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潔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新時代的飛速發展,學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多元化文化,同時思想狀態無形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拜金主義、攀比心理、盲目追星等不良之風影響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思政教育迫在眉睫。思政課程并不是思政教育的唯一“戰場”,專業教學也應發揮特有作用。但是如何尋求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突破點,更有效和巧妙地完成學校的育人責任,是每名專業教師的重要任務。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興教育理念指高校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關系到新時代高等教育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任務的實現。
正如《綱要》中提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院校將思政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但取得的效果參差不齊,并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兩條腿”的模式普遍存在,對于我們實現全員育人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全員育人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思政教師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專業課老師將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全過程。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無形中可能會影響學生。全方位提升教師的育人理念、能力與責任是確保高校全體人員全方位全過程共同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有力保障。因此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具備豐富學識和扎實技能的同時還要具備崇高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樣才能成為學生思想和行為上的指路明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充分與思政課教師聯動,讓會計學專業教師快速準確掌握黨和國家的新方針、新政策,提升思政教育理念與能力,并將最新理念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學校可以組織專業教師參加思政專題培訓與講座,提升育人理念、能力與責任,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
新時代大學生追求新鮮事物,不喜歡老生常談的說教。學生更多關注周圍的新興事物,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多元化教育得到充分保障,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尋求專業知識與時事政治的連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發掘不同課程的課程思政結合點。
例如《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除了教授財經領域的相關法律規范使學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外,還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會計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必備專業素養;在《稅務會計》課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各種稅費的計算,更要理解稅收的重要意義,明確納稅的社會責任,做到依法誠信納稅;在《財務會計實訓》課程中,學生通過完成企業一段時期內的賬務處理,思考其中容易出現問題和造假之處,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信息使用者將報表作為決策的重要考量依據,會計人員提供的報表必須真實、準確、完整。
首先,采用情景化教學設計模式。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圍繞各教學單位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內容,依托全仿真的企業經營活動場景設計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感,在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會計實訓項目中,學生通過出納、總賬會計、成本會計、主管會計、納稅會計等角色輪換,模擬一個企業某一期間的會計業務流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團隊溝通合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會計崗位職責,熱愛工作,提高服務意識,全面提升職業素養。
其次,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化教育平臺。任課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適應從“主演”到“導演”角色的轉變。在如今現代經濟高速發展時代,各種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模式,但是如何在大量資源中汲取有效的健康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現代信息化教育平臺是學生多方位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專業學習不拘泥于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國家資源庫、專業學習軟件、微課等教學資源,同時可以在教育平臺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例如一些與本節課相關的時事政治、社會熱點、財務典型案例等內容可以推送到學習平臺,學生在課后不僅可以實現專業知識的鞏固提升,而且可以開拓眼界,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操守。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會計專業教師應當深入思考專業和課程特色,有效挖掘思政元素,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使學生成為具備過硬專業技術本領,優秀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四有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