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200241)
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貫穿了亞歐地區,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然而,“一帶一路”的推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面臨著挑戰。其中,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生態環保這一命題是與整體無法分割的。經貿的綠色化將會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共贏。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建設中,要堅持綠色化的合作方向,關注沿線國家對于綠色化發展的需求,以更廣闊的視野去開拓“一帶一路”的生態環保的發展空間。提升環境的承載力,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綠色合作發展,創新區域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綠色發展。提出經貿合作的綠色化理念和目標,是全球國際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與沿線國家經濟發展與綠色轉型的內在要求相契合的。
首先要加強沿線國家間的綠色合作,包括工程環境與規劃、施工、監理的銜接與配合。其次,制定綠色投資政策,加快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最后,要加強政府間綠色化交流,引導建設沿線綠色化合作的典范。
一方面,支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導向型貿易政策的廉價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的比較優勢正在轉變,加工貿易的出口產品正在逐步萎縮;另一方面,與環境相關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越來越多地影響到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沿線國家的貿易面臨轉型的臨界點,亟需通過發展國際貿易合作的綠色化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產業結構調整,最終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的三贏目標。
以我國為例,嚴格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為基礎,支持綠色節能環保產業“走出去”;要制定“一帶一路”環保產業發展路線圖,推動環保產業提高的輸出質量。加快推進國內節能環保產業核心技術創新,不斷深化環保理念、法規、制度和技術標準從而實現走出去,加快與投資國環境政策、技術標準的接軌,創造環保產業走出去的良好政策和技術環境。
為了更有效的分析“一帶一路”的經貿綠色合作建設的影響因素,通過查找世界銀行數據庫的二手數據進行整理出以下表格:

表1 經貿綠色合作效率(GA)及影響因素的描述性統計
被解釋變量為經貿綠色合作的效率(GA),解釋變量為:(1)FDI是指外商直接投資,(2)IDS是指工業化水平,(3)GSC是指綠色供應鏈系數,(4)GIT是指綠色投資貿易系數,(5)OOT是指貿易開放度,(6)IFT是信息化水平。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一帶一路”綠色經貿合作建設的影響因素如下:
說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不能提高本國的綠色化效率。因為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搶占了本國企業的投資市場,從而產生的擠出效應。而且很多國家還會實行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資,這無疑會產生尋租,最終會導致生產無效率,更不會提高本國的綠色化效率。
通過表格可以說明工業化水平雖然可以提高一國的經濟總量,但是卻降低了綠色效率。說明本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逐步淘汰低端工業產業,而應該走高端的工業化路線,努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工業產業。
說明綠色供應鏈是促進經貿合作綠色化的最佳實踐的政策工具,促進了“一帶一路”的產業鏈條與服務產品的綠色化。因為綠色供應鏈是指構建經濟和環境相平衡和優化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來設計和優化生產與消費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包括采購、生產、包裝、流通、消費和循環利用等,可以促進綠色經貿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中的綠色標準不斷提高。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遵循與完善綠色投資與貿易規則,適應國際貿易中綠色環保標準的要求,完善綠色標準體系,對經貿合作的綠色化發展有著顯著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更多的屬于初級產品,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很多企業都是依靠雇傭廉價的勞動力的方式,在此基礎上的貿易開放會產生低效率的經濟,很多企業會忽視研發行為,不利于一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化共享平臺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等由于非對稱信息帶來的效應損失,而且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的應用,互聯網可以使得供給和需求都有目的性。有的放矢,從而減少了生產和消費的無效率性。
綠色供應鏈從邏輯維度上看是縱向的,可以跨越行業甚至國別。從公共政策來講,一方面制定強制性的管理規定,如綠色采購制度,供應鏈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等;另一方面制定積極鼓勵性政策,如建立綠色供應鏈綠色認證體系。
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國際貿易合作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中,遵循綠色貿易規則,加強綠色投資,重視協調國際貿易中綠色環保標準的要求。將環境標準和綠色轉型的升級要求內化嵌入到產成品中。沿線國家更要通力合作推廣環境標志理念,推進環境標準制度和環境認證。在宣傳方面。企業要加大在綠色產品、綠色營銷、清潔生產和環境標志方面的宣傳。
常年實踐中發現綠色貿易合作企業中最薄弱但是最渴求的部分,就是建立環境信息披露及共享平臺,因此整合好企業環境信息的供給和需求是共享平臺最大的價值,也是平臺作為推動區域項目合作環保實踐最務實的工具,其基本功能除了滿足供應鏈上對于環境信息的需求之外,還應具備與環境信息應用服務相關的延伸功能。
要保障實現平臺的運作,必須要有三方面的條件:一是有一個穩定的平臺運行協調機構,以維持平臺的公信力,組織相關利益方在平臺上的活動,并配備具有專業水平的維護團隊,機構要具有權威性且公立性;二是有支持平臺運行維護的穩定資金;三是必須加快發展相關的技術儲備,組織開展針對綠色化的評價標準體系、規范指南和一些對環境經濟績效核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