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娜, 陸世雄
(河池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旅游數據統計,2013年至2018年中國的入境旅游總數分別為12 908、12 850、13 382、13 844、13 948、14 120萬人次,2018年比上年同期增長1.2%[1-2]。從世界旅游組織發布的《2020年旅游愿景》來看,中國由于其悠久文明的歷史遺跡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有報告預測中國到2030年或成全球最大旅游目的地。由此看來,旅游顯然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旅游領域中倡導文化和旅游融合,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資源,以及通過翻譯實現景點文化的對外傳播,越來越成為廣西乃至各省份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現形式。作為廣西旅游業的典型代表之一的劉三姐旅游文化中自然景觀等旅游景點文化的對外傳播也需要翻譯來開拓和不斷深化。
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依托。旅游活動本身就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結合的運動。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不僅感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而且情不自禁地對比和交流自身的文化。旅游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各地的旅游受本地文化歷史的影響,這就賦予了旅游更深刻的文化內涵。旅游文本就是文化的真實再現。旅游文本翻譯就是旅游文化翻譯,與其他文本翻譯的區別在于旅游文本的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和祈使、召喚功能。受英籍波蘭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語境理論、美國翻譯家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德國功能學派代表人物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弗米爾的目的論、霍斯-曼特瑞的翻譯行為理論、諾德的功能與忠實理論、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等的影響,國內翻譯學者和實踐者主要從跨文化交際、傳播學、譯介學、文化翻譯觀、目的論、生態翻譯學、功能理論視角、認知心理學等角度對旅游文化文本進行翻譯。而紐馬克按不同的功能把文本分為表達型、信息型和呼喚型三類,為譯者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如旅游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提供了依據。成功的翻譯是雙文化翻譯比雙語翻譯更重要,這就要求突出旅游文本翻譯過程中的文化語境,關注旅游的文化傳播效應。旅游景點簡介英譯是旅游文本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全國大多數著名旅游景點中已經實現全面覆蓋,但翻譯文本在信息傳達中未全面考慮文化差異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外國游客產生誤解甚至鬧笑話,因此旅游景點簡介英譯時,充分考慮文化語境尤為重要。
劉三姐文化是廣西壯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傳統文化。彩調劇《劉三姐》曾作為廣西經典的文化名片五進中南海,四進懷仁堂,出訪10余個國家,創造了廣西戲曲藝術史上難以超越的輝煌。2019年,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作為廣西經典文化符號“劉三姐”的新表達和新呈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劉三姐故里景區、劉三姐大觀園、劉三姐水上公園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是有關劉三姐的自然文化景觀,也是主要的劉三姐旅游景點,它們分別分布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廣西桂林市城區西部和廣西桂林市陽朔縣,是劉三姐文化的主要呈現形式。近10年來,地方政府一直把打造劉三姐文化旅游品牌作為旅游業的發展目標。這使一些和景點相關的廣告語、公示語及景點簡介等有了英譯,進一步體現了對外傳播的深化,從而吸引海外及外國游客的參觀量呈上升趨勢。例如,據廣西河池市宜州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2018年宜州區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7%[3];據《2018桂林旅游大數據報告》統計,2018年全市接待外國人141.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74%[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劉三姐旅游景點越來越吸引外國游客。屬于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特色旅游景點之一的劉三姐故里景區全年雖然接待了上萬人次的海外游客,但相對于該景點的國內游客數量來說,顯得較少(這主要由于旅游特色挖掘不深、宣傳促銷力度小、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等原因),該景點對旅游文本的英譯方面的投入很少,不管是公示語還是景點簡介,都沒有做好英譯方面的工作。相比之下,地處廣西桂林市的劉三姐大觀園和劉三姐水上公園風景區這兩處景點每年吸引了大批量外國游客(主要得益于“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塊金字招牌),因此兩處景點對旅游文本的英譯的投入比劉三姐故里景區的要好得多。但即使是這樣,這兩處景點相關的廣告語、公示語及景點簡介等的英譯也不盡如人意。劉三姐大觀園這個景點建有官網,但是官網上面除導航欄有相應的英文翻譯外,點擊進去所有的鏈接都是中文,景點簡介、導覽圖等也沒有相應的英文翻譯;劉三姐水上公園風景區因所處地理位置桂林市陽朔縣的旅游發展水平較桂林市其他縣(區)為高,且該景點的游覽點密集,故其行人導向旅游標識系統設置情況也較其他縣(區)好,但還是缺乏較為規范和統一的景點簡介英譯,也缺乏導覽圖和公示語中的英文標識。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這三個旅游景點的英文標識還需要在政府的引導和統籌下不斷完善,尤其需要不斷完善旅游景點簡介的英譯,以凸顯其在吸引外國游客方面的重要作用。
景點簡介是以信息和喚情為主要特征的旅游景點文本。劉三姐旅游景點如何高效地為外國游客傳遞信息,調動游客的情感體驗,給游客帶來清晰、友好、親切、有趣、甚至感動的感知語言,必須在景點文化的對外宣傳和翻譯中,將積淀在景點中的獨特的文化內涵盡可能保留并準確無誤地傳遞出來,最直觀地服務旅游者。鑒于旅游文本的特性,本文認為劉三姐旅游景點簡介英譯應充分考慮其信息和喚情功能,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文化語境理論的指導下,采用合理的翻譯策略,以確保最大限度地向外國游客傳播劉三姐文化和地域文化。
文化語境是系統功能語境的三大語境之一,英籍波蘭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最早提出“語境”(context)的概念,并于1935年提出了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5]410。倫敦學派的達摩始祖弗思在馬林諾夫斯基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語境概念包括言語語境、文化語境和概念語境[6]190-215。英國語義學家萊昂斯于1977在其著作《語義學》中認為說話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這些知識構成語境的要素,從而構成具體語境,他真正把語境理論歸為一種理論概念來進行研究。新倫敦學派的代表人物韓禮德傳承了馬林諾夫斯基對文化語境的界定,認為語言的翻譯必須是在文化語境中進行[7]87。國內學者胡壯麟對語境的理解也一樣,他指出語境包括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三個方面[8]。其他學者和譯者如劉潤清、包慧南、劉德軍、彭利元、趙晶等也對文化語境做過相關研究。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語境的界定、定義和分類有不同見解,至今對語境理論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對文化語境的研究與描述也過少,但所有學者一致認為,詞語的意義離不開具體的文化語境,只有在具體的文化語境中,對詞語的理解才準確。奈達在《語言與文化》中提到文化中語言的角色和文化對單詞和習語意思的影響無處不在,以至于任何的文本只有放在文化背景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9]14。王真認為文化語境指的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規定的各個方面,包括自然生存環境、特定的習俗、慣例、價值、宗教信仰等等[10]。胡壯麟、黃國文等學者都從不同角度給文化下過定義,總的來說文化語境包括自然生存環境、慣例和習俗、價值體系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宗教信仰等。在論及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時,紐馬克認為語境的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規、任何理論、任何基本詞義,在所有翻譯中語境是最重要的因素[11]70。在翻譯實踐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充分考慮源語文化語境和目的語文化語境,語言的翻譯就是文化的翻譯。
一般來說,旅游景點文本具有信息性、情感性和誘導性三種功能,其情形往往是其中一種功能為主另外兩種為輔,三者相輔相成。劉三姐旅游景點文本的文化功能主要是文化誘導性,目的在于吸引游客,當然前提是游客充分了解景點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增強他們對劉三姐文化的了解,最終實現旅游和文化之間以信息性為前提,誘導性為最終目的的良性的互動關系。
翻譯中涉及文化因素時,在文化語境理論的指導下使用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是常見的。 “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由美國翻譯學家韋努蒂于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他在《譯者的隱身》中具體闡述了“歸化”和“異化”的概念[12]16-23。簡言之,歸化側重于語言層面,以目的語為導向,側重于目的語原有的語言風格和表達習慣甚至是為了實現功能的對等,目的是為了讓不了解任何源語言背景文化知識的讀者讀懂譯文,使譯文流暢地道,從而更好地為讀者理解和接受,避免文化沖突,故歸化翻譯策略強調翻譯的效果,關注讀者的接受程度,避免因文化沖突而引起的誤解,如“as timid as a rabbit”譯為“膽小如鼠”,而非“像兔子一樣膽小”。相比之下,異化更側重于文化層面,是以源語言文化為導向,側重保留源語言文化特征,目的是向譯文讀者展示文化特色和異域風情,忠實地再現異國的特色文化,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故異化翻譯策略有助于實現不同文化間的交融與互補。歸化翻譯策略為了更多地考慮譯文為讀者所熟悉的表達方式,未能真實地再現我國文化的特色,導致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偏差,而異化翻譯策略更能凸顯我國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但過于中國式的英語表達方式,容易導致譯文晦澀難懂,使西方人無法理解或體會不到譯者所要傳遞的文化信息[13]。
旅游文本是非常具有文化底蘊的文本,景點簡介的翻譯如過分強調使用歸化翻譯法,必然會使西方讀者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毫無區別,勢必不能激起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以體驗文化的“他者性”的興趣。反之亦然,如過分強調使用異化翻譯法將導致比實際存在更多的文化空白,或導致無法彌合的文化空白。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根據旅游文本的類型、翻譯的目的以及目標讀者的接受程度合理選擇使用恰當的策略,充分考慮景點簡介翻譯中歸化和異化選擇的動態因素[10],使兩者相互結合,互為補充,以達到翻譯的最佳目的。
廣西于2009年3月1日發布了《公共場所漢英標識英文譯法》(DB45/T578.1-2009,以下簡稱《廣西標準》)[14],本文以《廣西標準》為翻譯的準繩,在充分借鑒《桂林市旅游標識中英文譯法規范》的基礎上,結合劉三姐文化的宣傳資料,以劉三姐旅游景點簡介英譯為例,簡要分析運用文化語境理論指導旅游景點簡介英譯,以及如何在這類文本翻譯中使用歸化、異化等翻譯策略,以達到宣傳劉三姐旅游文化、促進劉三姐文化對外傳播的目的。
1.劉三姐故里景區
中文簡介:劉三姐故里景區位于廣西宜州城北,國家AAAA級景區。整個景區由貫通城區的龍江河段與劉三姐鎮下枧河段交匯構成,形成“天人合一”的天下奇觀。景區以龍江河、下枧河為旅游帶,包括游客集散中心、流河寨、壯古佬等游覽區。流河寨為景區核心區,寨中至今仍保留有劉三姐、阿牛哥當年居住過的房屋,有壯寨門、壯族圖騰、農家勞作工具、茶樓、踏歌橋、歌仙廟等建筑。寨中可觀秀才與三姐斗歌、賞歌王現場贈歌,可體驗劉三姐拋繡球游戲等,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民俗風情的旅游勝地。
英譯建議:Liu Sanjie’s Hometown, a national 4A-level scenic area built in honor of the legendary singer Liu Sanji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Yizhou, a district of Hechi city in Guangxi. The area is a wonderland with man and nature apparently in perfect harmony, where the Xiajian River, a stream in Liu Sanjie Town, merges with the Longjiang River, a wider stream that runs through the downtown. Along the rivers are two belts of tourist sites, including the tourist info center, Liuhe village, and Zhuanggulao. In Liuhe village, core of the scenic area,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u Sanjie and her lover Aniu is well preserved, and the Zhuang gate, totems, farm tools, the Teahouse, the Tage Bridge and the Fairy Temple are also kept in good condition, forming a showcase for natural scenery and folk culture. Visitors can watch the song race between “Liu Sanjie” and the “xiucai” (a title for scholars who passed the county-level ancient imperial examinations), enjoy songs improvised by the best folk singers, and participate in a game named “Liu Sanjie playing ‘xiuqiu’”(a ball made of strips of silk).
根據《廣西標準》,“故里景區”用歸化可譯為“scenic areas”,因此“劉三姐故里景區”譯為“The scenic areas of Liu Sanjie’s hometown”。但如果從文化的層面考慮突出劉三姐的故居,用異化譯為“Liu Sanjie’s Hometown”則突出了原文想傳達的文化信息,并且用“in honor of the legendary singer Liu Sanjie(紀念傳奇歌仙劉三姐)”進一步補充說明。河流名稱“龍江河”和“下枧河”,以及人名“劉三姐”和“阿牛哥”也用異化翻譯策略當中的音譯法譯為“Longjiang River”“Xiajian River”“Liu Sanjie”“Aniu”, 直接用源語的語音,盡量保留劉三姐文化中傳奇人物英譯的統一命名。“游覽區集散中心、流河寨、壯古佬”譯為“tourist info center, Liuhe village, and Zhuanggulao”分別采用了歸化中的意譯法、異化中的音譯加歸化法和異化中的音譯法。部分建筑名稱如壯寨門、壯族圖騰、農家勞作工具、茶樓、踏歌橋、歌仙廟等建筑翻譯成“the Zhuang gate, totems, farm tools, the Teahouse, the Tage Bridge and the Fairy Temple”,采用了異化策略當中的音譯和直譯法,其中“歌仙廟”譯為“the Fairy Temple”,“Fairy”指仙女,當然就是劉三姐,因為據說后來她成仙了,這里用來指代劉三姐。值得一提的是“秀才(xiucai——a title for scholars who passed the county-level ancient imperial examinations),”和“繡球(xiuqiu——a ball made of strips of silk)”采納了音譯加注的方法,讓讀者對中國文化中的“秀才”以及劉三姐文化的典型代表“繡球”有所了解,更好地了解劉三姐故里景區這個景點的文化寓意。
2.劉三姐大觀園
中文簡介:劉三姐大觀園位于桂林市城區西部的獅子巖,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桃花江畔。東靠西山,西望甲山,前臨漓江的直流桃花江。景區以壯族歌仙劉三姐命名,是一座展示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四大少數民族精華為主的風情旅游示范點,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這里,您能零距離領略和體驗少數民族的精髓,并與廣西壯族中的黑衣壯親密接觸,走進他們的古村寨。劉三姐大觀園山清水秀,有三姐與阿牛哥定情誓約的百年古榕;有集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民族歌舞表演;還有壯寨干欄、瑤寨木樓、苗族吊腳樓等特色民族建筑及少數民族服飾。
英譯建議:Liu Sanjie Daguanyuan, or Grand View Garden, lies in Shiziyan, a village on the scenic Taohua River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urban area of Guilin. The garden, with Xishan Hill to the east, Jiashan Hill to the west, faces the Taohua River in the south, a tributary of the Lijiang River. As a national 4A-level scenic area named after Liu Sanjie, the legendary Zhuang singer, it is a model scenic spot featuring Liu Sanjie culture and the essence of the four major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In the garden, visitors on an in-depth tour of the ancient village inhabited by the noble of the Zhuang —— the Heiyi Zhuang (a branch of Zhuang people usually clad in black) can appreciate and experience ethnic culture at zero distance. In the area an outstanding scenic beauty stands a century-old banyan tree, which is believed to have borne witness to the pledge of love made between Liu Sanjie and her lover Aniu. There are not only buildings and folk costumes bear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Zhuang, Yao, Miao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but also performances of folk songs and dances that are appealing, participatory and entertaining.
“劉三姐大觀園”可用異化翻譯策略當中的音譯法譯為“Liu Sanjie Daguanyuan”或用歸化中的意譯法譯為“Grand View Garden”。“獅子巖”用異化中的音譯法譯為“Shiziyan”,注意不能直譯為“Lion Rock”,讓譯文讀者產生誤解。“東靠西山,西望甲山,前臨漓江的直流桃花江”用歸化中的重構法譯為“The garden, with Xishan Hill to the east, Jiashan Hill to the west, faces the Taohua River in the south, a tributary of the Lijiang River. ”,即從語言層面注意目標語的表達方式以及譯文的流暢與地道。“景區以壯族歌仙劉三姐命名”在翻譯時用歸化中的增譯法增加了“the legendary Zhuang singer”,補充說明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歌仙。“黑衣壯”采用了異化中的音譯加注法譯為“the Heiyi Zhuang (a branch of Zhuang people usually clad in black)”,幫助讀者了解這個少數名族的基本特征,黑衣壯以黑色作為族群的標記,服飾以黑色為美,其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特征越來越吸引世人的關注。“壯寨干欄、瑤寨木樓、苗族吊腳樓等特色民族建筑及少數民族服飾”采用了歸化中的省譯法譯為“There are not only buildings and folk costumes bear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Zhuang, Yao, Miao and other ethnic groups…”,壯寨干欄、瑤寨木樓、苗族吊腳樓等建筑的特色沒有翻譯出來,因為音譯傳達不了建筑風格,解釋又顯得啰嗦了,所以只用了省譯法提到是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3.陽朔劉三姐水上公園風景區
中文簡介:陽朔劉三姐水上公園風景區,位于漓江下游陽朔縣城至普益鄉留公村一段18公里河段,是聞名中外的電影《劉三姐》外景拍攝地,這里山清水秀,江面寬闊,群峰倒影,村莊田園,翠竹掩映,宛如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田園畫卷,在此不僅可觀賞秀美的自然山水,還能體驗濃郁的本土文化:劉三姐對歌、捕魚表演、儺舞表演和壯鄉婚俗。本地人因此稱之為“鉆石水道”,也稱“劉三姐水上公園”。漓江下游風景區主要指這段漓江流域。
英譯建議:Liu Sanjie Water Park in Yangshuo, Guilin, also known to the local people as “the Diamond Waterway”, mainly occupies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jiang River. The 18-kilometer-long section of the river runs from Yangshuo county seat to Liugong village in Puyi town. The park, where the widely acclaimed movie “Liu Sanjie” was made on location, boasts a varied landscape with beautiful hills reflected in the quiet wide stream, and fields and gardens dotted by villages barely visible in rows of luxuriant bamboo. In the park, visitors can feast their eyes on natural beauty, and by watching the Liu Sanjie-style song race, the fishing show, the Nuo dance (a folk ritual dance carrying the meaning of warding off evil spirits and praying for blessings), and the Zhuang marriage, they can also experience a culture with a strong local flavor.
這個旅游景點簡介的翻譯難點在于四字成語的翻譯,漢語旅游文本講究聲韻和諧、整齊對稱,因此在描寫景物時,喜歡大量使用四字結構的形容詞來追求詩情畫意,達到一種朦朧之美的意境。而英語則注重客觀準確地描寫景物,文風樸實,不夸張、不擅染。如該景點簡介中的“山清水秀,江面寬闊,群峰倒影,村莊田園,翠竹掩映,宛如一幅幅奇妙山水田園畫卷”采用了歸化中的省譯和重構法譯為“a varied landscape with beautiful hills reflected in the quiet wide stream, and fields and gardens dotted by villages barely visible in rows of luxuriant bamboo”,突出了英語重形合。因此,碰到這類漢語旅游文本,譯者應考慮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慣,為避免給目標語讀者帶來理解上的障礙,適當進行省譯。此外,為了表達通順連貫,譯文適當調整原文的語序,如譯文把簡介最后兩句“本地人稱為‘鉆石水道’,也稱‘劉三姐水上公園’。漓江下游風景區主要指這段漓江流域。”提到前面與“陽朔劉三姐水上公園風景區”一起翻譯,譯為“Liu Sanjie Water Park in Yangshuo, Guilin, also known to the local people as ‘the Diamond Waterway’, mainly occupies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jiang River”盡可能使譯文保持簡潔和正式。
文章通過劉三姐旅游景點中文簡介實例及其譯文,簡要分析了文化語境理論對旅游景點簡介英譯的指導,并提出相應的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隨著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期待更多的旅游景點文本的翻譯能實現旅游景點文化的傳遞,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外游客到中國到廣西旅游。旅游文本的譯者也肩負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一方面要把景點觀賞的價值和優勢這種信息功能表述清楚,使旅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真實信息;另一方面,要具備強烈的文化語境理論意識,突出景點文本的文化誘導性,用恰當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使外國游客了解景點文化,了解劉三姐文化,了解“廣西故事”,弘揚中華文化,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