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濱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和興小學
在開展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開展傳統文化教學,使學生能夠領略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具備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要使學生繼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對策進行探討,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幾千年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具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一代又一代人產生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優秀的傳統文化依然沒有過時,反而更加璀璨。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教育相結合,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優勢,對中國的文化予以高度的熱愛,并為之自豪。在進行小學教育時,教師要有效滲透傳統文化,選擇合適的內容,并將其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就可以使學生逐漸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許多的先進思想,比如,儒家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以和為貴。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滲透這一思想,為學生營造輕松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要教會學生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成長。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加信任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并逐漸領略到傳統文化中的以和為貴,將其應用在未來的為人處世之中,成為有素質、有道德的文明青少年。
要積極打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健康和諧的學習與生活空間,使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養,對待生活和學習更加樂觀。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漸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可組織學生參與到多種多樣的活動之中,以活動為載體,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比如,舉辦傳統節日晚會,傳統知識競賽,使學生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學校要組織學生參與到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更加理性的看待傳統文化,具備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比如,組織學生參加到各種社團活動之中,使學生逐漸具備完善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在小學教育中包含的工作比較多,涉及不同學科教學時,除了要保證學生掌握本學科的知識點之外,還要不斷滲透德育的內容,這樣才能確保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加有效地融入。將德育教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素材。要了解禮儀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禮儀文化教育。我國是禮儀之邦,在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于禮儀教育的內容,只需對其進行篩選和提煉,并做到充分利用,就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更有禮貌。要積極吸取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就可以保證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使學生不畏懼困難,勇于面對各種挫折和挑戰。在傳統文化中與進取精神有關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全面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團結友愛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對方,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傳統佳節彼此緊密相連,比如中秋節、重陽節、端午節,這些節日均有優美動聽的故事和傳說,同時,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教師可選擇合適的傳統節日,組織學生參與到主題活動之中,使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并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要為學生講解節日的來源,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充分認同,具備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比如,教師可為學生介紹端午節來源,端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展示關于屈原的視頻材料,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端午節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由于傳統文化的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教師進行單純的講解,則不容易保證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融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傳統文化資源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圖文資料和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可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在潛移默化之間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觀看視頻資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與學生進行溝通,為學生介紹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感官刺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轉變傳統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還可確保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教師可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制作成PPT或動畫視頻,為學生進行播放,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思想覺悟,擁有優秀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高度重視,為學生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具有良好道德素養的同時,能夠充分認同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自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成為合格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