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明 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
在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時任財政部長鄭重指出:“加快培育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服務”,“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使我國管理會計躋身于世界先進水平行列”。2016年,財政部發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和22項應用指引,指明了管理會計的發展方向,筆者試圖從建筑行業的管理會計角度,探討管理會計進一步創新發展的瓶頸及對策。
1.創新發展管理會計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得益于我國經濟多年來的中高速增長,建筑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24.84萬億元,同比增長5.7%,繼續保持較高的規模優勢和增速,但管理的粗放抵消了規模經濟優勢,建筑業綜合毛利率、ROE均低位徘徊,企業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負值,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明顯,建筑業迫切需要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強,不斷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益。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從單純的記賬走出來,立足價值創造,成為企業優秀的理財者、管理者和決策參與者,為企業的現代化治理注入新鮮活力和強大的財務支撐力。
2.創新發展管理會計是精益管理的需要。精益管理就是從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分析入手,做好流程梳理和浪費辨識工作,精簡或消除不創造價值的活動,以最優品質、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對市場需求作出快速響應。精益管理需要發展管理會計,從業務前端入手,加強財務風險管控,精細核算資源配置,把管理會計理念貫穿于企業價值鏈的創造過程。
3.創新發展管理會計是企業改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建筑企業多用母子公司結構,母公司具有施工資質,既是發展戰略的指揮中心,又是經營管理的利潤中心,還是協調成員關系的調度中心。母公司職能過于集中,子公司職能不到位,為適應改制改革需要,應將母公司發展為投資公司,專司資本運作,子公司真正成為生產經營的主體。配合改制改革戰略,需要重新界定核算主體的職責和績效,以戰略管理會計的思維落實企業戰略目標。
4.創新發展管理會計是會計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20世紀90年代,我國會計經歷第一次革命,實現了會計的國際化改革,完成了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為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中外經濟交流做出了貢獻。進入21世紀,我國會計正在進行第二次革命--會計向業務經營發展,會計從單純核算功能向管理型發展,真正實現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全面提升會計工作的地位和價值。
1.業務財務融合度不足,業財一體化建設薄弱。管理會計的重要特點就是業務與財務的一體化,沒有財務與業務的高度融合,就沒有真正的管理會計。由于建筑業的特殊性,建筑產品生產周期長,生產環節復雜,加之產品的多樣性特點,給業財融合帶來不小的困難,業財溝通不暢、溝通無效現象普遍存在。目前,在一部分定型同類產品的生產上,業財尚能維持一定的融合度,但隨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運用,PPP等新業態的出現,財務如何加強與業務的全面融合,成為創新發展管理會計的新挑戰。
2.會計資源不足,會計人員忙于財務核算,無暇顧及管理會計的提升。從總量上看,具備一定規模的建筑企業所擁有的會計人員隊伍陣容強大,但建筑業以項目為核算單元,且建筑項目地域分布廣,往往一名財務人員需要同時肩負一個以上的在建工程項目,同時要肩負竣工未結算項目若干。會計人員核算頭緒多,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年來,建筑企業自加壓力,發展速度始終處于高位,而財務人員難以同比例增加,甚至沒有增加,會計人員工作壓力更大。
3.信息化建設不足,管理會計手段缺失。信息化建設是實現業財融合、有效開展管理會計工作的載體。目前,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有兩點:一是信息化建設存在碎片化、孤島化現象,財務預算系統、成本系統、供應鏈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等相互獨立運行,導致信息不暢。二是信息化的科學運用存在瓶頸,建造業以項目工程為基礎,項目管理人員水平不一,在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方面,信息輸入不及時、不完整、不科學的情況依然存在,信息化與日常管理存在“兩張皮”現象,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
4.存在項目管理粗放現象,管理會計動力機制不足。大型建筑企業取得了規模優勢,但管理粗放抵消了這一優勢。目前,專業承包模式在建筑業相當普遍,以包代管現象一定程度存在。一項建筑工程,水電外包、模板外包、鋼筋、澆鑄外包、地基基礎外包,大部分都包出去了,財務似乎只需核算剩下的間接費用就行了。粗放的管理限制了管理會計的發展空間。
5.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存在缺陷。會計人員學習了會計核算知識,但對建筑業知識的學習了解不夠;學習了管理會計知識,但對如何運用于建筑業務知之甚少。會計人員培訓內容多局限于會計領域本身,對建筑業務流程的學習缺乏,制約了會計人員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在業務需要管理會計出面創造價值的時刻,財務人員常常缺位不到位。
1.創新思路,徹底改變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需突破常規,不再停留于現有知識領域的進一步強化,甚至不能單純加強所謂本量利分析、作業成本法、成本動因分析等管理會計知識的學習,而是站在財務與業務融合的高度,立足公司業務和管理,把財務人員真正培養成公司業務的伙伴,有能力從財務視角參與公司的價值創造。因此,財務人員的培訓必須立足生產經營,培訓公司戰略、體系管理、業務過程、商務經營、市場營銷,必須培訓生產流程、施工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必須學習質量、進度、安全等管理方法。財務人員要像業務人員一樣,對涉及的生產業務如數家珍,才能真正成為業務的好伙伴,才能更好地融入經營管理業務之中。
2.提升管理會計覆蓋面,促進業財深度融合。發展管理會計,需要會計人員全面介入經營管理過程,使會計核算向業務經營和管理領域延伸并實現“全覆蓋”。財務需要核算戰略成本和利益的賬、業務過程優化的賬、供應鏈的賬、人力資源的賬、設備的賬、融資的賬、投資和稅收的賬、生產經濟性的賬、采購批量經濟性的賬、研發的賬、質量經濟性的賬、施工投入產出的賬,財務的觸覺都應涉及。
3.積極推動建筑業務標準化、規范化,為構建管理會計分析模型奠定基礎。建筑工業化是未來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其特點是建筑業務的標準化、規范化,最終形成設計標準化、構件成品化、施工機械化,使建筑業如工廠產品生產一樣,建筑效率將大幅提高。建筑企業應充分利用結構化分解技術,將多樣化的建筑產品分解為若干個分部分項工程,對其中具有相近特點的分部分項工程進行歸類總結,形成相對完整的成本責任中心。同時,對自有專利技術及新工藝形成的施工方法進行標準化總結,并對標準化成果進行價值量評價,逐步構建管理會計分析模型,真正把管理會計方法植根于企業生產實踐過程。
4.根據業務特點,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基礎上,打造多層次管理會計發展框架。徹底改變目前按項目分配會計人員的模式,放棄對會計資源的粗放式配置,因事制宜,通過建立數個區域化財務共享中心,形成財務人員集約化管理方式。
發展管理會計必須與生產經營實際相結合,構建多層次發展框架。在傳統管理會計基礎上,戰略管理會計不僅關注企業內部信息,同時從戰略高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側重于提供顧客和競爭對手具有戰略相關性的外向型信息,協助高層領導制定競爭戰略,實施戰略規劃。微觀管理會計應視業務內容不同,發展某一層面上的管理會計實踐,如公司總部重點在于戰略和資本經營管理會計的運用,項目部、專業公司側重于商品經營層面的運用。
5.強化管理會計制度體系建設,形成現代化的管理會計機制。管理會計的實踐離不開組織和制度的落實,為扎實穩步推動管理會計創新發展,需要成立相關領導小組和專項推進辦公室,針對建筑行業的特點,制定《管理會計推廣運用實踐方案》,部署管理會計的工作目標、內容、機制、階段目標、運用效果、時間進度等,詳細編制《管理會計工具運用指導手冊》,提供工具指南、表單、流程圖、分析模版等。在條件成熟的單位開展試點,樹立標桿企業,總結成功案例,編制《建筑業管理會計案例集》,并予以分類推廣。在現有會計崗位職責基礎上,梳理編制《管理會計崗位職責》,培養管理會計中堅力量。同時進一步梳理業務管理流程,從業務上為管理會計介入預留程序接口。
6.狠抓信息化建設,使管理會計實現在線運行。信息化系統是實現業務與財務一體化的載體,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要消除碎片化、孤島化現象,將管理會計信息化納入公司整體信息化規劃,把戰略管理及日常管理的全過程體現在信息化程序中,同時按管理會計理念對信息系統進行完善,構建業財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財務流與業務流同步融合。
信息化的質量取決于數據錄入的質量,進一步提高數據端員工的輸入水準,通過數據自動掃碼錄入,提高數據采集自動化水平,確保信息數據的真實、及時和準確。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是實踐的科學,承載著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重任,全體財務人員要敢于突破,勇于實踐,創新理念,以管理會計的嶄新業績,為打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升級版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