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黨和人民的一項重要事業。要在中學階段開好思政課,就要堅定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真正講好思政課,發揮好思政課的重要作用,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共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政課;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82-0076-03
【作者簡介】郗會鎖,河北衡水中學(河北衡水,053000)校長、黨委書記,正高級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只有抓住“德”,才能抓住教育的根本。要在中學階段上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中學階段是學生從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重要節點,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熟的關鍵時期。中學肩負著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如何辦好思政課這個“關鍵課程”,并將其擴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著力打造思政隊伍
能否上好思政課,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儲備、方式方法、視野思維、人格魅力是思政課能否切實發揮作用的關鍵。因此,要上好思政課,首先就要抓好教師的隊伍建設。
1.打造信仰堅定、情懷深厚的思政隊伍。
思政課作為育人的課、育魂的課,承載著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的重要使命。作為傳道者的教師,首先就要信道,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證政治正確。只有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先從教師心里開了花,才能真正從學生心里結出果實。衡水中學以教育教學工作為依托,組建了以政治教師、宣傳處工作人員、班主任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并通過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等,積極探索黨建和業務雙融合、雙貼近、雙培養,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的途徑和方法,積極推行“黨建+教育教學”“黨建+師德建設”等黨建模式,打牢了教師隊伍信仰根基,切實促進了教師隊伍健康發展。
2.打造思維活躍、視野廣闊的思政隊伍。
思維活躍就是要求教師將自己視為引領者和創新者,創新教學方式,將價值觀引導融入知識傳授中,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內容“照本宣科”,也不能脫離教材內容完全“另起爐灶”,實現課堂微創新。視野廣闊就是要求教師從藝術化、生活化的角度出發,及時將思政理論滲透進多方面知識中,或者通過旁征博引來導入教學內容,把思政課同人文精神、科學素養、道德情操進行有機結合,不斷增加課堂的文化氣息,更好地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引導他們真懂、真信、真用,讓他們對歷史的厚重感、文化的認同感、民族的自豪感不斷增強,切實將思政課的實效性激發出來。
3.打造嚴格自律、人格健全的思政隊伍。
思政課教師從事的是鑄魂育人的事業,成就的是以明德引領風尚的偉大工程,這也就更加需要教師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嚴以修身,嚴于自律,知敬畏,明底線,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同時,還要以師德建設為核心,堅持把提高師德和崗位工作相結合,全面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學生的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種子,以向上的能量引領學生。衡水中學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組織特色多樣的廉政學習教育活動,努力把廉潔從教理念擺在前面,探索出了具有衡中特色的紀檢監察工作。
二、以學校課程建設為重點,著力做好課程思政
思政課并不單單是指某一門課,課程思政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而是要把這種思政要素有機融合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把家國情懷滲入到課程的方方面面,構建一種“大思政”體系,切實做到八個“相統一”,從而真正構建起學校課程思政的育人格局。
1.創新思政教育理念,優化教研制度。
思政課要善于用學生聽得懂的話語把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說清楚、講透徹。思政教師必須解決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誤讀曲解等問題,做到理論上有血有肉,課堂上有聲有色,使思政課以更加貼近學生、融入生活的方式變得鮮活可感。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學校的教研制度,制定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衡水中學就通過集中備課、集中教研,明確每節課的育人價值,用知識載體來內化正確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加深教師對新思想、對教學內容時代意義的理解,提升教師的認識水平和課堂教學的質量,將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無縫對接,使學生能夠在無形中學習思政知識,更深入地理解新時代和新思想。
2.創新思政教育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目前,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固然很多,但課堂學習更具基礎性和系統性。思政教育還是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進行學情分析,認真講好每一堂課,不斷創新思政教育方法,以鮮活的教學事例和科學的教學規律為課堂提供支撐,豐富教學手段,拓展課程形式,積極運用主題探究、分組討論等學習方式,從藝術化、生活化的角度出發,多采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多結合寓言故事、歷史知識、時政要點,講好“中國故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進行碰撞結合,從而更好地促進思政理念深入人心。3.創新思政教育形式,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思政的陣地不僅僅建立在課堂之上,更需要拓展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不斷豐富其課程內涵,把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個人小目標與國家大目標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實現知、情、意、行有機統一。因此,除了開好常規教學課程以外,還要開好課外實踐課程、德育活動課程、素質拓展課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不由自主就會接受到思政教育,激發創新思維,塑造健全人格。衡水中學在建立健全課程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逐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堅持把每項活動都做成課程,讓每項活動都有思政要素,做到有目標、有內容、有結構、有評價。
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著力豐富思政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校園文化不僅是對社會文化的完善,也是豐富思政教育內涵,促進思政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途徑。
1.用精神文化喚醒靈魂。
衡水中學以追求卓越的校訓為引領,結合精神立校創建工作,把思政精神貫徹其中,制定了《衡中教師榮辱觀》和《衡中教師誓詞》,逐漸形成了“博學、篤行、合作、進取”的校風、“愛生、嚴謹、善誘、創新”的教風、“厚積、有恒、深思、求異”的學風,形成了具有衡中特色的精神文化。這成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心理訴求、精神信念和行為準則,成為激勵師生為實現目標積極進取的精神動力,最終不斷喚醒學生的生命感和價值感。
2.用行動文化正向引導。
衡水中學一直堅持把校園打造成激情燃燒的樂園的理念。學生學得痛快,自主學習時間多,課堂學習效率高;學生玩得痛快,精品活動體驗深,多元平臺成長快;學生吃得痛快,安全衛生保障好,科學配餐營養足;學生睡得痛快,每天睡眠至少八個半小時。教師像一團燃燒的火,學生像一團火在燃燒,以多種方式和渠道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文化素養,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校園內涵中。
3.用環境文化陶冶情操。
衡水中學按照立體和平面的布置思路,建設完善了七大校園環境文化:石文化、樓名文化、雕塑文化、廳廊文化、墻體文化、櫥窗文化、園林文化,把黨的教育理念、名家的思想觀點、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融入其中,努力做到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一塊石頭都會唱歌,讓每一座雕塑都給人力量,讓每一片葉子都給人生機,讓學生生活學習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學生不僅有一種美的享受,更能得到文化滲透和熏陶,從而促進校園人文精神與思政理念相互交融,校園優美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交相輝映。師生置身校園,猶如在畫中走,從而更充分地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政治引領、道德引領、行為引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