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斌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問題。思政課作為高校的第一主課,歷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主陣地,而在這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因此要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和素養強化。
聚焦重點,立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就始終“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所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新時代我黨的思想旗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要強化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加強理論學習。思政教師越是在理論上成熟,就越能具有更高的政治敏銳性、政治責任感和政策理論水平,也就越更能具有科學的思辨力、理解力和傳承力。
突出焦點,深入探究社情國情。理論的力量來自指導實踐并獲得成功。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前看》的講話,明確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他強調:“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同時,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也深刻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沿海特區的成長到內陸鄉村的巨變,從綜合國力的增強到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無數生動的事例,都是進行思政課教學最有力的佐證材料,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些社情國情。要善于把理論和當前重大的國內外形勢結合起來,對當代實踐發展進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運用理論去觀察分析,闡述黨的方針政策,把最新的理論成果和方針政策宣講給學生。
貼近熱點,注重授課資源選定。要從抓住學生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反應最強烈、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在教學中面對一些重大而敏感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收集大量典型事例、材料,堅持運用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比較法,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堅持運用辯證法,引導學生形成大局、主流的思維角度和模式,講清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大勢,引導大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形成與社會發展要求相統一的思想認識,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當中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凸顯亮點,堅持正面引導巧用灌輸。要始終堅持正面引導,綜合多種形式巧用灌輸,在這里,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是體現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關系的理性認識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括特定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別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灌輸主要內容;從而打造思政課品牌,推行思政教學金課,積極給學生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與歷史責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要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更加突出高質量和實效性,力求一校一特色、一師一風格。
筑牢底線,加強思想引領、鑄魂為要。思想是時代的光芒,照亮時代的航向。思政教師要善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加強“三個認同”,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例如以故事講道理、以道理講價值、以價值講認同,為學生成長成材撥開迷霧、指點迷津,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以強烈的立德樹人、鑄魂育人使命和擔當把校園陣地建設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精神高地。
筑牢底色,堅決在馬言馬、馬院信馬。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調研時指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是要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他強調,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的重要任務,是高等學校的第一主課,是面向廣大青年學生心靈責任田的一段渠,是高校學習、宣傳、闡釋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示范性重要陣地與引領性主戰場,肩負著引導大學生重塑價值、增強責任、牢固信仰、堅定信念的重要使命,肩負著培養和造就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
筑牢底氣,彰顯人格魅力、理論魅力。教師自身是學校最重要的師表、最直觀教益的模范、最活生生的學生榜樣,思政教師要注重人格魅力,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要求自己,有純潔的靈魂,對教育充滿愛、對工作充滿激情、對學生充滿熱情。有人格才有吸引力,這樣學生才能切實“親其師”而“信其道”。“道”要彰顯理論魅力,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因此就是要用當代中國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師要帶頭深學一層,常學常新、學思踐行,實實在在的真學真信真用,在身體力行中讓學生真切感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深刻感悟理論魅力的風采。
筑牢底蘊,強化寬厚基礎、多面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新中國史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不斷自我超越、奮發有為的真實記載,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生動畫卷,更是黨員領導干部增強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的教科書。”因此要充分認識思政課的學科融合屬性,在這里,思政課是涉及哲學、法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融合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思政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特性,從知識相互關聯的角度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有偏重性地融合貫通,突出跨學科、多角度、多層面育人,發揮綜合優勢。諸如立足課程改革創新,從教材、教法、施教者和受教者入手,著眼“金課”體系,創新培養模式,科學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教育教學,特別是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黨領導人民取得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來之不易,深刻把握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教育引導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成長為黨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