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培養“會學習、有擔當、愛生活”的德澤少年,學校進行多種評價體系的實踐探索,旨在評價中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明確自己發展的方向,體現自己的價值,最終邁向卓越。以語文教學中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網絡表達為例,分別介紹表現性評價、量表評價、發展性評價等三種評價體系。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量表評價;發展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82-0066-02
【作者簡介】芮雯,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河海實驗小學(江蘇常州,213022)教師,二級教師。
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課程實施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教學者所忽視,教師常常獨自一人決定了學生表現的優劣。隨著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育者漸漸意識到教育要讓人的個性得以自由充分的發展,從而實現人的生命價值。學校追根溯源,建構“德澤”文化,完善德澤課程,培養“會學習、有擔當、愛生活”的德澤人,遵循教育和人成長的規律,最終共同走向卓越。在課程實施后,學校積極探索,總結歸納,利用具有自主性、發展性、創新性等特點的多種評價體系在日常的教學中賦能師生。本文以學校語文課程中三種常用評價模式為例,談談評價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中的作用。
一、口語表達:在表現性評價中深度學習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口語表達是學生的基本能力,它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情境問題的解決沒有對錯之分,相對應的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尋找更合適的表達,教師用表現性評價能及時、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情境中口語表達的發展。表現性評價是根據學生完成實際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考查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包括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熟練程度、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策略以及完成任務的態度等。教師利用班會課的時間羅列班級近期發生的事情,請學生自主調解,再由其他學生從得體性、規范性、真實性、創新性等角度去評價。學生侃侃而談的背后是“專家的思維”。
表現性評價考查的是學生多方面表現,如學生在處理問題時運用生活的經驗,通過與情境對象換位思考,將外在的知識與學生建立起聯系。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認識到學科的本質,進行深度學習,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實現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書面表達:在評價量表中自悟自構
書面表達通過語言文字再現生活,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習作教學中,不同文體的習作并不是以“教完一類再教另一類”這樣簡單疊加的方式進行的,而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展開的。教師在評價時既要考慮學習目標的達成,也要顧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論教師采用以自評、他評或多種形式綜合評價,都需要讓學生清晰了解到本篇習作的目標。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會和學生一起制作習作的星級量表,制作的過程就是認真審題和分析的過程,將題目中的要求細化為可操作、可評價的小目標,學生完成習作后可以自行對照目標進行評價,也能用目標評價別人,以評促改,自悟自構,同時星級的提升會讓學生產生習作的成就感。
量表的使用給予了學生習作的支架和工具,增強了習作評價的實效性,將評價的主體還給學生,讓學生自我感悟后進行重新構建,最終達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教”的目標。教師將作品制作成班級作品集,讓學生擁有更多讀者和評價者,逐步提高學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
在反復的“悟”和“構”的過程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走出舒適圈,持續待在學習區,思維由低階慢慢進入高階,超出原有簡單的理解應用,走向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創造,逐漸走向卓越。
三、網絡表達:在多元評價主體中走向未來
不論是班級學習群的交流探討,還是朋友圈、微博的自我情感抒發,學生在虛擬空間盡情地自由表達,這樣的表達通常是教師無法掌控的。小學生正處于人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和家庭有責任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此需要用多元化、開放性的評價與學生進行網絡對話。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課外閱讀、鍛煉、90天習慣養成等內容的小打卡,在網絡上形成自己的“云上成長冊”。打卡前,學校結合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提前制定好規劃和評價標準,根據學生個性化的差異制定分級目標。多元的評價主體從不同角度點評學生的表達:從是否理性分析身邊或者網絡事件,是否獨立表達自己的立場,是否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來評價學生的德行;從是否有創新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自我學習認知評價學生的智能;從是否有健康的生活、鍛煉習慣,是否有愛惜身體的意識評價學生的體能;從是否能主動學習勞動技能,并有主動勞動的意識評價學生的生活能力;等等。
在多元主體評價維度下,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并在別人的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能用質疑的思維看待身邊的時事,能發現生活的美好并且創造生活的美好,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家校共同關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全貌,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職能。學校更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定制展示的平臺。
在學生的語言表達評價中,多種評價體系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大部分時候,教師都將多種評價體系并行。懷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我們期待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心智自由的人,向著卓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