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航 薩爾圖區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能夠盤活社會閑置資源,保證交易雙方能夠獲得最大化收益。但共享經濟下,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利益失衡問題。共享經濟的開展離不開應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用戶需求,這也易導致用戶信息出現泄露,侵犯用戶隱私。而且當前共享經濟相關規制還不完善,準入門檻低,產品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這也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難度。針對共享經濟對消費者權益的挑戰進行分析,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實現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共享經濟不同于傳統經濟,其在網絡背景下產生,呈現出較強的大數據化特征。但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法律規制相對滯后,現行法律法規無法實現對新經濟領域的有效調整,特別是針對消費者信息的使用和保護方面存在空白,這也對消費者個人信息帶來較大的挑戰。一旦用戶信息泄露,不僅會影響消費積極性,不罕對新經濟模式運行帶來較大的阻礙,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雖然共享經劉有效的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但針對產品和服務質量審查不嚴,存在安全疏漏問題,這對消費者消費的舒適度和消費權益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另外,當前共享經濟領域中存在經營主體責任模糊和維權舉證難度大等問題,這對消費者權益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對共享經濟下消費者權益的合理保護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基于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新業態的出現及發展離不開法律保障。共享經濟打造了傳統法律框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對于新興事物的發展需要給予適度的發展空間,但共享經濟已形成一定的規模,這種情況下需要基于法律層面加以規劃,以此來保證其健康、平穩的發展。針對共享經濟,需要從商事及經濟法領域對相關法律條款進行完善,嚴格審查共享經濟中的相關資質,進一步規范具體的交易行為。
互聯網行業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因此針對依靠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共享經濟,在監管工作中也需要樹立開放性的思維模式,使監管工作能夠與互聯網的發展變化更好的適應。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在實現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根據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及時對消費者投訴進行處理。針對監管體制需要加大創新的步伐。由于行業的平穩發展與監管責任的落實息息相關,因此在針對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監管工作,宜因地制宜,各地區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試行。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當前地區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業態,其在推進過程中需要強化監管,確保監管措施能夠落實到位,進一步規范市場各主體的責任和關系。這樣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而且對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具體工作中要重視借助于網絡平臺,行業之間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國,進一步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主體信用情況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加快推進社會信息的共享。我國征信體系建設起步較晚,但其無論是對于各行業的發展還是消費者而言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不斷完善征信體系,可以在行業之間形成信息機制,各經營主體的信用資質直接關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通過建立信用體系監管評價機制,消費者能夠根據信用資質情況來選擇交易對象。
在共享經濟環境下,由于其以互聯網為依托,消費者需要借助于移動終端來完成消費。這樣也使移動終端作為消費者的消費平臺,消費者在平臺上能夠設備各種權限,這其中必然會涉及一些較為私密性的數據信息。而平臺作為這些信息的使用者,一旦平臺缺乏自律和約束,則會對這些個人信息的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信息被盜和濫用風險增加。針對這種數據密集型的行業來說,要明確區分大數據與個人信息。大數據屬于直接或間接都不能識別出個體的數據信息,而個人信息屬于能夠識別到具體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兩者在法律性質上完全屬于不同的兩類信息,大數據屬于知識產權性質,而個人信息則屬于隱私權性質。平臺對于用戶個人信息必須在合理使用范圍內使用。平臺對于用戶個人信息采集和使用不能觸碰法律的底線。個人信息屬于用戶個人的隱私權保護范圍,平臺應該審慎的對信息進行保密,信息只能用于用戶在使用該平臺時使用。對于平臺而言,平臺有進行嚴格的保護義務,防止信息的泄露。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需要以互聯網平臺作為依據,針對分散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不僅能夠化解產能過剩問題,還有利于培育新動能。為了保證共享經濟的穩定發展,需要積極完善法律潛,強化行業監管,并構建第三方平臺的信用評價體系,實現對消費者權益的有效保護。通過各方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以此來推動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使其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