為可貴的品質。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逐步體會財會事務,且允許學生出現問題。當學生發現這些問題之后,他們就會產生“學”的動機,在這個動機的推動下,教師的“教”也就有了價值。于是,也就實現了“做學教合一”。
其次,在實訓過程中,爭取學校與企業的支持,在學校開設一個財務公司。這個財務公司是一個實體,講究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由財務主管和一般的會計組成,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成為這個財務公司的員工。學生所“做”的對象,也是這個財務公司所負責的企業真實發生的業務。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從最基本的事務入手。在課堂上,學生將學校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并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問題驅動、任務驅動讓教師的“教”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
最后,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跟學校、企業多方溝通,確保學生在實習的時候能夠接觸真實的業務。與上一點相比,這一點努力是讓學生可以在一個更為真實、自然的環境中接觸財務數據,知曉企業的需要,從而對企業的財務數據有一個更為真實的感受。這種感受是日常的學校教學所無法給予的。財會教師應當追求的是學生在實習之后有一個會計的模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做”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可以向公司的老會計請教,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真正的“做中學”。
以上三點實際上是遞進式的,對應著財會專業學習的不同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力的提升也是遞進式的,符合能力生長的一般規律。
三、基于財會專業特色的“做學教合一”展望
信息社會背景下的財會工作,進行的不是簡單的數據錄入與票據裝訂。海量的數據處理,需要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品質,如上面提到的細心和耐心等;也需要學生的專業態度,如“做”的過程中的精心等。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已經推行多年,會計不僅在處理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在把握企業的發展脈搏。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具有極為專業的素養,而這種素養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體驗、不斷錘煉。
在財會專業職業教育的教學中,我們將“做”前置,將“學”中置,將“教”后置,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快地形成專業素養。因為“做”在最前面,所以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實訓、實習過程中,都會面臨任務驅動或者問題導向,這可以為學生打開真正有效的“學”的空間。于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也就更具針對性。
總之,“做學教合一”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同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要求密切聯系、高度契合,具有明顯的教學優勢及適用范圍。在財會專業的教學中,財會教師要堅持“做學教合一”,讓本專業的教學更符合時代需要,讓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更加有效的培養。而一旦達到這個目的,財會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也就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孫貝貝.基于“做學教合一”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10):173.
[2]李杰.基于“做學教合一”的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7(18):36-38.
[3]曹森.“做學教合一”在高職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資訊,2018(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