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英
[摘要]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如何有效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國內眾多教師進修院校和各類教師培訓機構都在培訓目標的精準度、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培訓課程的體系化、培訓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效果的有效性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但由于地域不同,其差異也較大。不少地區在培訓課程設置上,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科學、規范標準,又符合本區域被培訓對象實際所需的適切性、可行性的區本培訓課程體系。文章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區本課程研發的價值功能與現實意義,并從實踐層面,提供可借鑒的區本課程研發實施路徑與方略。
[關鍵詞]教師培訓;專業化發展;教師隊伍一體化
[基金項目] 2017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基于互聯網的區域教師自適應培訓課程開發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17CB106)。
一、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體系構建的價值功能
(一)區本培訓課程體系構建是推進區域教師隊伍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我國基礎教育實行“以縣(區)為主”的管理體制,近年來不斷推進區域內教育一體化發展,而教師隊伍一體化發展是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保障。從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體系來看,區縣教師培訓具有獨立組織主體,是具有培訓規劃的最貼近一線教師實戰的培訓體系。區本干部教師專業發展不僅具有較強的場域性、實踐性,還具有極強的可持續性和高遠性。以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為載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有利于滿足本區域一線干部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的現實需求,有利于盡快轉化為改進干部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有利于豐富一線干部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底蘊。
(二)區本培訓課程體系構建是加速區域干部教師多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不同區域教育體量過小或過大,城鄉校際路途或遠或近,集中培訓耗時耗資,干部教師人數眾多,年齡學歷經驗各異,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干部教師對其自身發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而現有的培訓方式和培訓課程,或過于高大上,或過于經驗性,其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亟須豐富培訓內容、優化培訓途徑、豐富研訓模式,以滿足其發展需要,促進其專業發展,縮小其均衡差異。
(三)區本培訓課程體系構建是培訓課程建設科學規范的重要支撐
無論是成人教育理論、終身學習理論、知識理論、課程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等都為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教師職后培訓課程的研究和設置正是終身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它要求課程打破學科學段教育、社會教育、教師工作之間的彼此背離,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機整合起來,為教師的教學實踐和自身學習提供便利條件。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教師專業的應用性研究突破了經典理論的基本框架,開始集中探索基于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專業標準、校長專業標準研究,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校長和教師學習需求和培訓的實證研究等。鑒于上述課程建設理論的學習研究,以及目前已開發的部分區本培訓課程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強化培訓課程研發與實施的科學性、規范性,勢在必行。
(四)區本培訓課程體系構建是順應時代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2013年出臺的《“國培計劃”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管理辦法》提出依據“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要求,開發、建設新資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資源,或從工作需要出發,或從教育發展新問題新趨勢出發,積極做好頂層設計,積極開展培訓課程建設。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及《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都再一次強調“要按照‘四有好教師標準……實施全員培訓,突出新課程、新教情、新方法、新技術培訓,強化師德教育和基本功訓練”“發揮和完善區域教研、教育教研、校本教研、網絡教研、綜合教研制度”。
二、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研發的實踐路徑
“區本干部教師區本培訓課程研發項目”,是以本區域中小學、幼兒園干部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需求與引領需求為出發點,以專兼研訓教師為研發團隊,形成自主研發與外部資源整合的一整套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體系,通過線上、線下針對性課程培訓的實施,促進區域干部教師個體與整體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進而縮小區域教育學校之間、地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為區域教育走向優質、均衡內涵發展奠定人才工程基礎。
(一)建立“四導合一”區本培訓課程研發運行機制
教師隊伍建設不僅是區域教育發展的永恒課題,也是一方政府教育決策優先發展的重要議題和教育體制機制創建的重要方面。區教育局行政作為直接領導機構,應及時出臺相關文件,定期召開專項例會,推進深化課程體系建設;進修學校作為區域培訓實施機構,重在業務指導與專業服務;區政府督學室同步跟進,制定相應評估標準,督促課程研發工作順利開展。進而形成的區委區政府指導、教育行政指導、進修院校業務指導、政府督學室專項督導的“四導合一”教育運行機制,已成為本區域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研發工作的強大后盾。
(二)發揮“四路團隊”區本培訓課程研發整體功能
通過組建“課程研發領導小組”“課程研發學術委員會”“外聘指導專家”和“專、兼職研發教師”四位一體的項目研發團隊,更易于發揮區本課程研發的整體功能?!罢n程研發領導小組”囊括教育行政部門、業務指導部門和政府督學室等各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由其負責組織策劃,總體統籌運行;“課程研發學術委員會”主要由教師進修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和骨干研訓教師組成,由其負責保障課程內容設計,監督課程過程運行;“外聘指導專家”由國內高校、培訓院校、社會學術團體的知名校長(園長)、教授和專家組成,由其提供智力支持,提高理論水準;“專、兼職研發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力,具體由教師進修學校專職研訓教師和區域基層學校兼職研訓教師組成,根據其學科背景,按課程體系框架,具體進行不同門類、不同形式的課程研發工作。
(三)踐行“四級研學”區本培訓課程開發研修制度
通過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不斷學習借鑒。聘請業內知名學者、教授、專家組成項目外聘導師,定期來校講學,傳遞最新教育、教學理念,貢獻最優項目實施辦法,提供建設性工程實施意見。組織專、兼職課程研發教師到國內開展同類項目的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建立個人、學科團隊、業務部室、進修學校“四級”校本研修制度,開展項目組內、學段學科組內、中小幼教研部門、培訓部門、科研部門、信息部門內部的專項學習、研究。將課程研發專題作為進修學校校本研修的重要議題,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專項考核評估機制。
(四)制定“四維四情”區本培訓課程研發綱要、規劃
為體現區本培訓課程研發項目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組織各路研發團隊,依據上情——國家大政方針,下情——區域教育現狀,學情——干部教師需求,理情——課程相關理論,立足區域師資狀況,通過調研問卷、實地訪談,了解干部教師真實需求,通過查閱文獻、學習文件,領會課程內涵外延,初步制定《區域干部教師區本培訓課程實施綱要》《區域干部教師區本培訓研發項目規劃》,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基本特征、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設置安排、課程培訓實施與評價、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培訓用書編寫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以此作為整個課程研發與實施的指南,從而對課程開發的方向更加明確。
(五)完善“三級課題”區本培訓課程研發引領機制
教育科研是提升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開發工作的水平線。為提升課程研發的理論水平和研究價值、實用價值,區教師進修學校以在省科研規劃辦立項課題“基于網絡的區域培訓自適應課程研究”為統領,部分課程研發部門團隊和項目負責人員結合自身崗位、學科特點,結合課程研發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分別在省、市、區科研規劃辦立項。同時,聘請省、市科研專家現場開題,面對面指導。通過省、市、區三級課題牽動,引領課程研發工作,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既有科學理論依據,又有實踐可操作路線。運用現代科研、信息技術手段,提升了課程研發的理論層次,也豐厚了自身科研的底蘊,提高了課程研發的學術水平。
(六)搭建“三級框架”區本培訓課程研發內容體系
1.構建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研發總體框架。依據各級中小幼干部教師培訓規劃文件要求與區域干部教師隊伍建設,培訓工作現狀,以及培養目標,初步形成“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總體框架”。
2.構建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學科、項目)研發目錄體系系列框架。在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總體框架下,圍繞課程研發應遵循的“四情”依據,形成各培訓項目、類別、對象、專題、學科等培訓課程目錄體系系列框架。
3.構建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研發具體實施課程要素指導框架。在已形成的干部教師各培訓項目、各專題或各學科區本培訓課程目錄體系框架下,按照具體實施課程內容要素,逐一設計開發線上、線下能夠實施的具體課程,初步形成區本干部教師具體實施課程內容要素指導框架。
(七)強化項目運行與區本培訓課程研發并行管理
一般師校培訓機構,基本實行的“研訓一體化”教師教育體制,讓承擔區本課程研發的人員,既是某一培訓項目的管理者、實施者,也是某一專業學科通識、學科教研、培訓、科研的研訓者、主持者。為此,集培訓班型項目管理與該項目培訓班學員身份、角色職能、專業標準所需課程研發于一體,以隊伍建設為目標,以隊伍培訓課程研發和實施為抓手,建立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的良好師生關系,集項目班主任與培訓者角色于一體,實現培訓課程教育教學目標達成的多元性、整合性、一致性,真正發揮出課程研發者、研發團隊凝聚所管項目干部教師隊伍提升的協同化、系統化、整體化功能。
(八)同步“線上線下”區本培訓課程研發雙軌實施
具體實施主要采取現場和網絡兩種途徑。現場培訓是指通過定期開展的區域研訓活動,從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體系中擇取課程內容進行現場培訓,過程中研訓教師可以根據現場實際進行一定的講解和答疑;網絡培訓是指將對應研發錄制的視頻課程上傳到指定網站上,或研訓教師在線直播互動,或學員自主選擇內容進行學習。
(九)完善區本培訓課程研發評價標準多維反饋
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培訓目標,實現程度如何,以此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并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它包括目標取向、過程取向、主體取向。為此,依據區本干部教師培訓課程評價的激勵功能、導向功能、診斷功能、反饋功能,我們先后開展課程實施前測、課程實施中評價、課程實施后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和學術委員會評價,嘗試檢驗所設置課程和所研發課程是否達成了學科科學性、務實性、教育性、指導性、生成性,同時檢驗評價標準的實用性、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