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武漢晴川學院(原武漢大學珞珈學院)
在“直播帶貨”火爆的當下,除了網紅主播、明星憑借自身強大的人氣助力產品銷售外,各縣市的領導干部也敏銳的關注到了這個風口,將扶貧工作與直播結合起來,變身主播向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推薦當地特色產品。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大量農產品滯銷,領帶干部紛紛走進直播間,成效顯著。例如,2月15日海南萬寧市委書記賀敬平直播推薦萬寧菠蘿,短短20多分鐘5000多公斤菠蘿就立馬被搶光了。
領導干部帶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一是消費者的好奇心驅使,大眾對領導干部的固有印象是高高在上且遙不可及的,通過直播的形式,讓原本遠離大眾的領導干部變得“接地氣”,人們可以直接與領導干部互動對話,這使得領導干部具有先天的“流量”優勢;二是消費者對領導干部強大的信任感,消費者相信領導干部所推薦的產品是優質的,因為銷售并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所以他們沒有必要去為了短期收益而去做虛假宣傳,影響仕途的發展。
盡管領導干部帶貨確實很好的幫助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但大多是“一次性的”。絕大多數領導一年也許只帶一次貨,所以盡管銷售成績不錯,但對當地的脫貧致富工作幫助有限。因此本文希望能通過探討領導干部直播帶貨難以持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建議,為領導干部直播帶貨這種新的銷售模式的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作為當地的父母官,領導干部的本職工作是做好當地發展的總指揮,絕不能因“帶貨”而忽視其本職工作。因此領導干部帶貨更多的是表現一種“示范”的姿態,將消費者對父母官的信任延伸至所推薦的商品上。所以領導干部必須擺正直播在工作中的位置,不可本末倒置,這就使得領導干部不可能像專業主播那樣頻繁的出現在直播間。
目前,領導干部們所帶的貨大多是當地特色農產品,例如海南的菠蘿、廣西的沃柑等,都屬于季節性產品。一旦產品過季,產量下降,即使領導干部走進直播間,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產品本身的時令性特點使得領導干部直播必須具有時效性,無法長久持續。
領導干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喜人的直播業績,主要是源于消費者對領導干部強大的信任感。網紅主播或明星都需要對背后的品牌方負責,而領導干部則不需要。所以消費者會認為領導干部是真正在“推薦”好產品,而不是“推銷”。也正因如此,領導干部在網絡上的口碑實際上是與產品的口碑緊緊綁定在一起的。在信息傳播速度如此之快的當下,一旦消費者收貨后對產品品質或售后等方面有任何的不滿,都會在網絡上“爆炸”。而隨之而來的,是領導干部信譽的崩盤。如果領導干部只是偶爾帶貨,那么對產品品質的把控、管理會更容易。反之,越頻繁管控越難保證,“踩雷”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出于對自身政績、口碑的擔憂,也會使領導干部對直播帶貨這種方式不愿意過于頻繁的嘗試。
當下常見的是領導干部+網紅主播的直播模式,通過專業的網紅主播來烘托氣氛,彌補領導干部在直播專業性上的不足。而網紅與干部之間的關系只是短暫的合作關系,無法在干部不在的情況下充當干部的代言人。因此,可以構建產品負責人助理模式,由產品負責人擔任“小助理”,陪同領導干部露臉帶貨。產品負責人不同于網紅,他們與領導干部的關系必然是長期維持的,因此消費者對干部的信任可以自然的移情過來。待消費者熟悉后,可由“小助理”主理帶貨,由此將帶貨工作持續進行,又不會影響干部的本職工作。
時令性產品當地特色明顯,但保存期短,使得領導干部帶貨工作無法長時間持續進行。所以領導干部可以在選品時打造合適的產品組合,既包括當地名片時令性產品,也可以加入保存期更長且同樣也能代表當地特色的干貨產品。時令性產品大量上市時主推時令性產品,而在其他時候推干貨產品。這樣可以從根源上保證直播帶貨的持續性。
領導干部應對當地特色產業基地進行深入考查,精心挑選能適應新媒體營銷的企業進行合作。所謂適應新媒體營銷,除了產品本身品質過硬外,應有專業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工作人員。優先挑選本身已搭建完善的電子商務物流、客服等管理制度的企業,如果企業達不到標準,政府應給予支持與指導,從而保障優質網絡口碑的持續。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領導干部直播帶貨為當地的扶貧助農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如果能長時間持續發展,勢必可以很好的帶動當地的經濟,真正做到脫貧致富。但是需要領導干部深刻思考,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