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海 遼東學院
大學英語教學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人們越來越注重它的語言輸出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翻譯教學更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培養高素質現代化人才的需求。
應試教育為導向的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教學,應對考試能力比較突出,但是大多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在英語語法、短語、句法以及詞匯方面沒有奠定一個夯實的基礎,表象支離破碎,沒有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翻譯學習中出現各式各樣的錯誤,例如:單詞方面的提筆忘詞、拼寫錯誤,語法方面的搭配不當和錯誤使用,句子方面的表述不清和邏輯混亂等等。
英漢互譯,不同于閱讀理解,作為語言的重要輸出形式,它需要完整的體現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因此,對于最終的譯文要求比較嚴格,必須熟悉基本的翻譯技巧。很多學生還停留在直譯的階段,更習慣詞對詞的翻譯,忽視翻譯技巧和句子、語篇的整體性,做出的譯文比較粗放、漏洞百出。
全國的CET四、六級考試基于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能很全面地對在校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進行測評。120-150字的漢譯英語篇翻譯,內容廣泛,涉及文化、科技、社會、經濟等各領域,對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翻譯教學中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要求?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的翻譯技巧究竟應該講到什么深度?教師在授課當中應該很好地把握這些尺度,參照四級考試的評分標準也不妨是個不錯的選擇。譯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忠實流暢,結構清晰,用詞貼切,基本無語言錯誤。翻譯的理論可以讓學生淺嘗輒止,做一般了解,重點側重于句法的技巧性處理,例如常用的后置定語、定語從句、代詞和分詞作狀語等等的處理技巧。
翻譯教學實踐應該注重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和創新精神。優秀的課堂設計,應當基于講授的內容,處理好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的關系,兼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千篇一律的課堂設計模式,會讓學習者失去新鮮感和興趣,形式多樣,腦洞大開,充滿創新才會抓住學習者的眼球,進而更容易陷入對學習內容的思考。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更好開展翻譯授課。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其使用英語表達思想內容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得體性。活躍的課堂討論和自由表達的開放式練習和操作,能讓教學的實效性更好的體現出來。尊重和協商、多元共生,讓學生充分理解翻譯是多元的,同樣一句話,一個詞都有很多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答案不是唯一的,不要拘泥于既定的譯文,優秀的譯文必須要讀起來順口,解釋起來合理。
要做好翻譯學習,外語和母語同等重要,一是理解的需要,二是表達的需要。漢語水平一般,在解讀原文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理解上的偏差,雖然翻譯成了英語,可結果可能大相徑庭,甚至鬧出笑話;在英譯漢時,雖然讀懂了英文,卻苦于漢語水平有限,苦于翻譯。中、英文化是有差異的,要充分認識兩種文化、兩種語言的差異,以及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解讀的時候準確的完成兩種語言的轉換。越是比較凝練的語言,理解和翻譯起來越是難上加難,越是考量一個人的語言綜合能力,例如漢語當中的習語、成語、古詩等語言表現形式,因此,解讀是學生動手進行翻譯練習的第一個環節。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對比漢英兩種語言句子本身的特點,語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因素。CET四、六級的語篇翻譯大多屬于一般性的文章和句子,這里指不是專業性很強的翻譯,也不需要講究太多的修辭手法,測試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限內熟練地實現漢英兩種語言的轉換,并且達到忠實原文,行文流暢即可。基于這些,認真揣摩和對比漢英兩種語言句子結構的相同點和差異,就變得很有實際意義了。把握其中的規律,能夠快速的實現兩種語言間句子結構的轉換。在此,作者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課后語篇翻譯的一個句子為例:中秋節也是家庭團圓的時刻,遠在他鄉的游子,會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情。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句,把這個句子翻譯成英語,句子主干的語序基本上跟漢語一樣:中秋節也是時刻,游子會寄托思念之情。在此基礎之上,把其他起修飾作用的語言模塊按照英語句子的語序重新排列就成為一個很順暢的譯文。The festival is also a moment for family reunion,and people far away from home will express their missing feeling towards hometown and families at the festival.對比上面漢英兩個句子,通過語序的調整、語言模塊的重新排列就能很好地完成句子的翻譯。
翻譯是語言學習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學習的一部分,因此,翻譯選詞不能跟文化分離開來。英漢互譯中切忌望文生義,選詞要有根據,要合乎習慣用法,合乎語言特點、語言邏輯。英國的語言學家J.R.Firth談到“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也突出了正確選詞、確切表達的重要性。恰如其分的選詞必定伴隨著令人信服的解釋。充分發揮和利用英漢兩種語言各自的優勢,才能做到精益求精。
通過總結翻譯教學的研究,也深刻讓人體會到教與學的實踐活動,其中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只有和諧的統一到一起,才能真正的實現預期的目標,完成翻譯教學實踐中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