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
新冠疫情席卷了整個市場,造成企業生產力下降、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引發股市動蕩。盡管國家和各級政府大量出臺各類扶持政策,也難以挽救許多企業面臨的困境。這樣的局面充分證明了企業長期戰略布局的重要性,不能局限于短期盈利,也提醒管理者重視管理會計上升到戰略層面的緊迫性。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地突發事件的發生引起外部經濟環境的波動,常常會造成企業之間價值鏈和資金鏈的破裂,鏈條上各成員之間信息共享的中斷、產品需求規模的大幅波動、原材料發生緊缺、生產成本急劇提升等,進而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對企業價值鏈與資金鏈的平穩運作造成多重損害。[1]
價值鏈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在1985年提出。隨著價值鏈概念在東西方企業中的發展和運用,眾多學者們對價值鏈的理解有了更多內生和外延和更清晰的分類:橫向、縱向和內部價值鏈,[2]其中內部價值鏈也就是傳統意義上波特的價值鏈概念,是橫向價值鏈與縱向價值鏈的交叉點。
價值鏈的研究屬于戰略管理會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由西蒙在1981年首次提出。戰略管理會計是在市場條件變化和需求波動的情況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復雜多變的環境促進戰略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其面向未來且關注內外協調,具有開放性和動態性的特征,且戰略管理會計的存在與發展是為企業進行戰略管理而服務的,其所倡導的市場觀念的核心是以變應變,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都必須適應動態市場的需要而及時進行調整。企業應在管理會計中應用“權變理論”的思想,改變以往穩定市場下使用傳統分析的諸多靜態假設,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下對各項決策進行分析,[3]逐漸完成從管理會計向戰略管理會計的過渡。
動蕩的市場造成了企業間價值鏈的脆弱性,帶來無法預測的風險。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發展成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離開與企業有關各方利益主體的效用關系及由此產生的行為聯系,價值創造將失去意義。[4]各節點的企業之間需要實現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存,并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價值鏈協作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實現整體價值鏈的有效管理。
企業的戰略和戰術決策的科學性決定了它能以多大力度減輕或者加重企業受價值鏈損害造成的風險帶來的影響。[5]科學的戰略制定不但需要企業為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制定戰略,也要能讓企業根據環境的不斷變化調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突出重圍,立于不敗。疫情來臨也促使供應鏈風險管理廣受公眾關注。諸多企業特別是國際企業在重新規劃與思考未來的庫存管理、物流運輸規劃、供應商多元化、上下游產能協調等戰略與商業方案,從而增強供應鏈的韌性,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的新挑戰。[6]突發事件不斷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還必須著重關注供應應急計劃,以保證企業不間斷生產、客戶照常履行訂單、最大限降低銷售損失和額外的成本。一般來說,應當首先考慮供應端以及原材料,從而將管理的注意力和優勢資源集中于最大或最重要的供應風險來源。[7]
世間萬物,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危機危機,危中蘊含機,想要順利地化危為機,需要使用一種全新的思路,找出一條可以讓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本質上來說,企業的外部環境是外因,企業的內部條件是內因。根據這個思路,企業如何根據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后的整個國際和國內環境的變化,找出一種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困難,使企業有長遠發展的出路的對策和方法,才是解決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的根本方法。這就需要企業勇于面對且具有前瞻性,并且注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養。
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企業不斷更新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為“顧客化生產”提供了可能。國家重視數字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在疫情期間,各國的經驗表明數字貿易與電子商務為維持基本生產、消費與貿易,優化信息流程發揮了極其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并且此次肺炎疫情中已經有大量企業應用5G技術,從側面反映,疫情刺激和促進了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