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站北支行
防范和化解案件風險是當前金融機構業務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新經濟形勢下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結合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分析近年來案件發生的原因及特點,基層網點主要負責人及一線業務崗位是案件防控的重要部分和環節,如何做好案件防范工作,強化內部管理水平,實現案件防范關口前移是銀行網點當前防范和遏制案件的重中之重。
當前,銀行業正處于整個行業的轉型期,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已經成為必然,同時又趕上新冠疫情的沖擊,整個銀行業都面臨著傳統風險與新型風險以及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的多重沖擊,那如何推動銀行業整體效益高質量的發展呢?其重要的關口就是穩健經營,即有效防范化解銀行業的金融風險。
銀行業案件近年來是比較多發的,有這么幾種表現形式:一是非法集資案件的多發,不論是涉及的金額還是參與的人數都處于相對高的水平,比較常見的是以發行或者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的方式進行的,通常通過熟人介紹,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贏得信任;還有的通過區域宣傳賺取老年人的眼球,更有每到年節給老人送米送菜的,帶老人去玩的,以博取老人好感;二是互聯網案件的多發,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形式,利用P2P、眾籌等平臺,用高息作為誘餌,在電子渠道吸引沒有多少投資經驗的“小白”;三是銀行業本身案件的多發,隨著銀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手段層出不窮,這種市場競爭環境的壓迫,銀行為了自身業績的提升,往往造成銀行操作和審核方面的不嚴謹現象,風險客戶屢屢出現,操作風險防范壓力持續加大。網絡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興業務和金融創新產品的迅速發展與制度的制定、系統的完善、監管的跟進等形成非常明顯的反差,導致一些區域的監管空白;四是金融從業人員案件的發生,金融行業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節,同時對員工8小時以外的生活不夠了解,給予金融犯罪一定的可乘之機。五是機制的倒逼,由于目前銀行投訴機制問題,“客戶就是上帝”,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不惹麻煩,造成部分銀行擦邊業務的產生。
案件管理是案件防范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一環,組織網點員工認真學習銀保監會關于《銀行保險機構涉刑案件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網點會持續關注客戶的需求和心聲,對客戶有疑義的不論產品問題、資金問題還是服務問題都進行詳盡調查,找到問題的根源,幫助客戶了解銀行的相關流程和相關產品具體內容的同時,也將此作為網點檢查員工業務的一個方法,檢查員工業務是否都是符合規定的,找到有小瑕疵的地方,做好自我約束,這也是發現問題的一個有效入口和手段。
1.提高認識,強化紅線管理
網點從關愛員工、防微杜漸的理念入手,多次組織員工學習《員工行為禁止規定》《員工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中相關銀行卡套現、POS綁卡套現違規及行政處罰、核減績效等條款,提示員工違規行為所承擔的責任和成本,提高員工的自律能力,提醒員工守住行為底線、堅決杜絕本行員工銀行卡套現、POS綁卡套現,虛增業績、飛單私售、介紹客戶從事民間借貸、違規與客戶發生資金往來等違規行為發生。幫助、促使員工識別、遠離和抵觸違法違紀違規行為,防止小異常演變成大問題,希望警鐘長鳴。
2.正確分辨營銷業績和合規發展的關系
網點進一步領會學習關于一線員工行為異常的排查管理辦法,告知員工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要樹立正確的業績觀,不要弄虛作假,并通報金融系統相關的違規行為和處理辦法,讓員工引以為鑒,堅決不要因小失大。
3.“以人為本”,關心了解員工
案件防控工作歸根到底都要落實具體“人”身上,因此,了解員工的思想行為動態,從異常現象中抽絲剝繭,防患于未然,就是對基層網點負責人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管理能力的體現。了解員工,主要是從多方面關注員工的生活、投資、交友、婚姻家庭、個人愛好的方面入手,通過談心、家訪、幫護、座談、組織集體活動等方式,發現小的問題,多關心幫助、多引導教育,使員工從心里能接受監督,而不是侵犯員工隱私,對朝夕相處的員工不信任,讓他們感情上難以接受。要明白一個人要走向違法犯罪,其行為軌跡一定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能及早發現并遏制其不良行為的苗頭,就可以挽救這名員工,也會使單位免受損失,其他員工免受牽連,這才是對員工的真正負責和支持。
風險管理工作與業務管理、合規管理密不可分,實施過程中需要多方面協同與配合,風險信息在前、中、后臺部門間實現充分共享,發揮各部門和人員的專業優勢,及時對潛在風險進行預警,增強風險監測的導向性和聯動性,夯實“信用風險監測—預警—督導—整改—反饋”的“過程管理”機制,不斷提升風險管控水平。
現場管理人員要嚴把開戶關,將企業賬戶和個人開戶的涉詐治理工作作為長期重點工作來抓,要求所有員工在開企業賬戶時一是要做好工商平臺的查詢工作,查詢法人是否注冊該公司和其他公司;二是對法人的年齡、經歷做一個基礎判斷,對大齡的、文化程度較低的法人要提高警惕;三是做好盡職調查,做好開戶工作的事前把控;在開個人賬戶時,個人客戶信息一定要完整、真實、有效,電話認證環節必須是本人,把好開戶關,觀察開戶是否有人操縱,保證本人意愿,并將出租、出借、出賣賬戶的違法性質向客戶做全面的風險提示,全面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同時加強現場管理人員的事中管理力度,業務的第一道關是柜面員工,第二道關是現場管理人員,第三道關是遠程授權人員或者是風險監測人員。現場管理人員首先業務素質要過硬,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隨著業務的不斷變化去更新自身的業務庫知識,同時建章建制,規范管理,做好員工業務的培訓工作,及時準確地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另外,要做好日常的內控檢查工作和反洗錢工作,將工作具體內容細化,做到每日現場監督、每周巡查、每月抽查、每季分析、每年總結,防范因操作失誤造成的各類風險隱患,保障業務的健康發展。
網點現場管理人員會通過固定、非固定的形式到網點廳堂和理財室進行抽查,重點關注的是大堂業務人員是否按規定為客戶辦理業務,理財經理是否按照規定對客戶理財業務進行雙錄,前臺業務人員的操作流程是否規范等,進而有效的防范內部人員挪用、侵占、盜竊客戶和銀行資金案件的發生。同時網點整體強調客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沒經本人允許或者有權機關授權,任何員工都沒有權利去查看客戶信息,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要謹言慎行,恪守銀行員工的本分,不能因為與客戶關系熟悉就觸碰業務紅線,以人情替代制度;另外給員工普及刑法相關知識,讓員工充分認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員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有效防范客戶投訴、負面輿情、監管處罰、被訴案件的風險。
銀行應積極對支付結算、理財收益進行正確的宣傳引導,利用自身網點、媒體等資源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客戶正確認識支付結算業務和理財業務,尤其是對不斷涌現的電信詐騙類案件,要做好公益類宣傳,對于柜臺和自助終端發現的疑似詐騙轉賬業務,要主動提醒客戶,避免客戶損失。還要制定相應的應急機制,一旦出現電信詐騙類案件要積極響應,調動相關部門及時處理,盡可能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
通過上述幾點措施,解決部分銀行網點“只求結果,不注重過程”的問題,解決對案防工作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全面有效地為網點健康、安全、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控制操作風險和外部沖擊風險,除了上述內部人工管理辦法外,數據的支撐和模型的報警在新時期就顯得格外重要。大量的行內外的損失數據、行為數據,用于反欺詐、反洗錢、內部運營風險控制等方面,能有效的成為銀行實時行為監控的手段。而且大數據也為銀行市場管理風險提供支持,能夠將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種因素都關聯起來、控制起來,防止一些銀行所謂的“黑天鵝”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