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楠 劉明鑫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立體化教材是教材在信息化環境下的一種新形態;它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教學內容立體展現出來。其外在表現為主教材、教學平臺、微課、動畫、多媒體等;內在表現為教案、題庫、案例、課程標準等。同時通過信息手段搜集學生各種數據,反饋學生學習動態。立體化教材建設是課堂革命的重要載體。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課程改革要改革課程模式和技術,融合教、學、做為一體,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課程的“基礎性”“專業性”與學生的“潛力開發”之間建立紐帶,形成完整的新課程體系,從而造就全面發展的新型職業人才。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高速的發展,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作為現代化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和價值供應鏈上的核心之一,發揮的作用越發重要。管理信息系統、ERP、供應鏈管理理論、集中采購形式、第三方采購等的發展對采購與庫存工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有效的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對于企業取得價格、質量、品種、服務和時間這五個方面的競爭優勢都具有極大的作用。
1.解決“職業能力本位”問題,課程內容基于工作流程設計
核心理念是做中教、做中學。深入企業調研,由企業專家做指導,通過分析崗位能力,形成專業能力,挖掘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的主要技能點,歸類實訓技能點,按項目組織專業能力,按任務完成實訓技能點;以任務描述為驅動,設計實踐技能訓練,并基于工作過程將實訓項目靈活整合。同時,能力本位是實現職業教育教材活頁化、手冊化的重要理念支撐,為今后教材進一步改革奠定基礎。
2.解決“學習成果導向”問題,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自主學習、探究式、個性化指導、讓學生有選擇;課程教學內容模塊化,實行互補型的教師團隊授課;基于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開展翻轉課堂和案例教學;建立多維的考核機制,實行課程考試的過程化和終結化考試等。
3.解決“教學資源固化”問題,配套相應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詳細解析、拓展案例和微課、圖像、仿真等通過二維碼與信息化教學資源鏈接等,滿足教材功能轉變和作用升級的需求。
4.解決“教材結構設計”問題,弱化“教學材料”的特征
強化“學習資料”的功能,通過教材引領,構建深度學習管理體系。為活頁式教材改革奠定基礎。
5.解決“課程思政教育”問題,有目的性選擇案例、實訓等資源
通過“工匠精神”“物流新業態”等國家戰略,激發愛國情懷。結合課程培養目標,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安全規范操作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忠于職守、誠實守信、廉潔自律、風險防范意識,形成良好的綜合職業素養。
1.體現工學結合,是價值供應鏈起點
本教材在選材方面,充分體現了專業要求,在分析生產需求,掌握采購需求規律的基礎上,達到庫存控制的目的,做到了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重基礎、強實踐”一直是物流類專業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將實訓教學改革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及推動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是本教材編寫的初衷。本教材中,從案例的設計到技能點的考核,體現了這一理念,也因此得到了使用單位的認同。
2.確定項目設計模式,實現從任務到項目的轉換
項目設計模式中體現整體項目設計、體現項目活動設計、體現學習要素分析、體現項目教學過程設計。項目的選取與課程目標的定位相適應,項目之間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項目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設計項目與工作任務的匹配模式,實現從任務到項目的轉換。
3.涵蓋課程標準,對接行業、職業標準
教材涵蓋課程標準規定內容、覆蓋課程標準所有知識點和崗位技能點。參照采購員職業標準選取課程內容,對應采購流程、采購方式、采購談判、采購合同、庫存控制、市場分析等內容。
4.校企合作編寫教材,實現“1+X”證書培養
本著全面引企業開發的課程體系理念,置換傳統的課程模塊,按照企業對應崗位上的人才需求,按照崗位培養企業需求的人才。融入行業企業標準,實現教學目標與職業能力高效對接。依托編寫團隊的行業、企業專家,修訂完善教材內容對崗位的適應性,將行業、企業標準融入教材內容中,讓教材內容與職業崗位、物流管理“1+X”職業證書有效銜接。
5.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改,打造數字化立體教材
采購職業本身需要大數據商務分析,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的特點適合進行數字化資源建設。教材已開發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資源,為配合開展混合式教學,教材共開發19 個知識點的MG 動畫,目前在教材中以二維碼的方式共享。同時開發與教材配套的、適合學生網上學習的教學資源庫,如教學課件、行業標準、企業崗位職責與標準、案例視頻、圖片庫、試題庫、行業網站鏈接等動態、共享的課程教材資源庫。
立體化教材實現了由單一知識載體到多維資源的轉變,教師有自己的資源庫進行定制化的備課,學生依托強大的學習系統進行線上線下學習,同時,校企聯動共建,有助于教學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模式悄然發生改變。
未來希望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服務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讓優質的教學資源走進課堂,實現立體化教材開發的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