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摘要]區域游戲有特定的場景特點,教師在設計具體操作時,需要對場地、材料、玩具、道具等物質基礎有一定把握,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劃定游戲區域。特別是要綜合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深入探索區域游戲的設計原則,有效提升區域游戲設計的適宜性。區域游戲主題要因地制宜,凸顯幼兒主體,相關游戲材料的投放要安全、科學,這都屬于設計區域游戲時需要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區域游戲;創設特點
設計幼兒區域游戲時需要遵循一些原則,教師要通過系統性的學習、實踐、歸結、內化,逐漸探索出設計區域游戲的規律和方法,以提升區域游戲的適宜性,為幼兒帶來全新的感知體驗。為了讓區域游戲設計立足于兒童發展特點,教師還要充分依照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圍繞幼兒設定區域游戲主題、投放材料、規劃進程、展開評價,以有效提升區域游戲設計的匹配度,讓更多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操作、交往、探索、表達,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
一、區域游戲的起源與推廣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課程,起源于歐美國家的開放式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推廣。1996年正式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教育有明確的規范要求:“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活動課程進行強化和落實,將區域活動實踐推向深入。2012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區域活動也有相關規定:“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區域活動涵蓋內容極為廣泛,而區域游戲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開展區域活動課程教學時,需要遵循基本設計原則,由此才能形成嶄新的科學操作模式,為幼兒活動、實踐提供更多有效保障。
二、區域游戲的特點與意義
(一)從趨同走向個性
區域游戲進入幼兒課程之后,需要經歷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區域游戲在納入幼兒課程時,其活動形式較為單一,材料應用也比較單調,趨同化現象比較普遍,區域游戲設計多呈雷同化趨勢。幼兒對區域游戲有個性化追求,而游戲雷同化現象嚴重,這對幼兒的個性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教師應在實踐中拓寬創新思路,從趨同走向個性,為區域游戲設計提供更多方向,也為幼兒健康成長創造良機。
(二)從固化走向機動
在設計區域游戲的主題時,很多幼兒教師都會選擇比較固化的主題,對幼兒區域活動也有穩定化要求,使得一段時間內其主題設計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很容易讓幼兒出現審美疲勞。因此,在設計區域游戲時,教師需要打破常規,從固化走向機動,從單一走向多元,為幼兒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從形式眾多的區域游戲中科學篩選,勢必會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和興趣。當幼兒主動參與區域游戲活動時,其創造力也會被激活,這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
(三)從欣賞走向操作
區域游戲講究場地、材料的搭配和設計,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幼兒在參與區域游戲時,需要進入場地、扮演角色,對角色有個性理解,對游戲主題有審美滲透。教師在區域游戲的設計、選擇和推進過程中,時常會停留在欣賞層面,過度追求形式美,伴有強行灌輸成人觀點的現象,這對幼兒教育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能讓幼兒在更多操作中實現認知成長的設計,才是最為適合的設計。
三、區域游戲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幼兒區域游戲設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將適宜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安全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落實到幼兒區域游戲的實踐之中。
(一)適宜性原則
在區域游戲設計、投放之時,教師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的存在。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最需要考慮的是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還要關注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取向。即使是優秀設計,也未必適合自己的班級。在適宜性面前,教師需要做出更多探索,科學分析制約因素,從激發興趣的角度開展創新探索,給幼兒帶來更多的游戲選擇,由此才能有效提升區域游戲設計的適宜性。
區域游戲的設計要體現因地制宜的原則,教師需要從幾個角度開展實踐操作。首先,區域游戲的主題設計要考慮到幼兒年齡、能力基礎等因素。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區域游戲的認知不同,教師要做好相關調查,為幼兒投放匹配度較高的游戲內容。例如,小班幼兒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大多喜歡生動、形象的玩具;中班幼兒喜歡角色扮演,對互動游戲更加青睞;大班幼兒喜歡對抗游戲,因此增設比賽內容更為適合。其次,在設定區域游戲主題時,教師要注意切合幼兒興趣。不同幼兒園有不同的區域規劃,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區域場地,還要做好細致觀察,對幼兒游戲傾向開展相應調查,以便調整設計方向。最后,區域游戲要注意呈現地域特色,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底蘊,幼兒文化積累也存在差異性,教師在區域游戲設計時要注意滲透一些傳統的游戲內容,這給幼兒的心理沖擊會更加強烈。
(二)主體性原則
幼兒是區域游戲的主體,教師在游戲設計、組織和調度等環節中,都需要考慮幼兒的現實需求。只有圍繞幼兒實際,對活動做出必要調整,才能真正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在設計幼兒區域游戲時,如果能吸收幼兒的意見,與幼兒協商游戲材料的投放和調度,以及區域游戲的操作規則,這對幼兒來說也會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讓幼兒親自參與游戲設計過程,自然能讓其產生強烈的責任意識,并自覺遵循和接受游戲規則。
幼兒對區域游戲有不同的訴求,這是最需要考慮的制約因素。在具體設計和調度時,教師要從更多角度展開思考和探索。首先,教師要細致觀察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表現,以及幼兒對游戲的熱忱度,通過隨時跟進觀察,才能掌握第一手調查材料;其次,教師不妨深入幼兒群體之中,開展針對幼兒區域游戲的意見征集活動,讓幼兒主動表達自己的興趣和主張,為教師開展活動提供更多支持;教師還可以為幼兒設計多種游戲活動,讓幼兒自行選擇,由此也能夠獲得更多的調查信息;最后,教師要深入研究,從不同渠道收集、整合優化區域游戲的設計方案,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資源,或者通過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查閱教輔材料,線上收集游戲信息,開展網絡交流活動等方式,從中獲得豐富的信息素材。教師要有主動改進區域游戲的創新意識,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成設計任務。
(三)安全性原則
安全是第一位的,無論何種區域游戲設計,都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這是教師最需要厘清的原則。區域游戲涉及一些活動器材,也可能需要來到室外,難免存在安全隱患。教師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對區域游戲安全系數做綜合評估,以便為游戲設計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另外,衛生安全也是重中之重,幼兒偶爾要接觸一些游戲材料,進入一些場所,確保衛生方面不出現問題是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尤為需要注意的一點。
為確保區域游戲的安全,教師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其一,對區域游戲場地進行安全考察和審查,確保場地條件符合游戲活動要求,排除安全隱患;其二,對區域活動所用材料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有些游戲材料長期不使用,很容易沾染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教師要提前對這些材料進行全面消毒,確保幼兒游戲的順利推進;其三,對幼兒安全做好防護,避免幼兒在游戲中發生身體接觸和進行運動項目時出現運動損傷。
(四)科學性原則
區域游戲設計還要遵循科學性原則,主要體現在游戲主題設計是否科學,游戲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游戲進程設計是否得當,游戲調度是否適合等方面。教師在具體設計和調度時,需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區域游戲需要特定的場地條件和材料,在場地選擇、材料投放時,需要講究科學性原則。如果場地選擇不合適,或者材料投放不合理,很可能降低區域游戲的操作效果。
教師要為學生投放更適合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對區域游戲有更高的認同度。如果發動幼兒自行收集游戲材料,自然能夠提升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在設計一些角色游戲時,幼兒對角色會有選擇性,如何滿足幼兒的個性追求,也應遵循科學性原則。
基于兒童發展特點,探索幼兒區域游戲設計原則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區域游戲主題確定、材料投放、進程指導、安全保護等方面開展具體操作,充分體現區域游戲的適宜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