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健康與護理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促使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成為世界教育行業的重要關注點。我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健康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已經占9.76%,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意愿不斷提升。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國醫護人才總量、結構都還不適應健康中國建設需要。此次疫情更加顯現出公共衛生、重癥救治和護理等方面人才不足,要加大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力度,增強醫護人才保障。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進行專業人才培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總綱領,反映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培養過程,決定著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傳統的以教學為主的地方高校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如下弊端:
在培養目標表述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定位不清,沒有從行業、企業調研角度出發,定位護理學專業的服務領域面向、職業崗位群面向,沒有明確指出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缺少對衛生健康產業的調研,導致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脫節,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應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大多數仍然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構建課程體系,從課程設置到課程排序忽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尤其是忽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浮于表面。重理論、輕實踐,無法支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導致學生經過畢業實習后仍需要較長時間適應崗位需求。
應用型人才培養必然需要產學研合作,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但是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缺少產學研合作機制,實習實踐仍停留在見習、畢業實習階段,應用型人才培養流于形式。學校與行業缺少深入、良性互動,導致人才培養規格與崗位需求不對接。
根據《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版)》表述,培養目標是對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因此科學定位護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從職業、專業和社會需求三個方面進行調研,首先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大典》中找到專業所對應的職業群,再從《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選取本專業的質量標準,結合醫療衛生行業調研,制定符合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本科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護理學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需要從行業產業調研開始,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論證勝任職業群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護理學本科專業規范》,科學設置護理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所需的課程數量及課程。
課程體系包含課程及其數量、課程序量(即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一方面須遵照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課程更是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需要依據培養目標達成進行設計。護理學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課程及其順序的設置應與以往學科體系的課程設置有所差別。
為達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建議護理學專業設置分學年的實踐教育目標,根據分學年的實踐教學目標設置課程。以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護理學本科專業為例,該專業課程體系總體設計思路為:新生入學職業前瞻教育(理論實踐結合)、大一校內學習、大一臨床見習(7-8月,共10周)、大二校內學習、大二臨床實習(7-8月,共10周)、大三校內學習、畢業臨床實習(40周),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將大一至大四學年末實踐教學目標定為:見習護士(學干活)、實習護士(會干活)、合格護士(能干活)、護師(帶新人),課程設置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將課程圍繞實踐教學目標開設,如將《護理學基礎》課程一部分前置到第一學年開設,一部分放置在第一學年臨床見習階段在附屬醫院學習,使學生在第一學年結束達到見習護士,能跟著帶教老師學干活的水平。
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應用型”來設計課程體系,這就需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大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如前所述,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通過設置大一臨床見習(7-8月,共10周),大二臨床實習(7-8月,共10周)和大三、大四畢業臨床實習(40周),學生進入見習實習之間,須經過專業嚴格的“實習準入制”考核,才能進入醫院進行對口見習與實習,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理論與實踐交替、理實融合的教學體系,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這種教學模式必然也需要護理學專業與醫院的深入融合才能實現。
在具體每門課程的設置中,提也要升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如《護理學基礎》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五十項護理操作技能,就需要通過加大課內實訓環節促進技能提升,同時,開放實驗實訓室,為學生提供技能訓練的時間與空間。
秉承“應用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人才培養理念,將“應用型”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向,堅持需求導向和職業標準與國家教學標準的三重融合,設定護理學專業培養目標為: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系統地運用護理學及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解決臨床護理的工作問題,具有熟練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教學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在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和預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以學生為中心,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護理學專業從2013年開始探索“三學期制”,每年7-8月都設置為其8-10周的見習、實習,促使理論與實踐螺旋上升,促進學生根據職業定位不間斷的尋找自身與職業崗位群之間的差距,并及時彌補不足,提升職業勝任力,使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要無縫對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根據此次疫情,結合“雙論證”工作,護理學專業再次進行了社會調研、往屆畢業生調研,在2020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醫學》課程,并在選修課中加大康復護理、重癥護理相關課程課時,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