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星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各種計算機軟件都紛紛滲透到人們工作學習等方面,當然,會計工作及會計教學也在享受各種軟件帶來的技術紅利。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高職院校的辦學為了突出“高等性”,更加清晰的立足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與財會人員的職業特點不謀而合。我們都知道,財會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知識理論的武裝,更要有理論轉化指導實踐的實際操作能力。那么,會計手工實訓課程一方面是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基礎與前提,另一方面又是畢業即可上崗,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保障。
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了很多財會軟件,這些軟件統稱會計電算化軟件,它們應用于會計數據處理、會計管理、財務管理以及會計預測和會計決策,并且使經濟效益及工作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高職院校在培養財會專業學生時必然會與時俱進,保持先進性,在課程安排上加大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占比,但是,這些財會軟件的數據仍然來自實際經濟業務的發生,相應取數也是建立在手工賬的基礎之上。所以,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不能取代會計手工實訓課程的地位,學生只有明白了手工賬的流程,才能更好的運用電算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在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課程的開設過程中,一般來說,會計手工實訓課程會安排在基礎會計專業知識類課程之后,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通過會計實訓課程將之前學習到的零散的會計專業知識點進行消化、吸收、強化、鞏固,進而能夠通過一整個月的會計業務流程實現這些知識點的整合,從經濟業務的認識到原始憑證的審核與整理,從各類賬簿的登記到賬賬之間的核查,從期末業務到財務報表的編制都能夠有一個整體認識與串聯。
在企業里,“越老的會計越吃香”這是一個定律,但是作為從財會專業畢業的初入職場的學生可以說是零經驗的,加之財務部門在各個企業都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部門,其中涉及了很多關于公司生產經營的商業機密,所以一般企業都愿意聘用能夠盡快上手的有工作經驗有能力的財務人員。這樣,財會專業畢業的學生就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就業現狀,一畢業就失業了。那么會計實訓課程的開設就可以化解這種尷尬局面,使財會專業學生在學校就能實現就業能力的轉化,積累寶貴的實習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
單純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學生在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以后難免出現厭學心理。而會計手工實訓課程從原始憑證的審核到記賬憑證的填制與整理,再到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生成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運用到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可能還會涉及團隊協作等工作,學生在這樣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將會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克服厭學心理。
現在很多高校都建設有實訓教室,但是由于上課學生多,實訓室資源嚴重不匹配,導致很多學生的手工實訓課程還是跟理論學習階段一樣,安排在教室進行。這樣,一方面學生感受不到實訓環節與理論環節的差異,不能提起興趣,一方面學生不能進入到實際工作場景,不能將學習與工作區分,難以樹立財務工作崗位意識。
一般高職院校的會計手工實訓材料都是老師仿照企業的工作流程編制了一整個月的賬務處理材料,與真賬材料相去甚遠,特別是這兩年國家財稅制度不斷更新,早兩年的資料已經遠遠與實際工作不相符。學生在實訓環節中還是難以獲取到真實工作環節中的實操經驗與知識,也不能與最近的財稅制度接軌,更談不上畢業即可上崗的就業能力的轉化。
隨著我國經濟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會計就業也成為當下更多學生的就業選擇方向,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也一直是吸引廣大義務教育階段畢業生的招生大戶,而財會專業老師在身兼幾門課程的同時,還要給外專業的學生上課,這就使得財會專業的生師比例尤其緊張。
加之會計手工實訓課程課時量不足,實訓任務重。老師要帶領多個班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重的工作量就是難上加難。
在理論學習階段,有部分學生理論知識學得不夠扎實,解決問題能力差,每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又不盡相同,老師在兼顧授課的時候還要做好問題解答工作,精力消耗相當大。在實訓階段又要求每位同學都提交自己的整套做賬成果作為考評依據,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部分同學就會抄襲他人資料以應付最終考核,這樣,交上來的數據就出現了大面積雷同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考核是不科學的。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企業崗位實際情況組合成為若干小組,組內成員按照出納、會計、主管等實際崗位做好分工,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職責分工做好實訓材料的歸納整理與實訓成果的提交,組內成果共用共享,既能減輕學生實訓課業重,實訓資料提交繁雜的壓力,也能充分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同時,在使用他人實訓成果的時候做好檢查與稽核工作,保證組內成果的正確性。同時,專任教師也應多制造機會讓學生到企業參加認知實踐,在仿真的企業工作環境中提高財會崗位人員實操能力,樹立良好的職業操守及職業道德。
積極聯系企業單位,創造條件,引進企業專家到校授課,引入真賬資料進課堂,并組織專業老師到場觀摩學習。企業專家到校授課,不僅更能貼合崗位實操技能進行教學,還能帶來最新的財稅政策點的解讀,同時也能給專業老師帶來企業崗位任職需求及崗位職責,讓老師在教學環節調整教學重點。此外,學生在完全仿真工作場景中進行實訓,還要做好角色分工與團隊協作,不能再相之前一樣一人擔任會計、出納、主管等職,這與企業實際的內控制度也是不相符的。
任課老師要在實訓課程開始之前對課程時間有個充分的規劃,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好“翻轉校園”“藍墨云班課”等APP平臺,合理安排課中課后時間。將一些簡單的自學、基礎的實操環節安排在課后,讓學生自己完成,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在APP平臺進行反饋,老師隨時可以解答,針對大家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及一些重難點知識點留在課堂上解決,并能夠在課堂上給出分享、交流、協作的時間,而老師真正發揮出指導的作用,在這些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角色即可。
任課老師可以將整個實訓課程劃分為幾個小的階段,在每個階段結束的時候做出過程性考核,并且縮小期末成果考核比重,這樣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原來期末的考核資料一般包括憑證、賬簿、報表三部分,可以將這些考核放在平時過程當中,還可以對過程性考核時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加分獎勵,提高大家平時作業完成的積極性,這樣也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由于期末考核資料多,時間緊,出現錯誤考評的概率。
會計手工實訓課程是會計專業教學設置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作為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將之前學習的零散專業知識做一個有效的整合,也能為大家在將來要進行財務分析類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更應該加強會計手工實訓課程的改革,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力培養有良好實操能力,應用技能型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